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别、对话与基本共识
——浅谈议论的本质

2018-11-29于帅

新作文(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苏洵自律论点

议论性的文章,自古就有。如两军敌对,开战前常由专人书写“檄文”,声讨敌人罪行,显耀己方声威;学者之间如果观点不同,常以书信往来论辩,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言语间讲究分寸、礼仪,而议论的力量丝毫不弱;至于日常生活,闲居聊天,也常常聊着聊着便要分出个对错,争一个是非,其实就是口语交际中的“议论文”。阐明一个自己深信不疑的道理,说服一类思想有偏颇的人——这,就是议论的本质。

我们总在议论。那么,议论的本质是什么呢?

议论根植于辨别。辨别出立论的前提、议论对象的内涵与范围,才能有的放矢,从容议论。如果没有做好辨别就仓促议论,好比不问目的地便一脚油门,无头苍蝇乱撞,或是一条歧路跑到黑,绝不是正确的做法。比如:“要不要勇敢”这一论题,倘若不设定前提、内涵、范围,只说“要勇敢”,便成了一句大而无当的空话,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勇敢”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值得肯定?哪些前提下“勇敢”是毋庸置疑的?哪些前提下应该有条件地“勇敢”?哪些前提下应该适度退让?是否所有不退让的行为都等同于“勇敢”?“勇敢”的限度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些前提、内涵、范围,我们的议论才不至于空洞浮泛,才能产生议论的力量。

试比较下述观点:

人们都应该勇敢。

在家国大义上,无论身为强者还是弱者都需要勇敢。

勇敢不等于好勇斗狠,而是对正当性的坚持与维护。

很明显,第一个论点并没有对“勇敢”的内涵及适用条件做任何限定,因此表意非常模糊;第二个论点明确了“勇敢”的一个适用范围,且对“应该勇敢”的人做了区分;第三个论点通过比较界定了“勇敢”的内涵,围绕这个中心可以展开议论。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曾对“勇敢”做过一番深入的议论:

“看一个人对耻辱采取什么态度,就可以判断他是否勇敢。”

“勇敢或怯懦,乃是形势所造成;坚强或懦弱,也是根据自己外在的表现所决定。”

“为实现理想、著书立说而隐忍苟活的人并没有失去勇敢。”

三句话包含了判断勇敢与否的标准、勇敢在此议论中的适用前提及范围、勇敢的内涵,从而确立了“我以隐忍苟活为勇敢”的合理性。由此可见,议论不是概念的诠释、意见的强调,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针对特定对象的辨别与阐述。

议论不是自说自话。除了当面论辩,个人写作中也常常存在假想读者。如苏洵写作《六国论》,预期读者并非当时的贩夫走卒,而是宋朝统治者,因此一再强调“面对强敌不可用贿赂的办法苟且偷安”。宋朝自真宗“澶渊之盟”后面对北方政权便多以纳贿换取和平,苏洵这一观点,正是切中时弊之论。

有时,即使议论双方论及同样的话题,却也未必针锋相对,因为各方对话题的理解不尽相同。比如议论“自律的力量”这一话题,甲称“自律可以让自己在规律的生活状态里逐渐强大。”乙则称“每天坚持自律是一种超过自我限度的苛求,不值得提倡”。显然,两人虽然在争论“自律”,却并非在同一个基础上,因为乙所称的“自律”实际上是“自虐”。如此议论,除非双方最终就话题的理解达成一致,否则,争执到下个世纪也不可能达成共识。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语文组 于 帅)

结 语

试图以议论服人者,必须格外注意上述三要旨——辨别出立论的前提、议论对象的内涵与范围,与论辩对手(或假想读者)处在同一基础上,保证说服者与被说服者对话题的理解一致。议论文可以文采斐然,可以旁征博引,但论理过程的严谨恰切终究是其根本。逻辑是议论文的骨架,例证是肌肉,辞彩是皮肤。肤质粗糙、瘦弱乏力固然不佳,骨架若是长歪了甚至中间折断,则干脆立不起来,遑论行走。练习议论文写作,切不可只顾抱着几本“优秀作文”大背其“精彩段落”,也不能一味堆积起“写作素材”充当“万应锭”,而要从逻辑、情理等方面斟酌考量论理过程。每逢写作必做如上思考,久而久之,就容易写出鞭辟入里、情理兼备的佳作。

猜你喜欢

苏洵自律论点
苏洵发愤读书
苏洵焚稿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的力量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