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与免疫因子水平间关系的研究

2018-11-29谷昆鹏刘继文武文凤朱子豪李新楠马晓凡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龄学历组间

谷昆鹏, 刘继文, 倪 祯, 陶 宁, 武文凤, 朱子豪, 李新楠, 马晓凡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1;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2)

职业紧张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体能力失衡导致的生理、心理压力。适度的紧张会对工作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紧张过度,会对工作产生负面效应,降低工作的效率,同时对心理、生理造成伤害[1]。Tian等[2]研究发现,持续的压力引起白细胞介素等因子水平改变,触发大脑和身体的一系列变化。当前,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脑力劳动人群在职业人群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研究发现[3],脑力劳动人群的职业紧张程度较重,长时间在一定强度工作环境下工作会导致职业紧张的发生、引起机体免疫水平改变且职业紧张和免疫水平之间有相关性[4]。目前国内外将职业紧张程度与免疫因子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脑力劳动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紧张问卷(JSS)量表,结合免疫因子水平,分析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及其对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保护脑力劳动人群的健康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地区2 200名脑力劳动人群为本次研究人群,包括医务、行政、教师岗位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9.84±8.99)岁。纳入标准:对此次调查知情同意,参加体检并填写问卷者,在岗时间>1 a。排除标准:拒绝参加、数据不全及不符合本次调查者。

1.2职业紧张的测定采用工作紧张问卷(JSS)对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JSS包括2张量表:工作压力量表(JP)和组织支持缺乏量表(LS)。工作紧张问卷包括60个项目,结合职业紧张强度与紧张作用时间综合测量评价职业紧张强度。工作紧张指数(JS-X)、工作压力指数(JP-X)、组织支持缺乏指数(LS-X)为各强度乘以频度得出,其中JS-X可衡量职业紧张大小,得分越高,紧张程度越强。职业紧张程度参考工作紧张指数得分,通过四分位数法分成4组,将第2、第3组合并,最终分为低度职业紧张组(Ⅰ组,<8 488分);中度职业紧张组(Ⅱ组,8 488~32 064分);高度职业紧张组(Ⅲ组,>32 064分)。

1.3免疫因子水平的检测参加体检的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液于抗凝管中,采集后立即3 500 r/min离心5 min,提取上清,在-80℃冰箱内冷冻保存。IL-2、IL-6含量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由Cloud-Clone Crop公司提供,测定仪器为Model 680酶标仪(美国BIO-RAD)。

1.4统计学处理所收集的资料录入Epidata 3.0数据库中,运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分析条件(正态、独立、方差齐)时,使用t/F检验,不符合条件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或多组间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研究相互关系时使用偏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2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93份,有效率为90.6%,其中男性830人(41.65%),女性1 163人(58.35%);年龄<35岁669人(33.57%),35~50岁1 015人(50.93%),>50岁309人(15.50%);本科及以上241人(12.1%),本科以下1 752人(87.9%);医务人员362人(18.2%),行政人员303人(15.2%),教师1328人(66.6%);初级职称430人(21.6%),中级929人(46.6%),副高级/高级634人(31.8%);工龄<10 a者601人(30.2%),10~25 a者932人(46.8%),工龄>25 a者460人(23.0%)。

2.2不同职业特征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得分不同性别脑力劳动人群在组织支持缺乏强度得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职业紧张其他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50岁组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高于年龄<35岁和>50岁组;本科以下学历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副高级/高级职称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高于初级职称;工龄10~25 a组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高于工龄<10 a和>25 a者,见表1。

表1 不同职业特征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得分 分)

注:经LSD检验: ①在年龄分组中: 与35~50岁组比,aP<0.05, 与>50岁组相比,bP<0.05。 ②在职称分组中:与初级相比,aP<0.05。 ③工龄分组中:与<10 a组相比,aP<0.05, 与10~25 a组相比,bP<0.05。

2.3不同职业特征脑力劳动人群在不同职业紧张组间的分析研究人群在各职业紧张组间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年龄35~50岁组、工龄10~25a组在Ⅲ组中的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本科以下组在Ⅱ、Ⅲ组的比例高于本科及以上组;中级、副高级/高级职称组在Ⅲ组的比例高于初级职称组,见表2。

