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专业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2018-11-30陶丽华周金爱漆光紫

运动精品 2018年4期
关键词:典型新生身体素质

陶丽华周金爱 漆光紫



医学专业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陶丽华1周金爱2漆光紫2

(1.右江民族医学院体育部,2.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分析医学专业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2016级3079名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 年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体新生进行测试,就少数民族和汉族新生反映体质的三项指标(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反映心理健康的九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中形态得分(70.16±19.49)分,生理机能得分(67.68±17.18)分,身体素质得分(66.78±12.51)分,与汉族新生相比,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中躯体化得分(1.22±0.31)分,强迫因子得分(1.75±0.51)分,人际关系敏感得分(1.59±0.51)分,抑郁得分(1.40±0.46)分,焦虑得分(1.41±0.44)分,敌对得分(1.34±0.41)分,恐怖得分(1.35±0.44)分,偏执得分(1.35±0.41)分,精神病性得分(1.36±0.41)分,与汉族新生相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的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第1对典型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r=0.133,=0.022)。在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第1对典型变量中,体质中身体素质因子(χ3)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敌对(y6)、恐怖(y7)、精神病性(y9)载荷量最大。少数民族新生标准化指标典型变量的线性组合为体质典型变量U1=-0.146χ1-0.520 χ2+1.018 χ3,心理健康典型变量V1=-0.321y1-0.013y2-0.297y3-0.314y4+0.216y5-0.685y6-0.472y7+0.049 y8+0.927y9。医学专业少数民族新生体质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体质中的身体素质是主要影响因素。

医学专业;少数民族;新生;体质;心理健康

体质是指人体在遗传性和环境性相互影响下表现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相对稳定的特征[1]。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的整体评价,涉及关于认知和情感的自我概念以及精神卫生的主观领域[2]。目前,国家实施的2014 年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以下称《标准》)中关于大学生体质的内容只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缺乏心理健康相关指标的测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仅与社会、家庭有关,还与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体质越好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的特征表现越少,尤其是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恐怖等因子[3]。许多研究还显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的作用[4-6]。医学专业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外界因素如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和学校环境等影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7]。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处于贫困地区,信息相对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受到成长环境、价值观念和社会信仰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方面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且来自贫困地区农村的少数民族除了承载自己的梦想外,还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期望[8]。基于此,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医学专业少数民族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学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6级3079名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民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对其进行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测试结果当场收回。

本次参与测试者3079人,测试数据完整和有效者3014人,有效率为97.89%,汉族1118人,占37.09%,少数民族1896人,占62.91%,其中壮族1654人,占54.88%,瑶族111人,占3.68%,苗族40人,占1.33%,仫佬族22人,占0.73%,其他少数民族69人,占2.29%。男生738名,占24.49%,其中汉族320人,占10.62%,少数民族418人,占13.87%。女生2276名,占75.51%,其中汉族798人,占26.48%,少数民族1478人,占49.04%。平均年龄(19.13±1.96)岁,其中汉族平均年龄(19.04±1.92),少数民族平均年龄(19.18±1.98)。

1.2 研究方法

采用2014 年版《标准》[9]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全体新生进行测试,体质测试均采用教育部规定的仪器,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米(女)/1000米(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测试。对体质评价分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形态包括身高、体重,生理机能包括肺活量,身体素质包括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米(女)/1000米(男)、一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根据《标准》对各项进行评分,其中身体素质中的5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8.5%、14.33%、14.33%、28.5%、14.33%。

SCL-90症状自评量表[10]。采用北京奥泰瑞格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由学生通过系统选择SCL-90症状自评量表完成测试。该量表有90条项目,评价指标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1~5级评分制,1无,2轻度,3中度,4相当严重,5严重。SCL-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少数民族新生体质评分

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中形态得分(70.16±19.49)分,生理机能得分(67.68±17.18)分,身体素质得分(66.78±12.51)分。与汉族新生相比,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少数民族新生体质评分比较 ()

2.2 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的评分

心理健康中躯体化得分(1.22±0.31)分,强迫因子得分(1.75±0.51)分,人际关系敏感得分(1.59±0.51)分,抑郁得分(1.40±0.46)分,焦虑得分(1.41±0.44)分,敌对得分(1.34±0.41)分,恐怖得分(1.35±0.44)分,偏执得分(1.35±0.41)分,精神病性得分(1.36±0.41)分。与汉族新生相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的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评分 ()

2.3 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典型相关分析

2.2.1 典型相关系数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反映新生体质的三项指标(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反映心理健康的九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两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3对典型变量,然后对每一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是否为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第1对典型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r=0.133,=0.022),提示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第1对典型变量具有相关性(见表3)。本文对第1对典型变量进一步分析。

表3 典型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特征根和贡献率

典型变量对典型相关系数特征根贡献率累计贡献率P值 10.1331.30143.36943.3690.022 20.0641.02934.30277.6710.871 30.0340.67022.329100.000.952

2.2.2 标准化指标表达的典型变量

在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第1对典型变量中,体质方面的身体素质因子(χ3)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敌对(y6)、恐怖(y7)、精神病性(y9)载荷量最大。由此可知,该对典型变量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第1组变量中身体素质因子(χ3)和第2组变量中敌对(y6)、恐怖(y7)、精神病性(y9)3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引起。说明少数民族新生体质典型变量U1主要受身体素质(χ3)的影响,反映少数民族新生心理健康典型变量V1主要受敌对(y6)、恐怖(y7)、精神病性(y9)的影响。根据各典型变量与变量组1和变量组2中各变量间标化的系数可以得出典型变量的转换公式:

