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特征分析
2018-11-29吴儒练
吴儒练
摘 要 通过对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349项高职类获奖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在获奖数量和等级上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在获奖单位上,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是获奖的主力军;从作品主题上看,理工科专业获奖数量占有较大优势;从作品完成方式上看,合作完成是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的主导方式;从主讲教师特征上看,高职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形象鲜明。为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亟需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分布特征;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5-0044-0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綱要 (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随着国家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出台,高职院校在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信息化基础建设不断夯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效果日益显著。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国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自2010年以来,该项大赛涌现出许多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优秀成果,引领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2017年大赛于11月27日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大赛共评选出815项获奖作品,获奖教师近2000人,是参赛水平最高、赛事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届。本文以2017年此次大赛获奖成果为研究样本,对获奖作品的区域分布、院校分布、参赛教学内容及获奖教师面貌特征进行统计与梳理,分析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所裨益。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从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815项大赛获奖名单中,去除中职院校和军事职业院校获奖作品,以349项高职院校获奖作品为研究样本和资料来源,进行数据分析。经过连续8年的举办,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张响亮名片和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比拼的重要舞台,是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领域的最高奖项,大赛获奖作品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最高水平,以其为研究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以大赛349项高职类获奖作品名单为文本,对每项获奖作品的完成单位(高职院校)及所属参赛队(省份)、参赛作品主题、获奖教师信息等进行搜集、整理、归类、比较,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以得到有益结论。
(三)研究目的
一是分析高职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项目的区域分布、院校分布、教学内容及成果完成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为国家制定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实证支持和决策参考;二是对获奖教师面貌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期勾勒出我国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形象;三是分析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二、高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奖项分布特征
(一)奖项总体分布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高职组信息化教学比赛共有349项作品获奖。从奖项等级上看,一、二、三等奖作品数量呈金字塔状,一等奖69项,占获奖总数的19.8%;二等奖102项,占29.2%;三等奖178项,占51.0%;从项目类别上看,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获奖最多,共计209项,占59.9%,超过一半;其次是信息化课堂教学88项,占获奖总数的25.2%;最后是信息化实训教学52项,仅占14.9%,具体见表1。
总体来看,2017年大赛取得了显著效果,参赛并获奖的作品数量均为历年之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参与意愿在逐步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同时也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一制度化设计,对提高职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进入新局面。
(二)奖项区域分布
2017年大赛共收到来自地方36个参赛队的1587件参赛作品,比2016年多252件。经网络评审和现场决赛,共评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获奖作品349项。从区域分布来看,高职信息化教学比赛奖项分布广泛,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队伍参赛并获奖,只有西藏藏族自治区没有获奖。通过对奖项所属地区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本届大赛获奖数量位居前三甲的分别是江苏、北京和山东。曾经举办过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江苏省获奖总数排名第一,一等奖数量也居于首位,显示出江苏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超强实力;本届大赛东道主山东省也展现了较高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共摘取22个奖项,仅比第二名的北京市少1项,但一等奖数量比北京多1项;中部地区湖南省获奖数量引人瞩目,超过广东、河北等经济发达省份,位居全国第五,但主要以三等奖作品为主,一等奖较少,湖北、安徽均登上榜单前10,江西、河南排名中游;在直辖市方面,北京、天津表现强势,获奖总数均进入全国前5,分别排在第二、第四位,而重庆、上海排名靠后;民族自治区都没有进入前10名,广西获奖总数相对靠前,共获得13个奖项,排名第14,宁夏、新疆分别获得9项、2项,内蒙古自治区获得1项三等奖,与青海省并列搭上了获奖的“末班车”。
如果说一等奖是信息化教学比赛最高水平的较量,那么从一等奖数量来看,江苏(9项)、山东(8项)、北京(7项)、天津(7项)、湖北(7项)、广东(7项)明显处于第一阵营,6省市一等奖数量共45项,占一等奖总数的65.2%,超过其他所有省市之和,基本上代表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最高水平[4]。河南、山西、甘肃等共11个省(市、自治区)都没有一等奖,获奖总数也较少,是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欠发达地区。
另外,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共获奖170项,占48.7%,将近一半;中部地区114项,占获奖总数的32.7%;西部地区仅65项,约为东部地区获奖总数的1/3。由此可见,全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情况体现了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强、中西部弱”之势十分显见,无论是获奖数量还是作品质量上,东部地区都占有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研究还发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获奖数量与2017年各地区生产总值(GDP①)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即GDP高的省份,高职院校获得信息化教学比赛的奖项也较多,见图1。可见,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经济发达省份在获奖数量和奖项等级上均占有明显优势,获奖总数位居前三甲的均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第二,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经济基础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高职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第三,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北等地区获奖比例较高,而经济欠发达的西北、西南等地区获奖比例相对较低,区域间、城乡间、校际信息化教学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奖项院校分布
