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
2018-11-29冯朝军
冯朝军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践,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各种条件的影响,我国各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校企合作国际化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各教育主体单位以及相关社会机构必须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元化配套保障服务机制,适时调整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和课程标准,拓展校企合作渠道,不断扩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提供智力保障。
关键词 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5-0018-05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深入推进,世界各地区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指引下,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密切合作,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范围不仅是经济和贸易领域,而是通过发展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经贸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1]。在此背景下,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和教育等多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发展契机。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明确提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为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有效供给具有国际视野的更具匹配度的综合型实用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必须秉承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与沿线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的办学水平,优化师资结构和专业设置,全面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一、“一带一路”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机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3],高职教育国际化是指超越国家或地区的各类职业教育活动,包括高职教育国际交流、跨国合作办学、国际职业教育培训、跨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国际研讨以及师生的国际交流等[4]。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沿线国家之间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与我国发展经贸往来和科技合作。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好职业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促使我国的高职教育走出去进行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面积大约5539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的41.3%,人口46.7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6.9%,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为27.4万亿美元,约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38.2%[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球占有较大比重,但职业教育水平还相对滞后,产教融合不足。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然具有一定吸引力。在现阶段地区之间政治互信、經济互融和文化包容迅速发展的良好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吸收和借鉴沿线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办学模式,同样沿线国家和地区也需要学习中国的高职教育理念和科技成果。多层次的贸易往来和科技合作,为地区间的高职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拓展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通过地区间的文化交融与职教资源整合,也进一步提升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升级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5年3月,国家教育部和发改委等几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我国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互联互通,涉及到经贸、交通、能源、投资、旅游和文化等多个领域,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搭建了开放的平台[6]。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将有更多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广泛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就需要更多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高职教育开辟了一条实现学生境外就业的教育国际化通道。“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诸如高铁、新能源、制造装备等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呼唤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适时调整和完善专业及课程设置,在促进学科专业与产业的对接程度、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的衔接程度、教学实习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的吻合程度等方面深入挖潜,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契机
2014年6月,国家教育部和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在今后要建设对外开放型的职教体系,鼓励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开放式办学模式,提倡高职院校与海外高水平职业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互访中需求新的发展空间,联合举办高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7]。“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提供了契机。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合作办学,共建一批服务地区经济的特色专业,共同培养一批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对提高高职教育的就业率和促进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为我国高职教育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空间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深度合作,需要一大批熟悉各国法律法规、官方语言、传统文化和商贸规则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求,通过不断调整和深化自身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实习和实践环节的培养力度,通过科技研发项目合作、短期培训和互派交换生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五)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方面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所建立的合作区有56家,入区企业超过1000家,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8]。由于沿线国家目前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缺乏,给我国高职毕业生进入境外企业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我国可以在高铁、物流、机电、建筑和旅游等专业对沿线国家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解决当地的人才和技术发展瓶颈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二、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纷纷加强自身师资建设、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课程的设计与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国外高职院校的交流和联系,开展合作办学、短期培训和交换生培养等,同时也加大了“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措施,向职业教育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在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校企合作国际化等方面还非常薄弱,限制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一)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为代表的实力较强的特色院校,这类院校办学时间较长,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国际化发展优势比较明显。但是还有更多的院校不具备较强的国际化基础,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先的中职学校升格而来,办学特色不明显,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结构也不合理,在国际合作中缺乏自身的优势专业,在高职教育国际化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部分高校借“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开始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增加投入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设施并进行国际化师资培养,但是对于引入的教育资源转化率不高,难以形成自身的教学优势。也有部分高职院校与国外高职院校采取师资互访、学生互派等形式,借以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自身的教育基础落后,难以将国际先进理念与自身教育模式进行有机融合,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二)国际化办学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而逐步产生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在国际化办学发展过程中整体思路不够清晰,主动意识不强,对国际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实现途径和制度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部分高职院校也实施了短期培训、师资交流与留学生互派等项目,但是由于办学目标不清晰、制度不健全,盲目地开展一些合作办学活动,但这些项目流于形式,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学校声誉,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由于制度层面的不够完善,大部分高职院校难以借力“一带一路”而推动自身的教育国际化发展,在合作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运营管理、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各方面呈现出一种随机和零散的状态,未能产生实质性的国际化办学效果。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滞后
