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2018-11-30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姚 玮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可以使得儿童获得快乐,满足儿童的需要,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良好的活动方式。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儿童熟悉的游戏,使学习和游戏有机结合,将教学变得“游戏化”,会使原来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游戏的竞争性、挑战性、团队性等特点,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始终保持强烈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合作、竞争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成绩轻素质,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对学生有着极高的期待值,但是这种期待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上面,对学生的评价也多是针对成绩而做出的。这样的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提高成绩,学校和老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等。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中也会出现差异化对待,会使一部分学生心理受到打击,失去学习的热情甚至厌学,久而久之,重成绩轻素质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学思想落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学校和老师应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往往还是老师主导学习,老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想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也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学校和老师还在沿用应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只是“填鸭式”教学,全程和学生很少交流互动,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无趣,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才去接受,而不是自主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索,数学教学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二、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而且很多的知识内容或案例就来源于生活,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了兴趣,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因为人民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很多小学生早就认识甚至会使用人民币,但大部分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全面,老师可以很好地应用游戏来让学生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首先老师可以带一套人民币到课堂上,让学生一一认识,然后创设一个“超市购物记”的游戏,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用学生身边的尺子、橡皮等文具代表不同价值的商品,让学生分组合作,一人扮演收银员,不同的人扮演买东西的顾客,通过学生亲自购物和算账,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的印象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一定要重视课堂环境的创设,只有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和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互动,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才会大胆质疑,认真思考。
比如在学习《统计和可能性》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问学生:“在很多的竞技比赛中都是利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出场顺序,这种方法公平吗?”有的学生回答公平,有的回答不公平,老师再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有这种想法、怎么来证明这种方法公不公平,然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抛硬币统计次数,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发现抛硬币出现正反面的几率差不多,所以这种方法是公平的。老师再接着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实践“扔骰子出现六点的可能性有多大”,使学生通过实践和统计对可能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概率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不仅限于课堂,老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小组,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提高知识储备和拓展。老师还可以开展小组对抗赛之类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老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注重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合理利用游戏化教学,方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