表2 不同职业特征脑力劳动人群在不同职业紧张组间的分析/例(%)

2.4脑力劳动人群在不同职业紧张组间IL-2、IL-6水平的分析IL-2、IL-6含量在各职业紧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L-2和职业紧张呈负相关,且含量随职业紧张程度的上升而减少,IL-6和职业紧张呈正相关,且含量随职业紧张程度的上升而增多,见表3。

表3 脑力劳动人群在不同职业紧张组间IL-2、IL-6水平的分析

2.5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程度与IL-2、IL-6水平的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性别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后,对JS-X、JP-X、LS-X与 IL-2、IL-6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 IL-2与JS-X、JP-X间有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JS-X、JP-X间有正相关关系(P<0.05),见表4。

表4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程度与IL-2、IL-6水平的偏相关分析

3 讨论

职业紧张是影响人群身心健康的一大因素,目前脑力劳动人群不断增多,职业紧张所影响的人群数量也随之增多。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心理、生理都十分重要,目前的研究发现,脑力劳动人群的职业紧张程度较高[5-6],长时间的职业紧张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影响[7]。因此,研究职业紧张与免疫水平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意义。通过调查发现,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分组间的研究人群除了性别组在组织支持缺乏强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年龄35~50岁组得分高于其他2组;本科以下组得分高于本科及以上组得分;中级、副高级/高级职称组得分高于初级职称组;工龄10~25 a组得分高于其他2组。其中女性得分高于男性,可能原因是当前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扩大,相比过去女性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参与到了工作之中,除了工作之外,怀孕、照顾子女等容易产生疲劳与压力,造成女性组职业紧张得分高于男性组,高晓燕等[8]研究有相同的结果。不同年龄间35~50岁组得分最高,<50岁组得分最低,可以看出,<35岁组和35~50岁组得分呈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工作一段时间后,随着事业的发展,所承受的责任与压力不断增多,还需要保持竞争力不断学习,同时照顾子女等,到了50岁之后,即将退休,工作上的责任与压力逐渐减小,张馨怡[9]研究也有同样的结果,不同工龄组可与不同年龄组相对应。学历较高组得分明显低于学历较低组,可能是学历较高人群相比于学历较低人群从事体力劳动较少,且学历较高人群可通过经历与知识调控个人压力。随着职称的上升,职业紧张得分随之上升,可能原因是高职称人群除了与初级职称人群固有的工作量外,还要管理下属,保证任务完成情况,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这与高晓燕等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按职业紧张得分从低到高分为Ⅰ、Ⅱ、Ⅲ3组,分析发现,女性在职业紧张Ⅲ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年龄35~50岁、工龄10~25 a组在职业紧张Ⅲ组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学历较高组在职业紧张Ⅱ、Ⅲ组比例均低于学历较低组,随着职称的上升,可以发现中度和高度职业紧张人群比例有明显上升,进一步与上述在职业紧张得分上女性组高于男性组、年龄35~50岁组得分高于<35岁组和>35岁组、工龄10~25 a组得分高于<10 a组和>25 a组、较高学历组低于较低学历组相互印证。

对脑力劳动人群的研究发现,IL-2水平随紧张程度的上升下降,IL-6水平随职业紧张程度的上升而上升,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0-11]。将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控制之后对职业紧张程度与IL-2、IL-6水平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 IL-2与JS-X、JP-X具有负相关关系, IL-6与JS-X、JP-X具有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IL-2、IL-6水平与职业紧张有关,职业紧张可能是影响IL-2、IL-6水平的因素。因此,检测IL-2、IL-6水平对预测职业紧张状况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研究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状态、影响因素及IL-2、IL-6,可以探讨造成职业紧张的原因,分析职业紧张与IL-2、IL-6水平的相互关系,为预防职业紧张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组的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程度有差异,职业紧张程度与IL-2、IL-6水平有关联,职业紧张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工龄学历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那些和工龄有关的事儿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你的工龄和这些福利有关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这七种情况,不在岗也能算工龄
更 正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