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严师等

2009-06-10胡读书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5期
关键词:严师老师教育

我看严师

胡读书

我们常会说一句话:“严师出高徒”。也常会听见家长们说:“这个老师蛮严的,孩子放在他班上放心。”抑或是:“老师呀,对他严一点儿吧。”可见,老师之“严”,倍受推祟。“严师”在人们心目中是那种威严、庄重而神圣的人物。然而,高徒一定出于严师吗?

我以为不尽然。

如果一位老师成天板着张脸在班里晃来晃去,对学生要求严厉甚至苛刻,上课无半句废话,直切主题;下课立马走人,或者冷冰冰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几乎不能容忍学生犯任何错误,那学生会一天到晚紧绷着脑神经,生怕哪里没做好而惹恼了老师。而在严厉的老师不留情面的眼神下丧失了主动性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也会随时间而渐渐消逝……

我曾就读的初中就有这样的事例:我们班与隔壁班的班主任都是数学老师,然而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管理方式却迥然不同。我们班的老师讲求无为而治,隔壁班的老师则是“严加看管”。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情景:我们班同学时常在课堂上发言踊跃到老师不知道点谁,隔壁班的老师则看着一个个低头看书的学生苦于不知道点谁;我们班在课堂上经常爆发出笑声,而隔壁班则更多的是严师威武下的沉闷;下课时,我们班总是打开电视看看NBA比赛,老师有时也陪在教室“与民同乐”,引得隔壁班上几个篮球爱好者也加入进来,当问及为何不在自己班上观看时,他们很无奈地摇摇头——老师不让。

隔壁班的老师不让学生参加有可能影响学习的活动,我们则在老师的鼓励下成为了学校各种活动的积极参加者;隔壁班的同学在老师严格的教育下,变得不苟言笑,为追求完美的学习成绩而不顾其它,我们班的同学则个性十足,大家的关系也都亲密得一塌糊涂。

如此风格迥异的两个班级,学习成绩却始终在伯仲之间,中考结果,进入光荣榜的学生数也是平分秋色,并没有谁明显胜出。但我们班同学的性格则开朗、自信的多。可见高徒并非必定出于严师。然而严与不严的老师给学生所营造的环境和带来的影响却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沉闷压抑的气氛,一个是活泼宽松的环境。我并不是抨击“严师”的教育方式,而是觉得如果要求过于严格的老师,常使学生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与不“严”的老师以轻松的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发展其爱好,其教育效果相同,那为何不选择后者呢?

对于“严师”,我认为可取之处是其严谨的治学之风,而应该摒弃其对学生严厉乃至苛刻的要求。

严师新论

陈晓玉

“严师出高徒”是中国古人的名训,一者训示为师者要严,二者训示为学者要受严,焦点就在这个“严”上,只要师严且徒能受严。就能产出优质教育产品。这就是该名言的精义。

21世纪的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一古训呢?我认为,“严师”之“严”在两个方面,一是严于律己:二是严格要求学生。

严师首先应该严于律己。为师要为人师表,树立道德典范,起到表率作用。当今一些老师把自己的学识和名望当作交换利益的筹码。也有一些老师,徒有虚名,误人子弟。他们不仅危害学生,也危害社会。为师对知识要有敬畏之心,严谨治学,谦虚好学,不断求知,与时俱进。为师还要爱护学生,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有封建伦理思想及不平等观念,但为师者往往把学生当成子女,倍加爱护,是严中有爱,“徒儿”能从中感受到“师父”严中的温暖,而不是仇恨,从而能接受这样或那样的“严”。

严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严师对学生的健康、健全人格的养成要严格。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还有很多单亲子女、留守儿童等,他们的性格、人格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努力纠正其不良性格,培养健康的言行心性,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日后长远发展打好基础。严师应该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校纪校规、社会公德法规等。无论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品格,步入社会后才能做一个守法明理的合格公民。严师还应该严肃认真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训练、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严师对待学生的知识性错误也应该严肃认真地、耐心细致地予以纠正,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听之任之,否则学生就会积习难改,贻害终身。严师的严既是一种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是一种职业的道德和责任。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成功的教育者应该是严于律己,严格对待学生,严而有度,严而有道,严中有爱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工厂里千篇一律的产品,而是葳蕤的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不是一种模型。这样的学生,日后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栋梁。

严师之严

吴炳听

自古伊始,人们提到“严师”,言表中总是蕴含着浓浓的敬意。“严”之一字,意味着严格和威望,是责任心和师德的重要参照。严师之“严”,经过先贤智士们数千年的辩证思考,如今有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一个饱含熏染力和艺术感的词汇。

严师之“严”,在于表率之功。对自身要求严格的老师,多年间勤勉不辍,冰心如玉,富丽丰足已开在生命深处。他们学识深厚,质朴方正,不怒自威;他们世事洞明。责任于肩,师德卓然;他们将笃实的学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诚挚的为人之道在潜移默化中传播。那谆谆教诲,犹如一夕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子们在严师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就受到感染,这种对学习习惯、个人品格乃至人生智慧的影响将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财富。

严师之“严”,还在于它是一门拿捏精准的沟通艺术。事实证明,真正的天才,都是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严师们对此可谓深谙其道,他们的严格,有度有法,不是松散,也不是苛刻。在二者之间,是个再合适不过的尺度。严格并不代表苛刻、专断,凡事吹毛求疵,而是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兴趣,进行疏导和启发。也许引导的方式并不一律,或是温言劝诫,或是严肃训责,或是巧妙激将,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无法逃避对自身的思考。因此在这里,“严”也意味着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和对自由的尊重和关怀,是对塑造学生自主人生的深层期许。

“严”在于心,并不拘泥于“形”。做学问时的严格,谈心时的谦和、真挚和生活中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构成了严师完整的个人风范。

骎骎岁华,时光荏苒,一批批学子迈出校门,走向浮华喧嚣,物欲横流的现世社会。每当忆及严师,内心总是澎湃不已。人生路上,严师的教诲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崎岖坎坷的朝圣之路;严师的苦心犹如一泓清泉,洗净了蒙尘灵台的一点清明;严师的坚持,也使那些被现实折磨得有些荒芜干枯的心灵,再次沸腾燃烧起来,只为让自己的灵魂和梦想保留最后一方净土。

师恩深重,无以为报。曾经追随严师身后的苦修,醍醐灌顶般的欣喜,促膝长谈时的温馨,如今都定格于脑海中那张坚毅而又慈祥的面容,如此隽永,如此弥新。

猜你喜欢

严师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本期话题:你还敢当严师吗?
六·一放假么
为“严师”正名
灯下漫笔说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