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师德培训的实践探索

2018-11-29龚明斌

教师·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

摘 要:师德是教师人生的根本标志,师德修养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是引领教师职业行为的内在灵魂,是走向教师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中强化师德教育,成为增进师德修养的普遍做法。目前对师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提升了,但师德养成的实效并不明显。为增强师德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实施“送培到县”示范项目过程,创造性开展“师德巡讲”活动,明确新时代培训目标,践行先进的培训理念,丰富师德培训的内容,探索“三三三”师德巡讲模式。精心遴选三位主讲嘉宾,分别为专家指导、名师分享、嘉宾主持角色;灵活开展规范解读、典型引路、互动论坛三个环节的师德教育活动;力求形成文本著作、视频资源和促进参培教师提升认识与改变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关键词:有效性;师德培训;师德巡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10

作者简介:龚明斌(1970—),男,湖南南县人,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师,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等。师风,字面意义是教师的风度风貌,更多地指向教育或教师行业的风尚风气。优良的师风主导教风,引领学风,进而淳化校风。

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奉献,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些年,极少数教师理想信念淡化,政治观念模糊,法纪意识淡薄,功利取向滋长,职业道德有所下滑,职业倦怠较为普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的整体形象。为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湖南省教育厅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约束、依规惩处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从2012年开始,湖南省教育厅每年委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借助“送培到县”示范性国培项目,开展“专家巡讲”“师德巡讲”“名师巡讲”教育活动;遴选数百名德艺双馨的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和名师名校长,先后赴90多个县市区,组织了近百场主题“巡讲”活动,颇受参培教师欢迎,辐射感染数万名一线中小学教师。不过,通过需求调研和跟踪服务,也了解到往年某些场次的“师德巡讲”还存在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较为单一,给人隔靴搔痒、不达痛点的感觉。为进一步增强“师德巡讲”环节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性,弘扬高尚师德,宣传湖湘师表,塑造湖湘师魂,2018年,我们尝试探索“主题统领下的开放式互动论坛”,从培训目标、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对“师德巡讲”环节进行了重新定位与全面改进。

一、明确培训目标

提高认识——帮助教师提高对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以及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我们要让教师们切身感受到教育事业的光荣与艰巨、庄严与神圣,肩负着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使命,明白“教师手上握着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希望、世界的明天。”从大处说,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从小处说,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运兴衰和民族未来。借助“师德巡讲”,帮助基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管理干部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明确要求——帮助广大教师明确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新的历史定位与新的职责要求。当前在市場经济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通过“师德巡讲”,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示范引领——大力宣传和发掘师德典型,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我们要借助“师德巡讲”平台,为优秀教师提供交流、分享、展示的舞台,讲好师德故事;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唱响主旋律,增强正能量;同时,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师德师风建设,重塑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二、践行培训理念

师德师风建设可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是实际成效与人们期待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宏观层面,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教师的职业信念,利益保障不到位动摇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社会干预的蔓延弱化了教师的职业地位;中观层面,无限责任的压力加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使教师在职业上失去应有的约束;微观层面(主观层面),少数教师自身价值观发生扭曲,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这是师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为了努力改变这种尴尬、不尽如人意的状态,遵循“送培到县”示范性项目“突出师德、立足课堂、服务课改、服务教师”的宗旨,我们在组织实施“师德巡讲”的过程中,践行如下培训理念:

问题驱动。直击师德师风建设领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诸如职业践履中的心理倦怠问题、职业坚守中的价值偏离问题、职业准入中的门槛降低问题,以及职业示范中的道德平庸等问题。引导广大教师在两难问题辨析中,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学员中心。湖南省“送培到县”这一示范性、品牌国培项目是基于某一学段、某一学科或某一教育领域(如班主任工作)的,贴近课程改革、贴近课堂教学、贴近教师专业发展。“师德巡讲”也应从不同学科学段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参培教师的真实、迫切需求,以学员为中心、为主体,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点燃学员的教育梦想,坚定学员的教育信念,激发学员的工作热情。纵观当前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从教师参训的主观愿望来看,大多属于“要我培训”,而非“我要培训”。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关键是要满足教师成长个性化的需求,以受训者为本,进行供给侧的改革。要走量身定制的道路,以学定教,而非以教定学。

榜样引领。遴选教师身边接地气、身心健康、阳光向上、仁慈幸福、家庭和美、值得仿效的优秀教师、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分享成长经历与教育智慧,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这些榜样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深处有着高度认同,挚爱教育事业,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爱生如子。不只是荣誉叠加的诸多光环或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悲情故事,更多地倡导“平凡中见伟大,奉献中享幸福。”

