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集体游戏增强班级凝聚力
2018-11-30
纵观这十几年的教育发展,如今的学生较之当年的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今的小学生“集体人”意识淡薄,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在家中的小公主或小王子地位,形成了“自我为中心”;其二,学校、家长的“成绩为重”观念限制了集体活动的开展,甚至有些活动还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其三,数字化时代的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个体彼此间的接触与交往。而学生集体意识的淡薄,造成班级凝聚力缺失,“自我”意识阻碍了生生交往。班主任经常为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树立团队意识,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而苦恼。
1961年,社会心理学家谢立夫分几个阶段对参加夏令营的互不相识的12岁男孩进行了一项个体形成群体的经典研究。研究证明,活动利于群体的形成,协同活动利于凝聚力的产生。而集体游戏就是一种团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小型活动,它以促进成员间的沟通、增进彼此的默契、增强相互的信任为目的。在班级管理中,集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旨在通过学生对活动的参与,让其体验并领悟游戏的真谛和明白自己的定位,从而得以内化,并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大胆尝试了以集体游戏为载体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探究。
一、设计适合的游戏内容促“凝聚”
在许多国家都提倡儿童要参与集体活动和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体验领悟游戏的真谛,获得处世之道。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颇受学生喜爱。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设计适合的游戏内容支配学生的行动,引导他们学习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与人相处等,从而养成自治、克己、共同作业、理性地服从等各种美德。
1.根据班级实际设计游戏内容
世上树叶繁茂,可是不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班级亦然。首先,从学生个体来看,不同班级里的学生各不相同,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在爱好、学习面貌、思想表现、生活状况等方面亦有所不同;其次,每个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素质也不尽相同;第三,各班还存在原有教育基础的差别。所以,在设计游戏内容前应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研究班级的实际,同时根据自己的带班理念、班级文化内涵、学生的教育发展点进行设计、创编适合的集体游戏。如通过“照镜子”体验集体中将心比心的重要、通过“情绪病毒”体验班风在班级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大风吹”体验目标对集体和个人的发展的作用……根据班级实际设计集体游戏,更具针对性。
2.根据年龄特点设计游戏内容
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学生在个性、能力、心理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小学低段学生好奇,很乐意与他人进行互动,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的行为有较强的情境性;高段学生的大脑成熟了很多,开始对自己的兴趣点更加热情并且竞争意识增强。特别是男孩子,在情意的发展上,高段学生虽然自我约束力也不足,但比低段学生更能调节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因此,立足学生年龄特点而设计的集体游戏内容会更有价值。如“老鹰抓小鸡、抢占阵地、龟兔赛跑”等角色类的集体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小朋友活动,而“棍棒接力、齐心协力”等益智、体能型游戏更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根据年龄特点设计,学生更易接受并乐于参与,以兴趣为契点融入游戏,寓教育于无痕。
3.根据主题活动设计游戏内容
每个学期各个学校都会设计主题教育,如常规教育、节假日教育、社会热点现象教育等,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从而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这是班主任常用的一种方式。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活动的教育作用,我们尝试将主题活动游戏化,如在“铺设消防水管”游戏中进行消防教育,感恩主题活动和“夹竹竿”游戏相融等,在一个又一个的集体游戏中拒绝盲目的为搞活动而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中,寓学习于游戏中,因势利导锻炼学生,给他们留下美好记忆的同时产生深刻的教育影响,并逐渐增强班级的亲和力。
二、把握适宜的集体游戏时机促“凝聚”
班级是一个动态的集体,班级里发生的事件也是动态的,学生的角色同样是动态的,有时喜欢与这个人交往,有时因为某件事而疏远了对方。班主任可以抓住动态的时机适时引入集体游戏,化问题于无声,增强班级凝聚力。
1.于班级初组建时引入集体游戏
无论哪个班级,在刚组成时,由于师生、生生之间都还不熟悉,缺少良好的交往环境,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集体舆论都还未形成,也没有制定好全班学生认可的和学习、生活、自我管理等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方方面面都需要班主任的决策与指挥,这是建设班集体的最佳教育时机。引导学生参与有目的、有计划设计的集体游戏,如“蒙眼作画”“踩报纸游戏”等,让他们经过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了解正确处理学生个体与班集体、与其他学生关系的方法,树立较清晰的角色意识,学会积极主动地关心班级的事情和活动,学会把自身的利益与班级的荣辱联系在一起,推动班集体不断进步。
2.于学生出矛盾时引入集体游戏
生活、学习在同一个班集体中,个体之间难免有时会发生冲突,因意见不合有肢体碰撞,因任务分配不均发生口角等。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自我解决矛盾的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做协调。采用分析原因、相互疏通、再交流解决这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可适时引入集体游戏化解矛盾效果更佳。前不久班中小王和小李因为扫地发生口角,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在了解情况后安排了两个集体游戏,小王和小李都分在同一组,合力吹气球时,一个吹气球一个坐破气球;戴眼罩行走时,一个语言提示,另一个戴眼罩根据提示往前走。游戏后他们在交流体会中和好了。借助集体游戏,不仅提供了学生共同活动避免关系冷却的机会,更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班级冲突的处理于无形中解决。
3.于青春需脱敏时引入集体游戏
学生进入五六年级,身体开始发育,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敏感等心理和行为,如小男孩喜欢掀女生的裙子,不愿意与异性同桌,甚至异性不小心碰到自己的身体也会出现误解等。将青春期教育和集体游戏融合则能产生很好的脱敏效果。笔者曾组织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集体性的脱敏游戏,如蜈蚣赛跑游戏,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组长在最前面,其他学生把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双肩上组成一条“大蜈蚣”,全体齐心协力跑动起来,最先到达终点的为胜利一方。这类合作性游戏让学生超越男女的界限,不再过分敏感。
