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8-11-29江苏省靖江市东兴镇中心学校
江苏省靖江市东兴镇中心学校 李 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课堂上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因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之前,应该是对于这一个问题所能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深度思考。当学生能学会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对于综合能力的一种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语文所涉及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放下自己心理上的压力,敢于说出自己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学生对其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学好这一门学科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在课堂上提问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学会了解答别人的问题,就为提出自己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适当地为学生提出问题,减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不认真听讲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风筝和纸船》这一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应该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大体内容,然后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松鼠和小熊为什么变成了朋友?风筝和纸船的寓意到底是什么?或者是让学生补充文章中并没有详细描写的部分,联想小熊和松鼠之间到底为了什么而发生的争吵。为了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手说出自己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学完文章之后的感受,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针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可以让班里的其他学生为该学生解答,若是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就可以为该学生答疑,让学生能够回答别人的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因为语文的答案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所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散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只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流程去讲解每一堂课,让学生觉得语文就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营造出不同的课堂氛围。小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所以合适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氛围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学习《柳树醒了》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全文,然后为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写为什么写“柳树醒了”而不是“柳树发芽了”呢?柳树是怎么醒来的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手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柳树发芽的视频,让学生可以透彻地理解课文。又如在《金色的草地》一文中,虽然文中出现的蒲公英是学生都见过的东西,但是在生活中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所以教师就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带领学生一起去草地上观察蒲公英,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理解作者的文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分享给其他的学生,然后由全班学生一起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友好发展,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锻炼。
三、注意提问的侧重点
想要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当学生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教师便要严抓学生问题的范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过滤一些无用的问题。学生若是提出了很多与课堂和生活无关的内容,就是对于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所以教师第二步就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这也是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考验。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内容做出规定,要符合生活实际和教材中出现的内容,合理地运用课题,并且能够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对文章进行解析。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在教师为学生讲解完了课文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出发提出问题,如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两个方向出发,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内容,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改进,教师更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知识,只是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语文不是科学学科,有着固定的答案,每一个人对于语文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对于语文的看法,这也是学生知识的一种展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让学生在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变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