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德育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

2018-11-29李敏张恒宇

中国德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进校园德育工作育人

李敏?张恒宇

:李局长您好!近年来,山东省金乡县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传统文化研究也取得很多成绩。譬如,您带领县教育工作者编著了11部共15册、500万字的《金乡文化研究丛书》以及《金乡历史上的那些事》,并提出了把德育根植于傳统文化之中的工作思路。请问,是什么让您产生了把德育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想法的?

李英渠:“育人之道,以德为本。”“德为本”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当前的德育效果并不太乐观,“灌输”在某种程度上依然为主流,以致网上流传过这样的段子:“老师讲的都很正确、很崇高、很伟大,但在实际生活中我用不上。”如何把德育的实效性凸显出来?我们金乡选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载体。我认为,文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民族文化精华,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因此,做德育工作,我们选择将德育资源几乎无处不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容,以国学经典、戏曲、围棋、象棋、书法、绘画、武术以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载体,在润物无声中育人。

我们金乡地处孔孟之乡的山东济宁,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说既富也奢。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通过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促进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以传统文化为纲,推进德育创新,提高德育实效,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案,那么您德育工作的具体思路是什么呢?

李英渠: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深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金乡乡土文化为土壤,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育人理念,逐步创设“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

具体工作是通过把传统文化诵出来、书出来、画出来、歌出来、舞出来、写出来的形式,多点并举,全面开花。即以国学经典、戏曲、围棋、象棋、书法、绘画、武术以及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载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高雅之情、儒雅之气、娴熟之艺、健康之美”,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据了解,金乡的京剧、地方戏曲、书法、陶艺、围棋“五大艺术教育”已经享誉鲁西南,并形成了品牌效应,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光明网、齐鲁网以及《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宁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强烈反响。我们想知道,为什么金乡选择了这些作为德育工作突破口?对于这些载体,您又是如何理解的?

李英渠: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当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非常多,其中“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有积极价值导向的传统文化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美德,净化其心灵。

金乡县是山东省出了名的“戏窝子”,戏曲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金乡四平调、山东落子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山东渔鼓列入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两夹弦、山东琴书、简板大鼓、金乡花鼓等列入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山东梆子、柳子戏等被列入县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和京剧一样,这些独特的非遗项目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更是开发和利用。

书法中的德育“密码”也很多,孩子在书写的过程中感受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书法并不是简单地“练字”,而是通过“练字”要孩子沉下心来体验、感知,感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内涵。

开展陶艺教育,让孩子知道,毫无光彩的一堆瓷土,经过怎样的淘洗、揉搓、拉坯、利坯、画坯、上釉烧制,最终成为一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可以说,学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这个实践的过程恰恰对学生磨炼意志力、培养创造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围棋中个体是平等的,在实战中,集体的价值大于个体,棋手们往往为了大局而舍弃局部。围棋教给人“耐心、冷静、勇敢、博大、谦逊”这些美德,学下围棋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的过程。

京剧、戏曲、书法、陶艺、围棋等特色教育,基本上都是传统文化的范畴,实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乡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如果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察,很多学校都在做的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大阅读等活动,也都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复兴。2016年12月2—3日,“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福建、山东等地的十位专家作了典型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介绍了金乡县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一校一品”工程的情况,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说,传统文化进校园,一定是一项民生工程,一定是一项祖国工程,能够在济宁的金乡开展这样的工作,在全国来说都是不多见的。他希望更多人关注金乡的发展,能够把金乡传统艺术、传统文明、传统戏剧、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经验在全国推广。那次北京之行,我开阔了视野,也引发了更深入的思考。基于此,我提出了“文化校园”的概念,要求全县中小学积极创建文化校园,形成校园文化,其主要抓手就是“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您北京之行后,提出了“文化校园”的概念,能给我们具体解读一下您对“文化校园”的理解吗?