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化理念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我国高职院校國际化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实施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很多学校加大师资建设的投入,每年也要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走出去”,但由于这些教师的外语水平和教育观念等自身资质的限制,对于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标准和教学模式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吸收。另外,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制约,难以引进国际上知名职教专家的加盟,也难以推动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本土教育观念的有机融合,制约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进程。
(四)校企合作国际化深度不够
在世界范围内,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普通本科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教育的学生顶岗实习是重要一环,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合格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全面接触沿线国家的具体企业,深入到国外企业的具体岗位进行学习和锻炼;高职院校应与国外企业建立起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以保证学生实习活动的顺利实施。但是目前情况并不乐观,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企业的合作非常有限,条件好的院校也仅仅是派学生到国外企业进行短期参观学习,未能与国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无法给学生提供国外企业的实习机会,难以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跨国人才。
三、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术的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重要支撑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当趁势而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高职院校、企业和各类相关社会机构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制度建设、专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合作办学等多种措施,切实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一)完善制度建设
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引导高职院校进行制度设计,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以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体制和机制方面,需要各类教育主体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做好国际化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权衡影响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各种因素的利弊,制定国际化发展的实施计划和阶段目标,建立国内合作办学联动机制、学术交流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联合培养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议事协商机制以及双向流通机制等,逐步树立我国高职教育品牌和特色,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制度和机制建设来规范各教育主体及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适度扩大国内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各教育主体的国际化办学热情,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不仅包括专门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人员,同时还包含教辅和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学校要为教师能够“走出去”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国际职业教育研讨会和各类专业学术会议,增强一线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其次,适度引进国际高水平外教及技能大师,通过与国外高水平教师的近距离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第三,通过与国外先进高职院校的互访和交流,增强管理和教辅人员的国际化管理和服务能力,为一线教学工作提供国际化的后勤保障。第四,鼓励教师通过脱产学习或顶岗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国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行业锻炼,增强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第五,全面改革教师教育评价机制,将国际化教育成果指标纳入教师的各类考核,激励广大教师参与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积极性。
(三)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高职院校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中,必须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具体现状结合起来,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根据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的特点与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深入做好人才需求分析,适当加大对机电、通信、跨境电商、轨道交通、金融贸易等专业的倾斜力度,对各个重点专业进行详尽的可行性分析,适度削减与经济发展不太适应的专业,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一带一路”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环节,适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教学内容和国际标准,引入国际职业资格的教学与考试内容,开设国际课程,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和慕课微课等教学活动,建立学历证书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将日常教学与学生就业做到无缝对接。
(四)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尊重沿线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言权,深入调研沿线跨国公司的行业特点与岗位需求,借鉴国外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改革日常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聘请国外企业导师加入教学团队,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开辟国外实习基地,学生培养全过程都有国外企业的参与合作。同时,适量招收沿线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为沿线国家的人才培养融入中国元素,在国内外学生的日常学习和交流过程中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五)拓展校企合作国际化渠道
我国高职院校应主动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企业加强联系、深入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化校企合作的新途径,通过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境外实习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等举措,拓展与沿线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交流的渠道,加速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科技攻关、顶岗实习和创业培训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共同培养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六)提高国际化联合办学质量
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实施与境外高校和企业的联合办学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国内高职院校可以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境外高职院校进行密切合作,通过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针对“一带一路”中的重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共同设置专业和课程,互派教师进行联合教学,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沟通和协商机制。其次,国内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沿线国家的特点和需求,直接在境外开设分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通过文化的传播和教育资源的输出,与境外高校实施项目联合开发,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教育水平。
(七)开展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活动
通过国内外同类高职院校间的深入合作,成立相应的校际联盟,建立对口交流关系和定期的学习和交流制度,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首先,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互访和交流,形成定期的学术研讨、教学沟通、参观访问和帮扶支教等交流机制,实现国内外教师之间的信息互通、思想交融和互学互助。其次,强化学生层面的国际交流活动,开展暑期海外学生小学期项目,将学生选派到国外高职院校进行短期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另外,通过与国外高职院校的密切联系,互派留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双方院校互认学分、文凭互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质,为学生的进一步海外深造或国际化就业提供绿色通道。
参 考 文 献
[1]黄明东,吴亭燕.“一带一路”与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0):28-30.
[2]庞世俊,柳靖.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与模式[J].职教论坛,2016(25):11-16.
[3]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8-11+16.
[4]管玮.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9):50-52.
[5]李梦卿,安培.职业教育耦合“一带一路”戰略发展的机遇、挑战与策略[J].职教论坛,2016(7):46-51.
[6]卢伟,李大伟.“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国崛起的差异化发展策略[J].中国软科学,2016(10):11-19.
[7]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4(10):103-105+111.
[8]李贞.“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成果喜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