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
2018-11-29吴显财福建省尤溪文公初级中学
吴显财 (福建省尤溪文公初级中学)
一、提问的功能
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一种方法,也是连接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桥梁。提问,能够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弱点,从而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提问,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反馈,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同时,提问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准确回答教师提问,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提问的设计
1.引入新课时的提问。新课对学生来说既好奇又担心,教师要抓住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新信息不相适应的心理失衡点提出问题。如学习圆的垂径定理:给你一个圆形纸片,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学生:折出两条直径,交点便是。教师继续问:给你一个圆形硬币,不能折,你如何找?看得出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学生:把硬币模在纸上,再用折的方法呀!教师顺势再问:那你能用折的方法找圆形大操场的圆心吗?学生答:不能,然后教师点明新的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来增加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
2.导入新概念或公式时的提问。在导入之前,可以先给学生“打打预防针”,用一些相关的材料去引出新的概念或公式,尤其注意其中的隐藏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如教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计算多项式乘多项式∶①(a+b)(m+n)②(x+3)(x-3)③(2x-3)(3x-1)④(3x+y)(3x-y)⑤(m+2n)(m-2n)教师提问∶你能否根据结果的项数进行分类?为什么②④⑤计算的结果只有两项呢?如果要使二项式乘积的结果还是二项式,那相乘的2个二项式是什么样?有什么其他条件?怎么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刚刚所说的算式特征。这样学生就能概括得出: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表示(a+b)(a-b)越a2-b2或(△+○)(△-○)越△2-○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平方差公式
3.公式定理关键点时的提问。初中生有好胜求快的心理,对问题中隐含的条件容易忽视,要通过及时提问来锤炼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在应用题题干阅读过程中,为了求快,容易忽略题目中的隐藏条件、限制条件,冲动之下容易做出错误回答,尤其是题干自带的限制属性如:若a>b那么ac2>bc2,正确吗?学生就很容易把“c2可能为零”这个条件漏掉,这样的提问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思维的严谨性。
4.深化例习题时的提问。例习题教学中,为了充分挖掘教学效用,可以深挖同类型的例题,总结这一类题型的一般规律,用这个规律去解同类型的习题,总结出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再带入到特殊变化的习题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题干、条件进行变化,将一般问题特殊化,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在原有规律的基础上去尝试新的思路与方法,用同样的问题举一反三,达到自己能够出题、结题的目的。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50°,则底角是多少?
学生:65°,65°(学生就漏掉50°,50°这组答案了)
教师再问:如果把上面条件中的50°改为94°呢?
学生:43°,43°或 94°,94°
教师再问:如果94°是底角,那么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它们的和是多少?
学生:哦,此时两个底角的和超过180°,所以不存在。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出现错误是个好现象,说明有进步的空间,利用错误的答案继续提问,找出原因,让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惯性思维出发而忽略了其他答案存在的可能性。
三、设计提问的注意点
1.提问有序。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忌语言混乱、信口开河,没有提问顺序。
2.问题有度。问题的深浅要有度,提问时长要有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既要引起思考,又不过度深入;对提问时间合理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整体教学。
3.语言有趣。数学语言严谨、简洁,我们课堂提问的语言也应如此。用简练的话语直接提出问题,减少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干扰。
4.设计提问要面向全体。正确评价“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取知识,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作为一个重要步骤,每位教师都要重视起来,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通过多个方式、多个层面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