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18-11-30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中心校郯添锴
江苏省兴化市缸顾中心校 郯添锴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数学也不例外,学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生日后的学习都会产生巨大帮助,主动学习和强迫学习不仅在学习效果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态度也会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爱上数学,教师转变教学策略是必须要做的。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现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原则,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越来越能认清教育的重要之处,推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势不可挡,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动意识和创造性,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教条主义,致力于突破传统,不断发明创造新的东西,这种思想也让教师的“禁锢”变得摇摇欲坠,只想着管束学生的思想已经不可行。教师要想实行创新化教学,首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模式中虽然也提到过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但是那只是口头上的,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做到,而是使其流于形式,在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启发、讲解还是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使学生很难有自主思考的机会,单纯成了输入知识的机器。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我思考和回顾的时间,例如将课堂时间按1∶1或2∶1进行划分,即一半时间或三分之一的时间由教师讲解,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做题或回顾。因为教师教授知识的目的并不是比谁学得更快,而是在于其授课效果,即谁学得更好。如果教师教得很快,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好,也达不到其授课目的,反而在前期为了赶教学进度而浪费了许多时间。教师应学会相信学生的个人能力,即在相对自由的时间里,给学生布置任务,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只不过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师需要多花费心力管理他们的纪律问题。这种将教学时间分块的方式能留给学生自我回顾的时间,让他们把知识及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通过课上练习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印象,课下再回顾就能达到二次复习的目的。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也能利用这段时间及时提问,避免因为学生懒于课下去办公室问教师而将问题搁置,成为学生的知识漏洞。
二、分组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中,教师即使让学生思考也大多以个人独立思考的形式进行,这种方式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而且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很难使他们对自己的答案树立信心并勇于站起来与其他学生分享。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某一复杂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作为一个组织者或“顾问”,重点是让学生进行探讨。在进行小组分工时,教师要注意小组的人数、性别搭配、学习程度的配合,让组内成员尽最大可能能够互补。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这样能让小组在教师给定的有限时间内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后通过选派代表的形式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组的观点。为了避免一些学生产生“搭便车”的想法,教师可以在最后随便指定学生分享自己组的意见,一些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差,但在讨论时也要做到认真听讲,教师随便指派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真正让小组讨论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动手操作,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左脑和右脑,左脑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右脑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更注重培养学生左脑的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右脑的开发,但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有效开发学生的右脑思维,教师可以从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做起。小学阶段的许多课程中都能融入学生动手操作这一内容,例如学生在刚接触加减法时,可以借助算盘计算简单的题目,学生通过拨动算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运算能力,久而久之,他们在潜意识里也会形成一个无形的算盘,就不再需要实际拨动算盘。这样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进而使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在选择学生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时,应注意选择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化的特点,一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学生在课上亲自操作,会花费大量时间,这就使学生动手操作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另外,学生要想从操作过程或结果中得出易于理解的结论,必须要使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学生只有能够从自己的付出中获得收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旦学生从数学这门课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教师后续的授课过程也会更容易。
创新化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种模式,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学生所处的环境、接受的家庭教育等不同,也使得学生产生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创新化的教学模式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虽然创新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它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却是事半功倍的,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