挖掘绘本力量,迸发情感源泉
——浅谈如何利用绘本进行幼儿情感教育
2018-11-30袁文妍
文 袁文妍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中的一种阅读材料,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孩子3~6岁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把绘本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那么如何通过绘本帮助幼儿丰富情感世界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多方位渗透绘本,帮助幼儿感受“爱”
3~6岁幼儿的发展需要成人的正确引导,因此想要利用绘本帮助幼儿感受“爱”,教师和家长应选择一本能引起儿童情绪共鸣的图画书,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情感指导。
(一)端正理念,让绘本走近幼儿
虽然当代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却很少有时间陪幼儿读书。建议家长每天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与幼儿进行情感互动。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交流会、教育讲座等,让家长了解绘本的重要意义,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适宜阅读的绘本。如小班可以阅读《抱抱》《小熊爱妈妈》等绘本理解“亲情”的意义;中班幼儿可以阅读《平克与薛伊》《通通是我的》等绘本感受“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绘本层次也应当有所递增,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创设环境,让绘本融入幼儿
首先是公共环境上的布置,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贴上情感类的绘本封面。当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看到一幅幅温馨有爱、形象生动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和他人交流自己所看所想;其次是班级图书角的布置,可以推出“好书推荐”栏目,由教师或者幼儿推荐相关书籍并说一说自己推荐绘本的理由。在家庭中给幼儿提供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和适当幼儿年龄特点的纸、笔、油画棒,让幼儿阅读后能根据绘本中的情节进行联想创作。
二、多形式阅读绘本,引导幼儿理解“爱”
(一)读书月活动
幼儿园可以开设不同主题的读书活动,如开展《爱的抱抱》的读书月主题活动、《让爱传递下去》读书漂流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幼儿交流读书感受,阅读后也可组织幼儿设计相关绘本的书签进行展示,或者随着绘本的漂流而传阅。
(二)班级中集体阅读
集体阅读主要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展开,一般集体活动的实施,都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书籍的选择、讲述方式、活动环节等。通常包括导入、体验和共享三个阶段。不同绘本需要不同的活动形式去体现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接受,活动的设计是绘本集体活动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绘本集体活动还需要最后的总结与分享环节。在这一部分中,幼儿可以表达他们对书中人物和故事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这样的集体交流能让幼儿对绘本的理解更完善。
(三)区域、家庭中自由阅读
幼儿在区域或家庭中阅读时,成人可适当引导幼儿共享同一本绘本,或者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幼儿可以交流、扮演书中的不同角色,模仿书中人物的对话,这样的方式更能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及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表明,父母是否陪幼儿读书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有显著影响。例如,幼儿可以被引导去发现爱,描述爱,用指示性语言来表达爱。幼儿在和谐、温暖、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一些性格和行为上的偏差将会逐渐改善。
三、多方式展示绘本,促进幼儿表达“爱”
(一)绘本表演,爱要大声说出来
幼儿对绘本内容充分了解后,具备了自身的感情因素,这时,教师可以增设班级的小舞台,引导幼儿将阅读绘本时脑海中的画面放入表演中。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绘本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的转换可以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表现。如在看完《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后,幼儿表演兔妈妈和兔宝宝,学着故事中兔子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母子之情。
(二)绘画创作,爱要大胆画出来
成人可以结合绘本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行临摹和创作,如阅读绘本《我妈妈》后,幼儿运用画笔和想象画出自己与妈妈充满爱意的美好时刻。对于有书写愿望的幼儿,自己可以尝试配上文字,或是口述,让成人帮助书写。通过幼儿的描述,更能发现幼儿内在的情感导向,促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绘本中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幼儿才能走近绘本中的情感世界,汲取绘本中的爱之能量,迸发出无穷的情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