李英渠:“文化”是能够被传承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道德准则的基础,校园是教育的主阵地,我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日常教育有机融合,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文化校园”彰显的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体现在学校的物质建设上,体现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全部学生的精神风貌上。

首先,“文化校园”要求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中小学校都达到了县级绿色学校标准,80%的学校达到了省市绿色学校标准和规范化学校标准,形成了“校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学校景观。这些成果离不开校长的努力,我们要求校长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用心设计,使之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大校像花园,小校像盆景”的效果。

其次,“文化校园”要有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我们要求学校选择的任何项目、开展的任何活动,都要与学校的理念、文化相匹配,并且通过这些项目、活动增加学校的人文氣息。例如,县实验小学最大的特色就是京剧,因此,校园的墙壁上设置有京剧脸谱等京剧知识,校园内、教室里,各种设施、布景都蕴含着浓浓的京剧元素。一走进校园,就会被这浓浓的京剧氛围所感染,久而久之,便会爱上京剧、爱上传统文化。

最后,“文化校园”要有文化的产物。我们在全县实施“一校一刊”工程,要求各中小学都要创办一种报刊。目前全县103所学校共创办报刊120种。这些报刊成为展示教育形象的窗口、家校沟通的桥梁,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文化校园”的创建需要人来承载。人,包括老师和学生,是校园的灵魂。一个学校有没有文化,最关键的是看师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等,这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上。考察校园文化,除了观察师生个人的言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观察学校的教学氛围。没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甚至很紧张,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文化校园”的构建了。

:您刚才提到,“文化校园”的构建需要人来承载。金乡大地上刮起的德育之风,声势浩大,想必也是一大批能工巧匠支撑起来的吧?您对您“广揽的人才”有什么要求吗?

李英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业,需要打造一支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专业人才队伍。立德先要立师,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则,从2010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举行公推公选招考,广揽人才。

近年来,我县教体局不断加大学校干部、教师选配工作的透明度,给广大优秀干部、教师创造更多、更公平的进步空间。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陆续启动了“六项公开选拔”,即青年干部选拔(第五批)、中坚干部选拔、部分学科教研员选拔、选拔优秀初中教师进高中(职高)锻炼、选拔高层次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选拔城乡优秀中小学教师到城边新建薄弱学校支教等,让好干部、好教师“香”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干部人事环境。

我们要求教师要保持三颗心,即进取之心、责任之心、感恩之心。所谓进取之心,可以理解为,也许没有理想的教育,但要有教育的理想,以不断开拓的勇气踏实工作、开拓创新。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延续下来的,因此,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贵在传承,而传承的关键在于教师。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而帅字上面再加一横,便是“师”字,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这个责任之心。所谓感恩之心,就是你要热爱教育工作,身教永远重于言教,带着感激之情反哺教育工作,用切身的行动来影响学生。

没有一支师德高尚、爱教善教的教师队伍,有“金点子”也挖不出金子。近年来,我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依托山阳书院公益艺术学校,利用节假日邀请国学、书法、绘画、戏曲等各方名家,组织了上百场次的业务培训,参与培训教师达一千余人。“充电”后的教师更能信心满满地投入到工作中。

:依托传统文化资源,金乡做出了很多成绩。未来呢,您是否还会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继续探索?您怎样思索德育工作今后的走向?

李英渠:我业余喜欢研究书法,兼任着山东省教育书协副主席。“德”是一个会意字,字形有一个演化的过程,最后定型后,由“彳”“直”“心”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是“值”之本字,概括为“大道直行、十目一心”,看清道路的方向,没有困惑迷误,大道坦然直行。德的本义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挖德育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以金乡乡土文化为基础,在德育工作与金乡乡土文化结合上下功夫。具体思路为:一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以《金乡文化研究丛书》《金乡历史上的那些事》为蓝本,自主选择部分项目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金乡的乡土文化主要有金乡历史、金乡诚信文化、金乡文物以及金乡地域的建筑、饮食、服饰、戏曲、风俗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活动和品牌项目。二是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承担项目的学校总结“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方法、措施和经验。一直以来,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就是缺乏总结,即活动搞了一大堆,但是无章法可言,因此,未来我们将重点进行活动课程化、课程系列化的教育模式的开发,使各学校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三是定期对全县各学校“乡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金乡自己的德育理论。实际上,目前我们县也做了不少关于“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基础薄弱,所以,我们要在理念提升上作努力,使之成为可复制的做法。我希望有一天金乡的某些教育成果能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推广。

责任编辑︱张宏帅

猜你喜欢

进校园德育工作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舞龙舞狮进校园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优秀剧目进校园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