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西族自然崇拜习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2018-11-29余丽

绿色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纳西族纳西先民

余丽

1 引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民众日常生活仍然伴有民间信仰。科学不是万能的,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时,信仰就有了生存空间。科学和信仰无疑都是为了服务于提升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可以这样讲,信仰最大的生命力在于解决人们的心理、精神问题。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工业化社会,人们都始终面临着精神问题的困扰。恐惧、烦恼、焦虑是信仰产生的基础,而信仰恰好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症结所在。当前科学越发展,反倒呈现出信仰越发展,而不是淡化。在工业化社会物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却无止境地在毁坏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不利于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幸福,信仰给予人们精神支撑,得以有了复苏的空间。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科学认识水平有限的前工业社会,自然崇拜现象普遍存在。在纳西族社会,自然崇拜形式很多,如“署”神崇拜、水崇拜、天崇拜、神山神树崇拜等,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践行好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切忌追求片面化的经济增长。纳西族自然崇拜习俗反映出纳西族先民朴素的生态观即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客观上保护了生态环境,与当前主张的环境友好型、低碳经济的发展诉求相一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美好和谐社会。

2 纳西族自然崇拜习俗概述

在当前很多民族文化中,仍能发现自然崇拜习俗的踪迹。例如藏族的天葬与天神信仰不无关系,即相信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空。再如狩猎民族像鄂伦春族,他们往往认为山神或树神这样的超自然力量在助力或阻碍他们的狩猎活动。自然崇拜习俗也是纳西先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原始社会,社会发育程度较低,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感到渺小和敬畏,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借助想象力,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自然事物,并将其神化和进行崇拜,就这样形成了自然崇拜。自然崇拜习俗已成为纳西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纳西社会长期发展中,很多习俗在如今日常生活中仍有反映,甚至作为一种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或思维方式影响着他们的生产生活。

纳西自然崇拜习俗主要表现在“署”神崇拜、水崇拜、天崇拜、神山神树崇拜等方面。下文将予以简要概述。首当其冲就要提到“署”神崇拜,它是自然崇拜观念的集中体现,反映纳西先民认识自然和与自然不断调适的过程。东巴经《压待鬼·开坛经》中有写道:“我们住在村子里,不曾让山林受到损坏,住在大地上,不曾让青草受到损坏,住在水边,不曾让水塘受到损坏,住在树上,不曾让树枝受到损坏。即使打猎,也不射杀小红虎,不对白云深处的小白鹤下扣子,不撬大石头堆,不砍大树,不捅湖底。放牧不让里美斯许汝(署类)正在吃草的鹿和山驴受到惊吓。干庄稼活不去破坏署神里美肯术的大河水源;到白云缭绕的雪山上,也不曾折断攀满青藤的树枝;来到松树林里,不曾划开杉树来做盖房顶的房板;不曾砍大箐沟的青竹;不曾获取过多的山货。”[1]由此可以看出,纳西先民尊重自然和适应自然的意识。纳西东巴文化认为,署是主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神灵,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就会损害署的利益,惹怒署神,引起署神对人类的报复而招致灾难的发生。就这样纳西先民在对署神既依存而又畏惧的复杂感情影响下,安分守己,自觉维护自然伦理秩序。

纳西水崇拜观念在东巴经和纳西神话中都有体现,特别是纳西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认为,人类的起源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东巴经《迎净水》中有描写:“太阳从若罗山左边出来,月亮从山右边出来。但是出来的太阳有九个,所有的人热得坐不住,活儿做不成,饿了没饭吃,渴了没有水喝。所有人都互相商量,要去寻找水,天上神灵指点,要寻找水的母亲。经历千辛万苦,人们终于迎来了净水。”[2]由此可知,水崇拜习俗与纳西先民缺水的经历不无关系。水崇拜习俗在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如祭龙王活动、农历正月初一“买水”习俗、“以水还酒”的订婚习俗等。如今在生活中,纳西人有着节约和爱惜水资源的潜意识,显然是水崇拜习俗对人们产生的良好的民族心理影响。

天崇拜习俗也是纳西人生活中另一重要的自然崇拜形式。“纳西族祭天时,往往把三棵神树立在祭台上,左右栗树代表天神和地神,中间的柏树代表人皇,有时在前面竖立两棵小树象征纳西族的始祖。”[3]纳西人们通过祭天祈求天神的庇护和眷顾,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如意。

有关神山神树的崇拜,如在东巴经中的《大祭风·开坛经》有这样的表述:“不到利美署许汝的泉水里去洗衣服和其他破烂东西,不到白色的高原上采摘山花和野花,到了雪山上,不随便去攀折长斑纹的古老的树木;走到九座大山上,不随便去砍伐大树,砍削白色的木板瓦;到了大山箐里,不随便去砍绿色的竹子;到了森林里,不去毁坏大片小片的森林,不去砍伐大大小小的树木。”[4]生活在高原上的纳西族人们通过神山神树崇拜,祈求神灵保佑生产生活顺利,同时产生的禁忌约束了人们的滥砍滥伐树木、肆意捕杀动物等行为,从而保护了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可见纳西传统文化构成部分之一的自然崇拜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智慧结晶,有其合理性,发挥着积极作用。