从获奖院校来看,233所高职院校分享了2017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349项奖项,校均获奖约1.5项,获奖院校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22所。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参赛的高职院校分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国家骨干院校和普通高职院校三类。统计显示,国家示范性院校共斩获85项奖项,占奖项总数的24.4%;国家骨干院校获65项,占比18.6%;普通高职院校共获奖199项,占57.0%。国家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共获奖150项,占比43.0%。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为1300多家,而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院校共200所,也就是说,约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15%的国家示范(骨干)院校获得将近一半的奖项,是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的主体。
从获奖等级上看,在所有的69项一等奖获奖作品中,国家示范院校共摘取19项,国家骨干院校赢得12项,普通高职院校获得38项,见图2,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共获得31项一等奖作品,是信息化教学比赛高水平作品的产出大户。
综合以上分析,一方面表明国家示范(骨干)院校是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的主力军,其信息化教学成果得到了社会认可,真正起到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较薄弱、信息化教学水平较低,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和组织引导,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获奖作品主题
从参赛教师任教内容的统计情况来看,公共基础课类获奖作品57项(占16.3%),主要包括英语(14项)、数学(17项)、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课程(26项)三类;专业课类获奖作品共292项,占比83.7%,见图3。这说明,与公共基础课相比,信息技术在高职专业课程中的作用更为凸显,高职院校承担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今后更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设施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图3 获奖作品专业分布
由图3可以看出,除公共基础课外,机械设计与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土木建筑类等理工科专业获奖成果较多,分别摘取57项、49项、44项,而文史类和经管类专业获奖作品相对较少。产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理工科教师更具有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专业优势,理工类专业本身与信息技术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更扎实;二是与本届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奖项设置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在“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项目设置的四个主题“嫁接技术”“零件尺寸测量”“双绞线及其制作”“食品雕刻”中,前三个都属于理工类,增加了理工科奖项数量。总体来说,信息技术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文史和经管类信息化教学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云教学、虚拟仿真、VR等)改革课堂教学的意识、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获奖作品完成方式
根据2017年大赛方案,参赛作品可以由教师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但合作人数不能超过3个。通过对获奖名单的作品完成人进行统计发现,共有961位教师获奖。从完成方式上看,本届大赛获奖作品绝大多数属于合作设计、完成。其中,三人合作的获奖项目共291项,占奖项总数的83.4%;两人合作完成的获奖作品30项,占8.5%;只有28项(8.0%)获奖成果是由一名教师单独完成的,见表3。无论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还是信息化课堂教学,抑或是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获奖作品的完成方式都以教师合作完成为主。信息化教学比赛涉及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精选以及课程资源建设和利用等多方面内容,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力量,发挥任课教师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精心設计、认真准备,才能取得国家级比赛大奖。同时也给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启示,即必须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六)获奖教师特征分析
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者与实践者,那么在2017年高职组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具有什么特征呢?什么样的高职院校教师更愿意参与信息化教学工作?什么样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成果更显著?为解答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在教师所在学校官方网站、中国知网以及在百度上以“教师姓名+学校名称”组合关键词等方式对349位获奖成果主讲教师(署名第一)的基本信息进行搜集,对主讲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描绘出我国高职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概貌,见表4。
从性别上看,女性教师共211人,占65.2%;男性教师128人,占37.8%。主讲教师性别结构比例约为6∶4,女性教师多于男性教师。这一数据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逐渐成熟以及信息化教学设备操作的日益人性化,女性教师不仅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越来越好,而且更热衷于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信息化教学比赛体现出较大的性别差异。
从年龄上看,笔者共搜集到288位主讲教师的年龄信息,并将其分为4段,以便于统计分析:25岁及以下的有66人,占22.9%;26~35岁的教师人数最多,共172人,占59.7%;36~45岁43人,占14.9%;45岁以上的教师比例最低,仅占2.5%。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以26~35岁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既对教育技术有较高的敏感性与较强的接受度,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专业和课程改革体会,有较成型的教研思路,是高职院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主力人群[5]。
从学历背景上看,笔者共搜集到302位主讲教师的学历学位信息,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最高,共161人,占53.3%;其次是本科学历的占34.4%;有32位主讲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占比10.6%;其余5人学历层次仅为大专。由此可见,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又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研经验,是获奖的主体,他们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职称上看,共搜集到327名主讲教师的职称信息。其中,51.4%的获奖教师具有中级职称,35.6%具有副高职称,正高和助教职称的比例都较低,分别为5.7%和7.3%。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职称结构呈橄榄型,拥有中级或副高职称的教师是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
