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老师的温柔
2018-11-30金甫
金 甫
上周二,我在校门口听见两个一年级小学生在议论着,甲生说:“我们班老师很温柔,我很喜欢。”乙生接过话茬:“不是的,过一段时间,老师会凶起来的。”甲生不解地说:“我们班老师不是这样的。”乙生大声地说:“我姐姐说她班里的老师就是这样的,开始的时候不凶,后来会变得很凶,她们都怕她!”我听到这番话后,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老师,你凶吗?谁“偷走”了我们教师的温柔?
无独有偶,一次,我经过一楼的教师办公室时,看到一位外表很温柔地女老师正在大声地训斥一个男孩子,那个男孩子背着双手,头向下低着,像个小雕塑一样站在这位老师的面前。这个孩子,平时活泼可爱的样子没有了,在他接受班主任的批评时,我不知道他心里正在想什么,但这样的场面会让任何一个孩子都觉得尴尬。
这位老师教育完孩子,让孩子走后,我跟她说:“你刚才教育孩子的时候,好‘凶’哟。”她听后笑呵呵地告诉我:“不凶孩子就不听,现在的孩子,不这样不行。”可我看到的却是,有些不凶的老师同样能把课堂管理得很好,学生考出的成绩也并不差。
对孩子们“凶”一些,孩子们就会很听话,但这种听话是单方面的“控制”和“强制”下的管理,孩子们的内心是不情愿的,由于孩子们还小,可能还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来反抗,但他们会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时时流露出不愉快的情感,会逐渐讨厌学习,甚至讨厌教他们的老师,只是他们没有更好的渠道来发泄这种情绪,只得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而很多家长也觉得,孩子遇到“凶”的老师是孩子的福气,终于有人可以管得住孩子了,从此可以松一口气,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这些可信任的人了。
教学中,老师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有的学生活泼调皮,有的学生乖巧羞涩,还有的学生聪明爱捣蛋等。总之,他们每天都会给你出些意想不到的难题,老师该怎么办呢?是该对他们“凶”一点,还是对他们“温柔”一点?其实,对待孩子,外在形式的“凶”只能管住孩子一时,孩子在教室里可能会很乖,却并不能让孩子的心跟着自己走。我认为:不妨学学太极中的“以柔克刚”,让学生无处着力。所谓“柔”指的是教师友善的态度,教师的公正、宽容、耐心、幽默感、良好的品性和教师的机智、策略等。“克”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最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很多教师都相信“名师出高徒”,更信奉“严师出高徒”。然而,天下之大,名师几许?于是,更多的老师开始以“严师”自居。许多老师谢绝温柔,整天板着面孔,冷若冰霜,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其实,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让违纪学生做三件事:写一份情况说明书,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这种教育方式在某些“严师”看来,未免太温柔了。然而,正是这种温柔的做法,才收到了“练其功,陶其情,促其行”的良好效果。优秀的教师不会因为温柔而失去威信,平庸的教师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增添威严。温柔的教师深谙教育艺术,能够对学生以诚相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些融洽和谐。
老师们,你以后还对学生“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