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主问题设计探索

2018-11-29邵海燕

成才之路 2018年33期
关键词:提问语文课堂

邵海燕

摘 要:教师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一个情感点入手提问,把握住文章整体的情感线;可以围绕文章的线索点提出问题,进而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可以围绕学生感到困惑或者文章情节发展有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披文入情;梳理脉络;深化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3-0092-01

学者余映潮认为:主问题就是在课文阅读中从整体角度提出的,能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并展开思考、讨论、理解、欣赏的重要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合理设置主问题,则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阅读能力。然而,如何设置主问题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难点,不少教师喜欢用连问、碎问代替主问题,就使学生很难从整体角度入手把握。如果教师能从文章的情感点、线索点、疑惑点入手提出主问题,学生就能更有效地展开学习。

一、情感点,披文入情

学者刘勰提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观点,不少精彩的文章都有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如果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点,学生则能更好地读出文章中的要点。教师可以在设计主问题时把握住文章的情感点,让学生以披文入情的方式展开阅读,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内容。例如,《姥姥的剪纸》一文不仅展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能,而且还体现了姥姥和“我”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师可以围绕情感点提出主问题,让学生尝试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如教师提问:“喜鹊登枝的剪纸已经能展现姥姥的剪纸技艺,为什么还要描写老牛和兔子的剪纸呢?在展现喜鹊登枝的剪纸时,为何要着重描写‘我捂住姥姥眼睛的内容呢?”这样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容。有学生认为“老牛和兔子”的剪纸有象征意义,代表姥姥和“我”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还有学生提出“我”蒙着姥姥的眼睛,姥姥依然能剪纸,这说明姥姥的能力之高,同时也展现出“我”和姥姥之间的亲昵情感。教师继而让学生分析一下文章整体展现出怎样的情感,姥姥和“我”之间的亲情是否贯穿整篇文章。这样的提问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点,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主题。

教师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一个情感点入手提问,让学生顺藤摸瓜,把握住文章整体的情感线,然后尝试联系自我生活经验进行感悟。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和文章形成情感共鸣,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

二、线索点,梳理脉络

不少文章都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文章甚至还有明暗两条线索,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如果能围绕文章的线索点提出问题,则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梳理全文的脉络,进而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这样的阅读由点入手,体现的是整体性,能促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爱之链》这篇课文的线索就是“爱”,教师可以提出问題:“为何这篇文章要用‘爱之链作为题目,文章用何种方式展现出爱的传递呢?”如有学生提出:“这篇文章体现出了爱的传递和延续,男主人公无私地帮助了陌生的老太太,而老太太被其无私打动,帮助其善良的妻子,这就说明爱在延续。爱是一种慈善的行为,永远都不会断掉。”教师又鼓励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爱和普通的施恩报恩之间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感悟:“普通的施恩报恩是双向的,没有传递性,而老太太不是简单的报恩,而是将爱传递了下去,因此比普通的施恩报恩更有价值。”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把握住了“爱”这条线索,而且深入下去探究,认识到了爱的真正含义,领悟到了什么才是大爱。

围绕线索点进行提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文章的线索入手,继而全面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篇章,对于文章的阅读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效果,其阅读质量自然有所提升。

三、疑惑点,深化思维

学者余映潮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或者立意高远的问题,是展开深层次教学的激发点。教师可以围绕学生感到困惑或者文章情节发展有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用少而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探究文本的秘密。例如,在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何文章要强调‘三打呢?一打不是能给人干净利落的感觉吗?”教师抓住了学生的疑惑点,并围绕其设置了关系全文的主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三打白骨精》一文为何要三打,每一次‘打都有什么区别,为何‘三打不让人觉得累赘,反而有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呢?”这样的主问题基于学生的疑惑点展开,让学生围绕全文加以理解。有的学生有所感悟,认为这样的写作能体现出层层递进的效果,让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更加扑朔迷离。还有的学生从人物形象入手进行分析,提出:这样写能更好地展现出白骨精的狡猾,而且也能在复杂的情节发展中展现出唐僧、孙悟空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的疑问点提出主问题,鼓励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文章,并对文章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认识。

如果学生就文章中的某些地方提出问题,则教师可以把握住该问题,将其延伸拓展成为具有整体性的深入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以此“点”入手进行深入阅读,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主问题就是能触动学生心弦的问题,教师如果能根据文章的情感点、线索点、疑惑点提出主问题,则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究文章。

参考文献:

[1]杨晓梅.“主问题”设计让课堂活动熠熠生辉[J].中学语文教学,2007(09).

[2]周晓春.设一问而激思维 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课堂主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思考及对策[J].语文教学之友,2008(12).

猜你喜欢

提问语文课堂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