从职务上看,共搜集到312名主讲教师的职务信息,主要包括院校党政领导(4.8%)、行政人员(如教务处、校团委、学工处等)(9.6%)、院系主任(15.7%)、专业带头人(21.5%)、普通教师(45.2%)及其他人员(3.2%)。总体看来,获奖教师职务呈现多样性,但以普通教师为主,而院校领导、行政岗位教师等能够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竞赛,非常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教学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华东、华北、华中)的高职信息化教学获奖数量及等级远远高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西南、西北)。不同地区、省份、院校之间信息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与东部和城市相比,我国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职业院校在信息化办学基础、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东中西部、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较大[6],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有待加强。从奖项的院校分布来看,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是获奖的主体,其信息化教学水平代表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最高水平,而普通高职院校的获奖数量较少、奖项等级较低。普通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制度设计,引导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群体特征鲜明,其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年龄在26~35岁之间,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中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信息化教学更受女性教师青睐。这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在信息化教学师资培养、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基础已经初步具备,但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师资力量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二)几点建议
1.积极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区域均衡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均衡发展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第一,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引导地方加强对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力度,通过建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促进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7]。第二,坚持互利、公平、协调、共享的原则,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和狭隘的地域观念,通过交流学习、帮扶指导、辐射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帮扶,提升全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第三,利用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与优势,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向农村、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地区职业院校传输和分享信息化教学设计经典案例、名师视频课堂、优秀比赛获奖作品等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远程互动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提升区域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实现区域高职教育信息化的优质、均衡发展。
2.加强普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
与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获奖比例较小、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推动普通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首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信息技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理念,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其次,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为契机,加大教学资源库建设投入力度,基于学生学习规律、课堂教学规律开发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鼓励与引导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实践,提高信息化资源利用率,使教师和学生真正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教与学的质的革新。再次,教育部门要出台有利政策、创造便利条件,鼓励示范(骨干)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方面给予普通高职院校更多的指导和帮扶,探索建立双方互派师资、交流学习的长效合作机制,协同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探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理念、新路径。
3.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但很多教师仍没有走出信息化教学的误区,简单地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键盘代替粉笔、电子屏幕代替黑板、照屏念字代替照本宣科。大多高职院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处于表浅层面,仅仅作为辅教或辅学的工具手段,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亟待提升。針对以上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普通一线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引导和促进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比赛等竞赛培训项目,在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总结,利用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与设备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整体水平。
4.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纵观历届信息化教学大赛,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理念先进、设计独特的信息化教学优秀作品和典型案例,形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质教学资源和精品素材,但大部分资源仍然封闭在作业里、教室里,开放共享的意识淡薄,共建共用的平台缺失。因此,各地区、各高职院校要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融合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8],促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普及共享;鼓励将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作品、典型案例等成果进行共享共用,带动更多的高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载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体系,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 考 文 献
[1]谢传兵,侯小菊,张少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84-89.
[2][3][6]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 强调学习导向 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10-13.
[4][5]姬琳.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基于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数据统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42-45.
[7]杨诚.新时期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93-96.
[8]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2016-06-07)[2018-03-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