U1=-0.146χ1-0.520 χ2+1.018 χ3

V1=-0.321y1-0.013y2-0.297y3-0.314y4+0.216y5-0.685y6-0.472y7+0.049 y8+0.927y9,见表4。

表4 各典型变量与变量组各变量间标化的系数

变量组变量典型变量对子 1 1χ1-0.146 χ2-0.520 χ31.018 2y1-0.321 y2-0.013 y3-0.297 y4-0.314 y50.216 y6-0.685 y7-0.472 y80.049 y90.927

3 讨论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借助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对两组变量分别寻找线性组合,使生成的新的综合变量能代表原始变量大部分的信息,且两组变量生成的新的2个综合变量的相关程度最大,这样新的综合变量成为第1对典型相关变量。同样的方法可以找到第2对、第3对或者更多对的典型相关变量。利用各对综合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加全面地反映原来两组变量之间的整体相关性[11]。

心理健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由于新生刚刚踏入大学的殿堂,对大学生活充满未知,心理难免产生焦虑的情绪。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在校时间长,学习任务繁重,同时受到外界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出现强迫化症状和敌对等心理问题[12]。阴山燕[13]等探讨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医学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有差异。麦小菡[14]等研究发现医学院新生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在除了偏执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李红果[15]等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体质健康及格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不及格群体好。孟庆光[16]研究显示女生体型越好的躯体有可能出现“躯体化”和“偏执”等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医学院新生进行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新生与汉族新生相比,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得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民汉不断融合,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不断缩小。少数民族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的得分均高于少数民族新生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右江民族医学院60%以上的学生是少数民族,60%以上学生来自贫困家庭,60%以上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就业。60%的学生来自贫困地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生活较困难,自卑感较重,造成心理封闭,再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导致人际关系敏感,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17]。二是由于“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增加了大部分医学生的家庭负担和学医时间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同学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或者想转业的念头[18]。三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部分医学生无法承受医患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未来就业产生迷茫、焦虑、恐惧等心理[19]。

本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医学专业少数民族新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相关性,少数民族新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中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负相关,即身体素质越好,产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心理问题越少。这可能是因为是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应激源,直接效果可能产生生理、心理上的代谢失调。其机理可能与神经递质如β-内啡肽、儿茶酚胺等含量改变导致运动中的情绪变化有关[20]。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具有独特的风俗和饮食习惯,缺乏科学的营养指导,使得壮族人群体脂含量、肌肉量、瘦体质量和基础代谢率等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体质水平[21]。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经常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可以将自己生活中不良的情绪发泄出来,让躯体放松,因此出现躯体化现象少;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从体育活动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能够自我调控,脾气温和,待人友好,个体思维上不极端,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大学生的毅力和勇敢程度,提高适应能力,因此产生的上述的心理问题少。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中的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呈正相关,即身体素质越好,人际关系越敏感,产生偏执和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越多。但段意梅[22]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焦虑水平。出现这一现象可能与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新生刚刚踏入大学,对大学充满未知,且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新生在高中时忙于学业,与人交往较少,所以出现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的情绪有关;除了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外,还可能与社会因素、高校环境的特殊性、家庭环境和自身的经历有关,因此出现身体素质与精神病性呈正相关的情况,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医学专业少数民族新生体质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其中体质中的身体素质是主要影响因素。

[1]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33.

[2]解登峰,葛明贵,谢章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1,31(2):299-301.

[3]景丽萍.技工院校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性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36(2):100-104+109.

[4]刘洋,郭玉江.中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3):307-309.

[5]倪婷婷.体育锻炼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5):85-90.

[6]穆道魁.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战略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9):175-176.

[7]赵华翔,梁蓓蕾,范娅琦,等.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5):570-573.

[8]路迪茜,杨仁选.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255-256.

[9]潘冬梅.2007年版与2014年修订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组别比较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23 (6):83-85+74.

[10]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18.

[11]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45-251.

[12]刘琼瑶,王艳,周小花,等.医患纠纷现状对医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 999-1001.

[13]阴山燕,张瀛予,许梦晨,等.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 (14):2582-2584.

[14]麦小菡,杨杰文.某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7):1086-1088.

[15]李红果,米战,李生民,等.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2):305-307.

[16]孟庆光,王惠山,杨光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成绩与心理健康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32(5):59-62.

[17]张东秀.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与体质健康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0,31(3):165-169.

[18]路博文,陈泓宇,冯乾,等.“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医学生学习心态及未来规划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5):15-16.

[19]刘琼瑶,王艳,周小花,等.医患纠纷现状对医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9(6):999-1001.

[20]吴善玉,全贞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关系的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7):1316-1317+1326.

[21]韦荣耀,黄秀峰.百色市壮族中老年农民人体成分的测定与分析[J].解剖学杂志,2012,35(3):370-373.

[22]段意梅.不同锻炼方法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22-102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hysique and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College Freshmans in Minority and Remote Areas

TAO Lihua, etal.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 Guangxi , China)

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KY2016YB340)。

陶丽华(1984—),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体质健康。

漆光紫(1974—),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猜你喜欢

典型新生身体素质
重获新生 庇佑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枯蓬新生
《圆》典型易错题
锻炼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新发现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