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8-11-29张敏敏刘存勇
张敏敏 刘存勇
NRDS主要由于患儿肺部发育不成熟, 加之肺部活性物质缺乏引起, 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衰弱等症状[1], 死亡率极高, 多发于早产儿, 同时也是导致早产儿夭折的主要原因。在之前的临床治疗中, 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应急处理[2], 可减少部分特殊致病因素对患儿肺功能进一步造成损伤, 并及时利用氧气疗法及机械呼吸器[2], 帮助患儿机体维持基础的生命机能。现阶段, 通常是采用NCPAP进行无创通气呼吸支持, 但在实际应用中, NCPAP不能满足所有需求, 有部分患儿仍然需要进行有创机械插管通气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有研究显示[3], NIPPV能够有效提高压力传输, 增加每分钟通气量, 有效支持患儿肺泡最大限度扩张, 同时还能加快患者体内废气排出, 加快气体循环, 减少CO2潴留, 在临床治疗中拥有更加优良的治疗效果, 为了给NRDS患儿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 本院特进行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治疗的NRDS患儿71例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间歇组(36例)与持续组(35例)。间歇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7例;平均胎龄(31.14±1.57)周;出生体重2.2~3.1 kg, 平均出生体重(2.41±0.64)kg;平均开始治疗时龄(4.04±1.37)h。持续组患者中男17例, 女 18例;平均胎龄(31.04±1.42)周;出生体重2.1~3.2 kg, 平均出生体重(2.49±0.58)kg;平均接受治疗时龄(3.88±1.04)h。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经详细检查, 已确诊为NRDS;②出生日龄≤12 h;③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并且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经诊断伴有2型呼吸衰竭, 必须应用机械插管通气进行治疗;②患儿伴有其他呼吸道畸形、先天肺发育不良情况;③患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或其他重要器官先天畸形病变;④伴有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使用本院现用呼吸机治疗, 并根据患儿生理发育情况, 选用大小适宜的鼻塞。间歇组采用NIPPV,对间歇组治疗时, 将吸气峰压(PIP)设置为17~23 cm H2O(1 cm H2O=0.098 kPa), 将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在5 cm H2O左右,并设置呼吸频率30次/min, 吸气时间0.3 s, 进气流量6.5~8.5 L/min;FiO235%~55%;持续组采用NCPAP, 对持续组进行治疗时 , 设置 PEEP 为 4.5~7.5 cm H2O, FiO226%~55%, 流量7~9 L/min。在进行通气治疗过程中, 可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及分析结果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 当PIP>23 cm H2O、呼吸频 率 >35 次 /min、FiO2>55%、PaC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PaO2<50 mm Hg时, 改用机械插管通气治疗。
1.4 撤机标准 撤机标准:NRDS患儿经治疗后, PEEP降低至3 cm H2O, PIP降低至<11 cm H2O, 呼吸频率为15次/min,FiO2<26%;患儿血气分析结果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 d后, 观察记录两组NRDS患儿PaCO2、PaO2及FiO2变化情况;对治疗中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进统计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开奶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2、PaCO2、FiO2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 两组PaO2、PaCO2、FiO2均明显改善, 且间歇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持续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2、PaCO2、FiO2比较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2、PaCO2、FiO2比较
注:与持续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PaO2(mm Hg) PaCO2(mm Hg) FiO2(%)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间歇组 36 52.10±2.41 77.41±2.73a 58.32±7.56 41.18±4.61a 47.68±8.14 38.16±7.14a持续组 35 51.47±2.34 71.64±2.01 57.41±7.05 45.70±5.83 48.11±8.30 42.29±6.44 t 1.117 10.118 0.524 3.629 0.220 2.57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氧疗时间比较 间歇组呼吸机使用时间(76.24±5.91)h、氧疗时间(86.19±5.01)h明显短于持续组的(98.33±9.73)、(106.84±10.48)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599、10.640,p<0.05)。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开奶时间情况比较 间歇组开奶时间(47.18±6.10)h明显早于持续组的(54.37±5.0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89,p<0.05)。间歇组中出现1例(2.78%)CO2潴留 (PaCO2>53 mm Hg)、3 例 (8.33%)腹胀、1 例(2.78%)重新气管插管, 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5/36);持续组中出现3例(8.57%)CO2潴留、5例(14.29%)腹胀、4例(11.43%)重新气管插管, 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12/35);间歇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4,p<0.05)。
3 讨论
NIPPV的治疗原理是在NCPAP的条件下, 产生间歇性升高的压力, 以此增强平均气道压[4], 帮助患儿肺泡进行最大程度复张活动, 进而提高NRDS患儿肺部氧合功能, 同时NIPPV有效控制、预防了辅助通气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出现,显著降低了再次插管几率[5], 在临床应用中比NCPAP更具优势, 已成为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的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两组PaO2、PaC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3 d后, 两组PaO2、PaCO2、FiO2均明显改善, 且间歇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持续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呼吸机使用时间(76.24±5.91)h、氧疗时间(86.19±5.01)h明显短于持续组的(98.33±9.73)、(106.84±10.48)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99、10.640,p<0.05)。间歇组开奶时间(47.18±6.10)h明显早于持续组的(54.37±5.08)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89,p<0.05)。间歇组中出现1例(2.78%)CO2潴留(PaCO2>53 mm Hg)、3例(8.33%)腹胀、1例(2.78%)重新气管插管, 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5/36);持续组中出现3例(8.57%)CO2潴留、5例(14.29%)腹胀、4例(11.43%)重新气管插管, 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12/35);间歇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4,p<0.05)。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两组NRDS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后PaO2及PaCO2均出现明显改善, 且均明显趋于正常值, 但间歇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 与相关文献一致[6]。通过NCPAP进行治疗时, 虽然能使患儿的整个呼吸过程中保持气道扩张,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跨肺压力, 改善了患儿顺应性, 但由于NRDS患儿多为早产儿, 胎龄普遍较低, 极有可能使病情恶化为呼吸衰竭, 仍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研究发现, NIPPV在实际治疗中, 能够产生更高的平均气道压, 进一步激发、帮助患儿进行呼吸运动,使气体可以快速、有效进入患儿肺部进气体交换, 能显著减少CO2潴留等并发症出现[7-10], 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也能稳定控制病情, 防止病症恶化, 降低了再次进行有创机械插管治疗的情况, 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进一步减少治疗经济损失[11-15]。
综上所述, 通过NIPPV及NCPAP均能对NRDS患儿起到良好治疗效果, 但NIPPV能够有效缩短辅助通气及氧疗时间、对于降低NRDS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呼吸机及管路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改进, NIPPV也将得更加广泛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