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2018-11-29孟军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家校合作

孟军

摘 要:閱读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早期阅读的经验是获得阅读能力的关键。学校和家庭应形成教育合力,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培养低年级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家校合作;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在电视、手机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里,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有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亲子阅读,有的家长试图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但由于在阅读中存在着许多困惑难以坚持。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最有效的形式。

一、绘本引领激兴趣

绘本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习惯。开学初,我先给学生讲了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画面,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不知不觉跟着故事中的情节笑出声来。课堂上,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近绘本,运用绘本图书叩开学生阅读的大门。课下,鼓励学生回家将故事讲给家长听,也可以读读其他绘本故事,学生兴味盎然。

绘本还能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教师每周利用固定的时间组织绘本阅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故事,选择孩子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表演,也可以绘制绘本故事中的人物、背景图等。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数字媒介增趣味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阅读方式也有了新变化。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数字媒介增加学生听读和朗读的趣味性,让阅读就像是与家长共同游戏。

数字时代听书软件海量出现,如凯叔讲故事、喜马拉雅FM等。家长可以有计划地选择经典、喜爱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听书,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思维力。

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然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注意,在很大程度上会被直观性和环境所吸引,诗歌朗诵无疑是最好的阅读方式之一。家长可以借助“为你读诗”APP,和孩子倾听名人读诗,透过专业的声音、表达、配乐,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尝试模仿朗读诗歌,录制音频或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供全班学生和家长欣赏,增强学生朗读的信心,使学生感受阅读的成就感。

三、多种活动促情感

1. 亲子共读增进交流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有节奏地交替调节,有利于注意稳定性的提高。家长可以根据教师推荐的书目,每天督促孩子按时阅读。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家长和孩子齐读、分角色读、分段读、你读我听等,用家长的朗读感染孩子,降低阅读难度,让孩子感受朗读的温度和热情。在父母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能得到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父母与孩子在阅读中建立了情感交流,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幸福。

2. 家委会活动丰富眼界

充分利用家长大课堂的平台,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故事。家长可以进行好书推荐、说说自己阅读的所感所悟、和学生表演情景剧、教给学生动手制作书籍内的物品等,用活泼的形式拉近书籍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与小海豚书店、共读书房合作开展家委会活动,定期开展主题读书会、作家见面会。邀请专家、作家与学生、家长见面,在阅读和语文教学方面向学生和家长提供指导帮助。通过丰富多样的平台和活动,让学生发现更广阔的书籍天地,引领学生置身于书的海洋,提升阅读品味。

四、恰当评价养习惯

易操作的评价体系更利于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评价可以是粗线条的,采取平时阅读评价和假期阅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家长要运用阅读记录卡督促学生每天按时阅读,根据孩子阅读的情况,真实记录当天的阅读名称和阅读量。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用五角星涂色的方法体现,既直观形象又易于操作。假期运用阅读记录卡引导学生阅读积累,提倡每周记录几个好词佳句,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小书签、文配画,让学生通过读读、写写、画画的方式深化阅读。学生每周上交阅读记录,教师用小印章进行评价,及时展示学生和家长共同记录的成果。每月评选阅读小达人,每学期评选“书香少年”和“书香家庭”。恰当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感到坚持完成阅读任务并不困难,从中还能得到乐趣、获得认可,从而提高阅读的自觉性,慢慢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朱寅年.读书,多么好的一件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家校合作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激发低年级学生写话兴趣的几点思考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