4.于学生不合群时引入集体游戏
需要干预的“另类”学生在每个班级里都有,由于诸多原因,他们内向怕生、喜欢独处,甚至古怪任性,不愿或不敢融入班级活动。这些不合群的学生中除了极个别有特殊原因而导致,如心理疾病、家庭因素等会导致他们生活在痛苦中,其他的学生中有些自得其乐,有些浑然不知自己的离群个性。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肯定要关注他们,但不能过度关注,在适当的时候营造一个愉快的环境,邀请他们参加集体游戏,不留痕迹地打开他们的心扉。如进行“左手和右手”的集体游戏。先把班级学生平均分成两组,两组学生手拉手围成圆圈,并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边分别拉的是谁,接着在主持人“放手”的口令中立刻放开拉着的手,跟着音乐的节拍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走动,然后在“停”的口令后,大家迅速找到原来左、右手所牵的同学。这类游戏的目的在于“一个都不落单”,不合群的学生受到游戏的力量、集体的魅力感化、温暖,并获得存在感。
5.于学生受挫折时引入集体游戏
挫折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令人不快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经历运动会、歌咏、朗诵等各类比赛时,在学业检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的凝聚力也会受到影响,有必要适时引入集体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如引入“兔子舞”之类的娱乐舞蹈游戏,全体学生步调一致,在优美、统一的音乐旋律中协调配合,舒缓压力;再如引入“小丑鞠躬”之类的激发自信心的游戏,鼓励学生在事先设计的各个场景中,大胆想象“鞠躬认错”的各种表演,让他们在有趣的演出中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小错;也可引入锻炼学生意志力的集体游戏,从中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关注、消除学生个体的负面情绪,才能更好地打造积极的活力团队。
三、遵守适当的集体游戏规则促“凝聚”
集体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常规的游戏,例如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的趣味运动会、趣味球赛、拔河等。除此以外,有一些与当下热门主题相关的游戏,如“撕名牌”“真人密室逃脱”等。当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游戏,比如“谁是卧底”“萝卜蹲”等,更可以是一些学习类的,放松心情的休闲类等。为使集体游戏开展得更顺利,更有意义,在游戏中应遵守几个规则:
1.以一致的目标聚人心
目标是前进的灯塔,有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因此,开展集体游戏前,要形成小组或大团队的共同目标,并要让全体成员了解、认同,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定位,产生主人翁责任感,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这样会有利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目标一致,对形成集体动力、聚人心很有利。
2.以全程的参与聚人心
重游戏过程更甚于结果,这是“以集体游戏聚人心”的另一成功规则。其一,在集体游戏的设计和安排时,不纠结学生能力的强弱,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其二,在游戏的全过程中,要尽力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把学生个体引到整个集体中,把整个组或整个班的活力调动起来,即使失败,也让学生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如“跑北京”的长跑游戏只要发扬一个都不掉队、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就享受到笑到最后的成功,就享受到为集体拼搏的自豪。
3.以合理的搭配聚人心
在班集体建设中,难免会出现小群体现象,有些学生之间少交流,甚至排外。在筹划集体游戏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同小群体学生的搭配,并根据每一次的表现,在下一次的游戏中及时调整合作的成员,做“细”集体游戏中人员的合理搭配,促进他们相互了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另外,还要求游戏内容的合理搭配,根据实际轮流组织竞技类、益智类、热点类等游戏,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角度展示自我,体会自身在团队中的价值。
在班级管理中适时引入集体游戏,丰富了学生的集体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校园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而是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通过集体游戏的开展,让他们提早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在游戏中渗透,引导学生学会谦让,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更重要的是学会关爱、帮助别人,通过集体游戏体验同伴带来的快乐,并获得同伴的力量支持,让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在集体游戏中,孩子要多与同伴交流、协作,进行各种模仿、操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务,而其过程正是对社会交往能力的体验、练习与实践,这样的经历可以帮助孩子在体验中认识社会,同时促进社会技能的培养。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设计针对学生教育的集体游戏,把握游戏引入的教育契机,遵守游戏教育规则,通过集体游戏学生能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力量、温暖和幸福,不仅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凝聚力,更有利于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优秀班集体。集体游戏的开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效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的过程,对比我们将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皮亚杰著.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卢濬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蒋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高职大一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3]田春梅.沟通――成功教育的关键[J].科技信息,2014(8).
[4]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4).
[5]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3).
[6]牛玉霞,任伟.游戏化教学初探[J].教育技术导刊,2013(5).
[7]孙利.善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8]李坚锐.教学中如何培养团队意识[J].上海大学学报,2013(5).
[9]尚红.学生合作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及纠正[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8).
[10]许哲耀.试论教学中的“团队教育”组织方式[J].泉州师专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