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视域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8-11-29

大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物人才专业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研究也更为成熟与深入,其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并称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但是对我国生物科技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我们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我国生物技术科学研究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不占优势。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从事生物技术科研的人数仅为1.7万,从事生产和经营生物技术产品等的人数仅为0.9万,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只有美国的1∕4[1]。这也再次说明,我国缺少生物技术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基于市场需求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必须基于市场人才需求。本论文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一、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科技发展到现在,生物技术的现代特征更为明显,其涉及多个领域,有自然科学,有动植物研究,有微生物分析,有细胞学,有分子学,有遗传变异学等,这些学科综合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了生物技术这一综合性的前沿学科。此外生物技术又与数学、化学及工程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才实现了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多元涉猎,实现了生物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的提升[2]。因此,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除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具备多学科的学习能力,掌握生物技术创新技术,拥有高素质高能力,只有这样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才是与市场相匹配的。随着我国对生物科研的重视,我国各大高校都着手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开设与完善,每年毕业等待就业的学生人数高达几万人[3]。但是,有些毕业生一毕业就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培训模式传统,课程设置不合理

本科阶段的生物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多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受应试教育负面影响大,在培养上有失偏颇,更侧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技术的熟练,忽视了学生生物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是科研能力较弱,缺乏创新性与思考性,无法满足当前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趋同严重,重视理论,忽视实验实操、实践的现象严重,进而导致大学生难以理解专业知识,不能活学活用,只能“纸上谈兵”,不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的后果是多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浅层,无法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调研了解到,有些用人单位会选择技术学校毕业生,因其更具实践操作能力。

(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学能力有限

教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和责任者,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生物技术本身属于新兴的前沿学科,各大高校的开课历史较短,因此科班毕业生人数少,导致后来该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足[4]。很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师多为本科学历,缺乏硕士及博士等高学历的教师。部分教师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课程培训和技术指导,知识的把握不到位,课堂误导学生,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的生物科技知识,也无法运用正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数教师在学生教育培养时也存在应试教育的误区,更侧重分数考核,选题类型单一,对基础知识过度关注,忽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敷衍应对,责任心不强,为了完成任务而设选题,敷衍了事,导致大学生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环节,不能树立很好的探索创新精神,更无法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三)缺乏社会联动机制和政府、高校及企业间的交流

在人才培养上缺乏前期的沟通和交流,导致高校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标准进行人才培养,而输出的生物技术人才又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就业困难,高校人才培养十分尴尬。此外,当前市场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岗位少,毕业生人数多,学生就业挑挑选选,导致就业率始终无法有效提升。而企业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难题,因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不匹配,导致其招人十分困难,特别是中高端技术人才招聘最为困难。部分学生课堂所学与企业发展实际脱节严重,所学专业与企业的完全对接失误就在于缺乏两者的沟通。这些现象说明,大毕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既受到岗位增加缓慢的影响,又受到高校专业设置及教学方法与市场脱节的客观限制。企业仍然要花费大量成本和较长时间对毕业生进行培训,使其所学专业实现与企业的完全“对接”。

二、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一)层次结构的要求

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表明,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检验科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其也迫切地希望这些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科研及创新能力[5]。一般而言,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大多来自生物医学(技术)企业或公司。在这些企业中,存在着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学历要求满足不了需要等问题。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能解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就业难题,提升该专业的毕业就业率,也为企业节省后续培训成本。本科阶段的专业教育不仅应侧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而且要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方面也发挥作用。

(二)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

调研中我们发现,每个用人单位都希望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又普遍对当前该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满。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较为集中的是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多数高校所设立的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其在人才培养上更侧重知识,在培养方案中就自然弱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而基于企业层面,其更希望招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生物技术本身有理论和技术两方面,两者是密切关联的,但是当前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更侧重前者,导致学生实践实操能力弱。很多高校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来加强人才培养,而长期的培训也降低了学生就业的热情,在培养完毕后迎来学生的离职潮,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也就白白的损耗,更有甚者培养对象去了竞争对手的公司,还会对企业造成威胁。因此,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时必须做到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的兼顾和平衡,高等学校必须致力于契合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操机会,细化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职业道德及素养要求

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会在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外,还侧重考察毕业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专业诚信和责任”等美德。因此,在招聘过程中,雇主除了要考察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必须会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勤工俭学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公益事业参与度,考虑到学生的实习经历等[6],这些都是人员招聘的衡量指标,必须作为考核项目加以关注。另一方面,企业在人员招聘时更倾向于考核学生的忠诚度和对事物的渴望,因此在人才培养时也应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不能让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三、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建议

我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口中有近1∕10的人在服用各种生物技术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疾病,我国同样也是农业大国,有一亿多公顷土地亟须更优良的作物品种播种。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以及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的学科。科学发展取决于人才,只有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才能使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

(一)培养目标要明确

从学科和相关产业的宏观角度看,生命科学在过去十年中在专业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发展迅速。有关高等学校应尽力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在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关注人才培养,为其创新发展提供足够空间。这也是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专业课程设计的独特魅力。基于生物技术专业人员需求的大背景,我们必须结合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凸显自身特色和办学特性,彰显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学科特点,致力于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专业的打造,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才能实现生物科技专员在农业、食品等各领域的服务与贡献,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1.课程设置要符合教学规律

对课程体系彻底进行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主要是减少重叠课程,缩短授课时间,真正为大学生减负,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实践能力。实现分阶段的学生教育引导,低年级阶段人才培养凸显通识教育,而尽量减少专业的基础课程占比;高年级的人才培养要契合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学习为主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也实现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输出[7]。

2.课程设置要符合实践发展要求

根据四年实践教学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专业实践、生产实践、项目设计、科学实践、军事训练和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安排,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学生多元能力的兼顾培养。对从入学到毕业的相关本科生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是平行的,同等重要。

3.课程设置必须契合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实际

基于行业发展前景,引入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上游技术模块专业课程,明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行为指导,进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串联,为技能构建提供更为系统的知识和技术原理。这样课程体系下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具备知识的专业性,而且具备学习的个性化,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专业技能拓展平台要多元

采用多种渠道和方法,通过建立校外实践标准和以学校为载体的专业素质的发展,保证专业社会技能培训的延伸。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和实施,提高了大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8]。通过项目管理和信用体系认证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可以保证计划的有效实施。

(四)师资力量要完备

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在职进修或脱产培训。为了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的应用,针对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到生产单位参加实际生产的问题,应该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与引导,组织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参与实训锻炼。学校与企业相互联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学生学习企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教师则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实操案例,讲解也更为直观生动,争取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

(五)招生规模要适度

据辽宁省教育厅介绍,招生改革将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专业的发展放在首位,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将成为当地经济的主体,满足市场经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本科专业需要扩大专业口径,努力加强学科间的跨界渗透,培养复合型或综合性人才,使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中具有本科学士学位的比例达到50%;进一步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加强工科专业的发展,使工科学生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六)社会资源要导入

在相关政府领导的带领下,高等教育机构、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或行业协会)将联合召开三方见面会议,让高等教育机构了解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社会的需要,让政府和企业了解高等学校近期的人才输出结构。同时,三方还应对产业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渠道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进行联合研究,并就校企合作中的问题进行协商和解决,实现高等教育运行,政府与企业协调联动,共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专业技术人才需经过长期培养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其创造性,给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但面对现阶段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社会联动机制缺乏等问题,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师资建设、专业技能拓展平台构建、控制招生规模,政府、企业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方能为培养与时代需求紧密衔接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物人才专业
生物多样性
人才云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第12话 完美生物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