3 纳西族自然崇拜习俗形成原因分析

很多民族都有自然崇拜习俗,并构成本民族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山神崇拜在羌族和藏族社会比较突出。有着整合羌族区域社会功能的祭山还愿仪式则是典型的体现。藏族民众认为冰雹这样的恶劣天气是山神作怪的结果,即认为对人类不利的自然现象来自超自然力量。而由于纳西族与藏族历史上的密切互动关系,自然会带来文化上的相互影响,纳西先民的朴素自然观或多或少会受到藏文化的影响,甚至得以逐渐丰富。为此,就纳西族自然崇拜习俗形成原因进行探究分析。

3.1 社会原因

在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落后,认识能力较低,于是,好奇心驱使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解释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赋予灵力和神性给自然界的事物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事物,于是便产生了火神,天神、山神、树神等,并进行崇拜。纳西族通过这些自然崇拜形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祈求,同时也对传承本民族文化、加强族群历史记忆,提升文化自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2 观念原因

纳西族自然崇拜习俗与其初始的世界观或宇宙观有关。纳西先民认为,宇宙指天地,天地是一个历史范畴,不会永久存在。宇宙的起源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即混沌状态-原生原气-万事万物。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初始的混沌状态,也是一种存在状态。他们认为,世界的构成是对立统一,如阴阳、黑白、善恶。正是在这种阴阳交互和对立统一中才产生出万事万物。东巴经在探讨宇宙观问题时候,认为,露、气、云、水、珠等衍生出万事万物。

3.3 区域因素

纳西先民生活的环境对自然崇拜习俗的形成有着尤为关键的影响。纳西族生活在藏彝走廊地带,多民族毗邻而居共同生活的环境决定了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关系。千百年来延续发展至今与其区位和民族特点有着紧密的关联。纳西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仅有约30万人的人口数量,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学者冠以纳西族为桥梁民族,在沟通汉藏两大民族间起到了桥梁作用。纳西族生活的地方如丽江、永宁、木里、盐源等地,曾处于中央政权和吐蕃与南诏地方政权争斗的漩涡中,纳西先民被卷入政治斗争中。作为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自然崇拜习俗如祭天仪式等给了他们精神慰藉和力量感,进而维护本民族的持续发展。

4 纳西族自然崇拜习俗的当代意义

人类社会的自然崇拜现象其实源于人类的心理状态,纳西族也不例外。自然崇拜其实就是一种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方式,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自然崇拜习俗意义就在于通过祭拜仪式、供品等方式取悦自然神灵,获得神的庇护,幸免于各种灾难。这样自然崇拜就成为一种缓解心理焦虑,寻求精神支撑的表现形式,逐渐就成为一种生活习俗。

在当前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有限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突出挑战之一。早在中国古代,先哲们就已提出过“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理念。如今环境问题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已被第十九次党代会列入奋斗目标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十九大”后国家还召开了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环境部地位大幅提升,并整合相关部委,成立了自然资源部。这些都足以说明国家已充分意识到生态宜居的重要性,并有决心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

斯图尔德的文化生态学概念认为,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发展变化形塑了各区域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而提出了文化多线进化的发展规律。由此可见,环境在文化特点或类型的形成发展中有着关键的作用。此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观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发挥着有益的作用。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哈姆雷特曾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纳西族先民认为人类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倡导善待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这样一些理念在各种自然崇拜形式中都得以体现。祭“署”神习俗就集中反映了这样的自然观。在纳西神话故事《署的来历》中认为,人和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共同掌管宇宙的一切,分工不同,人掌管农耕、畜牧活动,“署”主管自然界万事万物。人们通过祭拜“署”神仪式为自己之前惹怒和侵犯“署”神的行为表达歉意和谢罪,并请求“署”保佑五谷丰登。“署”神崇拜表面上看,会认为很迷信荒诞,但抹去神秘色彩后,可以反映纳西先民朴素的生态观,且还有其现实意义所在。纳西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科学的生态观,即将自然界万物看成生命体,与人有着同等的地位,无疑也影响到纳西民众的精神心理和行为方式,使他们自觉地遵守村寨乡规民约或习惯法,保护自然资源,爱护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利于优美生态环境建设。

近年来纳西地区旅游业过度发展,在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传统生态文化在新形势下无疑面临着挑战。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中,民族心理意识已然弱化。在几十年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的探索前行中,纳西人们选择回归传统,放弃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支配下的掠夺式发展方式。纳西传统文化构成部分的自然崇拜习俗在现代社会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要求。

猜你喜欢

纳西族纳西先民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安纳西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安纳西
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比较研究
纳西鲁丁的微笑
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舞蹈看巫舞的起源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