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2018-11-30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程巧遇
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学附属小学 程巧遇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探索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重视师生沟通,为数学课堂注入情感,使得数学课堂氛围活起来。
一、挖掘核心素养,更新教学理念
落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始慢慢退出教学的“舞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涌现出来。数学教学目标不只是掌握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等,而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熊大、熊二为了阻止光头强破坏森林而建造的围墙图”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找一找围墙的排列规律。有的学生回答围墙的颜色有规律;有的学生却回答围墙上面的数字有规律。接着继续问:你们是否能按照围墙的规律将围墙修得再大一些呢?本节课中,教师灵活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进一步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二、融入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
1.以问题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教师该如何运用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通常,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为例,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深入理解分类的含义。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一幅图片,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图片是谁吗?哪一位学生能说出她的名字呢?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说:是小猪佩奇。“小猪佩奇今天要带我们去森林里玩,玩的第一站就是超市。”随后,课件呈现出两个文具超市,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个超市呢?为什么?学生回答:第一个超市太乱了,东西摆放乱七八糟,什么东西也找不到。第二个超市就不一样了,它的排放整齐,想买什么东西都能快速找到。教师:你们刚刚分析对比了两个超市,这两个超市的不同在于是否对商品进行分类,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叫作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情境中,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了分类的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探究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时,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凸显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并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借助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数数,即从1数到10。那么是否有同学能从1数到20呢?如果要从1数到100,有没有学生能做到呢?老师抛出了教学问题,让学生分析从1到10、1到20、10到20的特点,并试着自己从1数到100。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他们不再是机械地数数,而是有规律地数数,这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引入核心素养,创新师生关系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单向的”,一般情况都倒向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数学课堂应该是“双向的”,既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放开自身的思维、思路,从多个立场上分析、思考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教学并不等同于告诉,学生应该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感悟,探索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总结出不同的学习方法。
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为例,教师事先从生活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并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得学生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随后,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学生具备了数学核心素养后,这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本身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讲解数学理论知识时,要将其寓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