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社区成为少先队活动的集结地

2018-11-30上海市奉贤区齐贤学校大队辅导员

少先队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皮影戏少先队员少先队

□ 上海市奉贤区齐贤学校大队辅导员 金 晶

社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建设地,也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少先队改革方案》强调要加强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指出要拓展校外和社区少先队工作。在奉贤,随着社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已经成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场所,社区也为少先队员搭建了新的学习交流、展示才华的平台。我们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引导少先队员从学校走向社会,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让少先队活动与社区文化相结合,让社区成为少先队活动的集结地,是我校少先队工作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守护汉字,稳固传统之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中华民族的汉字正是传统文化的立根之本。学校少先队结合“推普周”活动,精心组织安排,组织和带领少先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

1. “书法课堂”大比拼,感受汉字之美

学校开设专门的书法课程,队员们学习了汉字演变的历史文化之后,进各街道和居委会开展了“书法课堂大比拼”活动。我们邀请部分有书法兴趣的家长,退休的原学校校长金二新,镇、区书法家协会的老一辈书法家和队员们一起研摹经典书法作品,并在社区进行展示。队员们通过和老一辈书法爱好者的切磋比拼,提高了书法水平,更加感悟到了汉字之美。

2.“啄木鸟”行动,规范社区宣传用语

随着“键盘生活”的普遍,无论是电子媒体还是日常生活用语,错别字、不规范用语及错误语法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故意写错作“标题党”吸引眼球的也不少。我们的队员以小队的形式走进社区、街道等,找出广告牌、社区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介中出现的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用语,并加以纠正。对于错别字进行记录,制作《常用字辨析集锦》小册子,提供给社区课堂进行学习和宣传。

3. “四个一”活动,传播汉字文化

学校有外教老师,学校有近90%的少先队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地处金汇镇,有20个元音组成“杨傣话”全国乃至世界闻名。方言也是汉字文化的一部分,为了更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汉字传播活动,我们整合外教、家长及居委会“阿姨妈妈”们的力量,开展 “四个一”活动:试一试——“我为外教上一节中文课”,邀请外教来参加中队活动课;做一做——开展“篆刻艺术之美”课程活动;写一写——“拒绝键盘,我为汉字书写”写字比赛;画一画——“守护汉字,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小报制作。

二、立德修身,感悟优秀传统之魅力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指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范畴,包括道德精神层面的要求,如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还包括传统节日、名胜古迹等有形载体。少先队员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有优秀传统美德的精神素养。在“为队旗添彩,让贤城更美” 奉贤区少先队志愿服务大行动中,队员们以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行动,传递并感悟中华优秀传统的魅力。

1.老少携手,传递尊老爱老的美德

学校有位退休教师郭裕先,荣获2016“感动奉贤十大人物”称号,他为社区老人义务理发三十年的事迹深受队员们的启发。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联合校团组织和老教师“退管会”,开展“老少携手志愿服务”活动。有的队员做起了郭老师的理发小助手,每月为社区老人们义务理发;有的队员来到敬老院和爷爷奶奶一起欢度重阳节,陪老人们聊天、为老人捶背等;有的队员精心准备节目,为敬老院百岁老人余宝珍奶奶过生日,让余奶奶过了一个难忘而特别的生日。学校也进一步以此为志愿者服务基地,既培养少先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从中培养了队员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2.古迹寻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队员们以小队形式组织开展寻访历史古迹,来到奉贤庄行老街,瞻仰刘晓题字的“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汪家故居集古宅、杨记鞋店老商铺、东兴楼茶楼、毓秀古桥,领略江南古镇的历史魅力;他们还观赏庄行土布制作,领略捏泥人、吹糖人、糖画等传统技艺的精湛。作为志愿者寻访团,队员们在寻访途中,有序维持古镇秩序,告诫提示不文明举动,用实际行动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出一份力量。

3.社校联动,搭建传统节日的舞台

社区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舞台,春节写对联、元宵闹花灯、端午制香囊、中秋话团圆,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教育内容。我校的大队部主动对接社区文广部门,通过社校联动,让队员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展各类传统节日展演活动。比如,春节期间,开展“新春对联我来写”活动;端午节前后,开展“包粽子、制香包、舞龙灯”;中秋佳节时,举行“中秋共婵娟”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社校合力,为传统节庆活动的传播搭建舞台,为队员们学习传统文化创造机会,提高了能力,开阔了眼界。

三、领略非遗,弘扬在地文化之瑰宝

风筝、皮影戏是奉贤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纳入了区“贤文化”德育课程。在实施“贤文化”德育课程的过程中,我校也十分重视非遗项目的传承,先后研发了《快乐风筝》、《皮影戏》等少先队活动课程。根据《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活动内容,开展了“我是‘非遗’小传人”系列活动,一同体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1.传递“筝”情,放飞梦想

我校中队辅导员葛世平老师,致力于《快乐风筝》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在葛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结合风筝课程的要求,制风筝、画风筝、放风筝,开展了“传递‘筝’情,放飞心愿,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活动。队员们在自己制作的风筝上,将向习爷爷说的心里话用图文的形式展现出来。完成作品后,队员们将自己的风筝作品进行了“T台秀”展示,把“向习爷爷说的心里话”进行互动交流。交流完毕后,队员们又举行了风筝放飞仪式,队员们纷纷在操场上放飞风筝,好像把自己的心里话放飞到了习爷爷的身边。

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他们的成长故事,每一个活动都充满了他们的情感寄托。通过《快乐风筝》非遗活动课程,在传承非遗文化的技艺中,队员们探索创新,勇于追梦,励志成长。

2.展演皮影艺术,争做非遗传人

学校所处地有个金汇镇“皮影戏”非遗传承基地,队员们实地采访皮影戏非遗传人唐宝良爷爷,观看“齐贤唐家班皮影戏”表演,领略了皮影戏的精髓。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少先队员在金汇社区领导的关怀下,成为基地学员,得到了唐宝良爷爷的指点,队员们自主成立了皮影戏道具制作组、剧本创作组、表演组、配音组等,各小队分工合作,将表演剧目做扎实,做有趣。

我们的少先队员将自己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皮影戏展示技艺充分利用到学校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还有幸参加了奉贤区举办的“传承皮影艺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区展演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欢迎。多次的校内外演出增强了农村孩子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行动进社区活动,拓宽了少先队教育阵地,社区成为了少先队活动的又一集结地。队员们从学校走向社会,深入社区,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和保护。在少先队工作改革中,在少先队活动进社区进程中,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少先队员在成长。

猜你喜欢

皮影戏少先队员少先队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我们来演皮影戏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皮影戏
加入少先队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我爱“少先队员证”
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