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贷治理浅析
2018-11-29欧阳小芽何园园
欧阳小芽 何园园
【摘要】本文通过对校园贷背景的诠释,概括出校园贷呈现的特点,进而对校园贷行为动机、风险机理等进行剖析,提出了校园贷有效治理对策。
【关键词】校园贷 风险 治理
一、高校校园贷产生背景
大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4月,国内不同层次高校在校生达 2500余万人,高校学生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巨大消费群体,他们的日常消费、学费支出等将达到2万亿,拥有巨大的、稳定的市场占有量,当今社,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模式引起社会人员的聚焦,基于此,校园贷快速发展、电子科技的迅猛崛起恰好适应了高校学生对超前消费的巨大渴求,高校学生的超前消费的软性需求被唤醒,鉴于此,需要我们高校学生管理者针对目前学生校园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问题导向分析,建立健全国家金融监管,重点提出对策,完善高校校园贷乱象的治理思路。
二、高校校园贷特点
(一)针对高校学生近乎无门槛性
借款学生仅仅提供十分简单的学生个人身份证明即可获得借款,完全不进行查对学生个人征信、学生个人财务状况等等,近乎无门槛可言。
(二)针对高校学生近乎无流程性
相比金融機构贷款申序,校园贷放款方式极为简单,任何个人都只需在网上实施最简便的实名网上注册,都可以进行校园贷,接待手续简便至极,近乎无流程。
(三)针对高校学生近乎超暴利性
绝大部分校园贷平台的收益都远远高于国家金融机构的利率,有些平台利率在15%左右,有的平台可达到20%,甚至达到36%,近乎暴利,也近似于到了违法地步。
(四)针对高校学生近乎无道德性
很多校园贷平台为了能够在高校学生中发展自己所谓的“顾客群”,诱导学生进行不良校园贷,不惜挑战道德底线,甚至出现了洞穿道德底线的“裸贷”等不应出现在象牙塔的现象频频发生,近乎无道德可言。
(五)针对高校学生近乎超暴力性
绝大多数校园贷平台,为了能够回收自己非法暴利,采取了很多洞穿道德底线的催还方式,有些甚至是威胁到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学生无心学习,最终让学生倒在了校园贷这个“断头台”上,近乎超暴力。
三、高校校园贷动机浅析
(一)基于学历层次不同动机分析
不同的学历层次,他们对校园贷这样的超前消费观念不同,所激发的校园贷动机不同。通过这次校园贷清查工作发现,高校大学生的主要费用源于学生家庭,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了经济相对独立的主观意识,并且还付诸行动上,一本高校的学生表现最为明显,对于超前消费,学生们不是很了解,但勇气可嘉并愿意去实施,校园贷不是很明显;对于一些一般二本的高校学生在这方面表现的也很积极,他们渴望更高的校园贷,整体消费观念陈旧,发生了不少校园贷事件;一些专科层次的学生,有赶时髦追潮流的理念,由于没有个人收入,这部分学生也会去选择进行校园贷,校园贷较为突出。
(二)基于性别差异动机分析
基于性别差异,相比较而言,男生对校园贷有广泛的认知,也特别喜欢这样的新生事务,也敢于冒险,敢于寻求这方面的刺激,女生则不然;在校园贷费用的使用方面不同,女生则更喜欢利用校园贷进行服装、美容、首饰、手机等方面进行消费,男生则更喜欢使用校园贷进行手机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
(三)基于消费水平不同动机分析
高校学生由于知识水平较高,新生事物的追求愿望更加强烈,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利用网络进行贷款超前消费观念强烈,高校学生对一些贵重物品渴求,为大学生提供了超前消费温床,很多网络商家盯准这一商机,对高校学生为了抢占学生市场,针对高校学生开展一系列的价格战略,在价格策略下诱导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进而发展为校园贷。
(四)基于偿债能力不同动机分析
有些是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能够赚取一定的费用,有些学生家庭情况较好能够得到家里的费用支出,尽管这样,但高校学生的债务偿还能力还是很不足,这些学生仍然会觉得经济上可以独立能够有自己的偿还能力,基于此,他们步入了校园贷的行列,甚至他们还会觉得“拆东墙补西墙”也会是最好的方式。
四、高校校园贷风险机理分析
(一)呈现高利率风险
高校学生由于轻信不良校园贷平台进行的各种形式诱导,向这些校园贷平台实施借款用于超前消费,由于其高利率,最终陷入“套路贷”、“高利贷”等等居多陷阱,最终“小小贷”滚雪球一样成了一笔巨额债务。
(二)呈现消费观念扭曲
高校学生消费概念超前,表现为对校园贷的喜好,部分学生为了能超前消费,网上进行贷款消费成为一种“时髦”,学生们相互比攀使得一些没有债务偿还能力的学生进行超前消费,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还能勉强接受,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甚至生活拮据的贫困同学而言,校园贷带来的超前消费,可能会给孩子甚至家庭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样恰恰扭曲了超前消费的初衷。
(三)呈现高侵权风险
校园贷平台形式多种多样,贷款平台鱼龙混杂,基本没有任何监管,违法违纪的现象频频出现,有关政策也一直不明确,迟迟未将校园贷进行规避,这样高校学生在校园贷的过程中,出现了高侵权风险,学生们即使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要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也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呈现高侵权风险。
五、高校校园贷治理对策
(一)家校合力,正确疏导理性消费观念
通过开展“理性消费”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同时,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督促学生家长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身心成长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了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问题,鼓励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创造合法财富,培养勤劳节俭的意识。
(二)银校联手,强化校园贷、金融安全知识普及
通过邀请金融专家开展讲座、沙龙等形式,帮助学生剖析校园贷动态,掌握合同、违约金等基本金融与法律常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贷有关知识,促使学生增强金融与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真正了解不良校园贷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三)政校发力,切实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拓展学生资助工作渠道,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在现有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设法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确有生活困难的学生缓解燃眉之急。
(四)政银协力,筑牢政策保护墙
政府部门应该起率先垂范的作用,加大金融监管校园贷力度,针对校园贷出台相应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使校园贷规范化、合法化,正确引导校园贷走向合理合法之路,对于大学生正确有度消费予以鼓励。此外,政府部门也要多利用自己服务的领域,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对征信系统构建的重要程度多宣传,进行社会性的征信教育。
参考文献
[1]白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演进及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
[2]张晶晶.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6.
[3]何晓玲,王玫.P2P网络借贷现状及风险防范化中国商贸,2013 (20)79-82.
[4]陈庭强,何建敏.基于复杂网络的信用风险传染模型研究阴.软科学,201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