参与体验。以往的“师德巡讲”多以专家师德报告、嘉宾师德故事宣讲式为主,参培教师往往处于倾听的被动地位,这显然是需要改进的,不妨尝试实施参与式、体验式培训方式。师德专家、主持嘉宾、主讲名师和参培教师都是平等的,学员和学员也是平等的,参与的机会也该是平等的。鉴于此,在“师德巡讲”过程中尽量创设情境,倡导学员与专家、嘉宾平等对话,特别是鼓励参训者自然大胆地阐述各自的见解、经验和困惑,为学员创设更多参与机会,增进参与体验。

反思提升。每场“师德巡讲”参培教师数百成千,这种超大班额的集体培训,很难兼顾个性化的心理需要与专业发展需求。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示范)的前提下,需要借助真实感人的师德故事和真知灼见,唤起教师的共鸣,从而引导学员深度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育经验,生成教育智慧,不断超越自我,促进专业成长。

成果导向。通过“师德巡讲”,增进学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增进学员的师德修养,促进教育教学行为改进。“师德巡讲”环节全过程录像,主讲嘉宾的演讲稿精心打磨,整理完善后以《湖湘师表——师德巡讲录》系列结集出版,作为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

三、丰富培训内容

培训应结合新时代要求,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师德巡讲”的培训内容,着眼于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重点是如何坚守平凡的教师岗位,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本分、本色工作,做学生人生成长的导师,既做学生的经师,更做学生的人师。指导教师在教给学生经典知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同时,更要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即教学生如何做人。倡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习上辅导、在生活上指导、在思想上引导、在心理上疏导,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被关怀的幸福人生。

“师德巡讲”的主要内容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等政策解读与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情怀、责任担当与教书育人,中小学教师的公正、仁慈与幸福,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缓解与心理调适等。

四、创新培训形式

2018年,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师德巡讲”师德教育活动,对往年“师德巡讲”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在每场“送培到县”活动开幕式之后,主要采用“主题统领下的开放式互动论坛”的形式,组织“师德巡讲”环节,概括为“三三三模式”:

三位嘉宾——每场“师德巡讲”由三位主讲嘉宾联袂完成。一位教师培训师担任主持人,一位一线优秀教师担任主旨演讲嘉宾,一位师德建设或德育专家担任师德修养导师。2018年湖南省“师德巡讲”精英团队共有44名成员,多人具有多重身份。其中,正高级教师7人,占15.9%;特级教师14人,占34.1%;历届“未来教育家”“青年精英教师”高研班学员19人,占43.2%;省级教师培训师高研班学员17人,占38.6%;省级及全国优秀班主任7人,占15.9%;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1人,占2.3%。学员三人为一组,分工协作,师德专家担任相关场次参培学员的师德修养导师,主讲相关专题的师德微讲座,帮助参训学员提升理性认识,指导师德实践。主持嘉宾根据每场巡讲主题、现场教学情况,撰写主持辞,主持现场教学,组织互动交流,引导学员深度反思,调控“师德巡讲”进程与气氛。主旨演讲嘉宾认真总结个人成长经历,凝聚教育智慧,注重分享内容的先进性、示范性和实用性,力争使学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获得启迪与提高。

三个环节——每场“师德巡讲”由规范解读、典型引路、互动论坛组成,每个环节40分钟左右。“规范解读”指师德专家借助典型案例解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底线、法律红线;“典型引路”指一线优秀教师分享个人专业成长经历,分享教育智慧与幸福的教育人生;“互动论坛”指围绕某一师德师风领域的热点问题、典型案例开展台上台下的平等对话。“互动论坛”环节围绕某一师德话题,层层推进“师德巡讲”三位嘉宾之间、嘉宾与参培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开展平等对话、深度会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朗读者》《对话》等访谈类节目的组织形式。

三项成果——每场“师德巡讲”力争取得三项物化成果。一是文本结集出版;二是实况录像作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同时以二维码植入纸质书籍;三是现场学员即兴生成性成果,思想认识提升、教育教学行为改变、教育智慧分享等。

此外,“师德巡讲”嘉宾们会同“送培到县”学科专家组成训后跟踪指导小组,承担训后跟踪指导任务。建立“送培到县”交流群,搭建交流、研讨、资源共享的平台,并以此加强与参培教师的后续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员的信息动态,适时解决学员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促进学员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 澜,白益民,王 枬,等.教师角色

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1.

[2]顧明远.教师成长有三个境界[N].中

国教师报,2018-09-04.

[3]袁振国.教师培训的历史转型[J].未

来教育家,2016(12):8-9.

猜你喜欢

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论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
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