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日记大作为

2018-11-29徐婧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日记创造视野

徐婧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单一的、被动的、给予式学习方式为多元的、自主的、创新式学习方式。在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的今天,数学日记作为一种创新、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以独特的学生视角,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数学心得等,不拘形式,短小精悍,极易被学生接受,悄悄地实现了数学的“大作为”。

关键词:数学日记;视野;应用 ;创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7-17

作者简介:徐 婧(1978—),女,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本真、本位的小学数学教学。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日记是“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 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长期以来,日记是语文教师的专利,成为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交流形式。实际上,早在1898年以前,著名数学家高斯就用数学日记以密码式的文字记载了许多伟大的数学发现,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数学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在我国,自1997年后数学日记才零星地出现,它的出现对中国数学教育乃至其他除语文以外的课程的价值才逐渐被认识到。由此看来,小小的数学日记还有出其不意的“大作为”呢!

一、小日记,大视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日记以短小精悍的篇幅,给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活动和展示的平台,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自主建构是一种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一种能力,就某一个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测是一种乐趣,拾掇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更是一种享受。

4月15日 星期三 天气:晴

美丽的图形

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带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怎样表达呢?我决定画一幅画!我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的画纸,先在纸上画了一幢长方体的教学楼,然后给每一间教室分别安上了一扇正方形的窗户和一扇长方形的门,教室门前立着两根圆柱形的柱子。教室门前的花坛里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旁边竖着一块三角形的标语牌:“爱护花草树木!”教学楼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长方形操场,长方体的升旗台上方长方形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每周一早晨我们都会佩戴着三角形的红领巾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我很开心我能在这样美丽的学校快乐生活!

从这篇数学日记中可以看出,学生从自己独特的生活视角出发,選取自己所熟悉的校园环境,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构思了一幅画,或许画面的透视原理处理得不够准确,但这不影响学生对“体”与“面”的建构。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进行细致的观察,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数学思维,不难看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反映出学生强烈的数学意识。

二、小日记,大应用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如果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潭死水;如果没有了数学,人类将生活在愚昧中。而数学日记正是一座架在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它让学生们眼里的数学更具生活味和趣味,从而促使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不正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吗?

5月18日 星期四 天气:晴

算 帐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肯德基”。店里的人真多呀!爸爸好不容易买到了3碗芙蓉汤和一些点心。我大口大口地吃着,妈妈突然笑着问:“囡囡,一碗芙蓉汤4元5角,三碗芙蓉汤多少钱呢?”我不吭声,心里盘算着:先算每碗4元,3碗就是4×3=12元,再算每碗5角,3碗就是5×3=15角,也就是1元5角,合起来一共是13元5角,这还难得了我吗?我响亮地告诉妈妈:“13元5角!”妈妈听了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我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给妈妈听,妈妈赞许地朝我点点头,又问我:“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我先是一愣,后又沉着思考:如果把每碗看作5元,3碗就是5×3=15元,这样每碗比原来多算了5角,一共多算了5×3=15角,也就是1元5角。再用15元-1元5角=13元5角。想到这里,我抑制不住心里的喜悦,将自己的想法向妈妈和盘托出,一旁的爸爸妈妈听了直夸我:“囡囡真聪明!”哇!今天的“肯德基”比往日更香了!

这是一篇典型的应用型日记,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写作的过程就是进行数学知识思考和整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令学生思维清晰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而对教师来说,详细地了解学生“无言”的思维过程,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做的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无止的意念和力量。学生用数学日记记录下真实而生动的学习过程,讲述了合理而严谨的思维过程,应用了贴切而有意义的数学知识,获得了丰富而成功的数学乐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小日记,大创造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数学日记以“无拘无束”的个性,“纵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尝试,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究,这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9月8日 星期一 天气:晴

家离学校有多远

今年,我跟随妈妈的工作调动转学来到一所新的学校。记得刚开学的那几天,小伙伴们总是围着我问长问短,好像我是大明星似的。“你家离学校有多远?”人群中一个粗嗓门问道,是阿桁!我想了想回答道:“昨天,从家来学校,我每分钟走120米,比预定时间早到了5分钟;今天,我每分钟走90米,又比预定时间晚到了3分钟。你们说我家离学校有多远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要是知道预定时间就好了!……”“我知道!”一个男高音打破了这片嘈杂。噢!是数学王子——瑞祺。“你今天到校用的时间比昨天多了8分钟。”“是啊!”大家异口同声。“那么,这8分钟走的路程(90×8=720米)就是和昨天相同的时间里少走的路程。”“有道理!”大家似有所悟。“今天每分钟比昨天少走30米,720÷30=24(分钟),昨天到校用的时间就是24分钟。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120×24=2880(米)。你家离学校2880米。”听完他的分析,我佩服得连连点头。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家离学校有多远?”从这个看似无从下手的问题,学生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比昨天多用了8分钟,并通过比较与分析,发现了相同时间里相差的路程,通过计算求出了昨天到校用的时间,进而求出家到学校的路程。日记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学生凭借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在学校里学的数学,毕业后若没有什么机会用,一两年后很快就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 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或许就是数学素养的体现吧。

四、小日记,大评价

为了片面追求“效益”,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地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学校往往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下,数学逐渐沦为一门充斥着数字和符号的冰冷的学科,只有理性的对与错,丝毫没有重视学生个体的感性的喜怒哀乐,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使数学成为学生不喜欢的学科之一。而数学日记的出现恰恰缓解了这一现状,它作为一种评价工具,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评价的对象的传统模式,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梳理和自我评价,另一面更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11月20日 星期四 天气:多云

煎 熬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等待测试结果的过程真是一种煎熬,我能想象得到爸妈看到结果后的数落和训斥、老师的不理解和埋怨、同学的嘲笑和歧视……该来的躲也躲不过,又是“良好”。看看周围测试成绩优异的同学眉开眼笑、欢呼雀跃,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好像是一种嘲笑,唉……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测试成绩不理想时的落寞与失望、灰心与内疚,无时无刻不吞噬着学生仅存的一点希望和自信。一位教师在看到学生的日记后,及时在日记后这样批注:“孩子,你的努力老师看在眼里。在你的努力之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只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下去,你会越来越好的,老师相信你!”当学生拿到测试卷时,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 和“√”,而是鼓励,是关怀,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鼓足了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也使数学变得更可爱。

4月5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我们已经认识了平年和闰年,知道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閏年。当不知道2月份的天数时,怎样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呢?我有些弄不清楚,老师您能给我再讲一讲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大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今天,我们教师更应多倾听发自学生内心的声音,应在学生没弄清楚、没弄明白的地方着力,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在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后,应及时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在班级进行针对性的集体辅导等,如结合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天体运动,告诉学生判断平年和闰年的简便方法:年份不是整百数的,看它是不是4的倍数;年份是整百数的,看它是不是400的倍数,并做些匹配的巩固性练习。

数学日记不只有记叙性的描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数学小品、数学故事、数学童话、数学相声等,从中领略数学文化的魅力。

五、结语

作为一种新颖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数学日记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协调发展,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着实让学生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蒋巧君.数学日记的功能分析[J].课

程·教材·教法,2005(5):43-4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数学日记创造视野
居· 视野
反思性数学日记在纠正高中生数学解题错误中的作用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