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基地震液化土层处理设计
2018-11-29王仲良
王仲良
坝基地震液化土层处理设计
王仲良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
拦河坝是水库的重要建筑物,其基础的处理直接关系坝体的安全与稳定。根据地质条件和坝体结构,对比了换填法、强夯法和砂桩挤密法等不同处理方法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施工、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比选,确定坝基地震液化土层采用换填法处理。
水库;地震液化;换填法;拦河坝
1 概况
本工程水库位于河北省北部山区,库容6.05×107m3,属中型水库,工程等级Ⅲ等,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放水洞等4部分组成,拟建拦河坝为3级建筑物,采用土质心墙坝,坝顶长度690 m,最大坝高43.2 m。
1.1 地形地质条件
坝址区为中山宽谷河流地貌,呈不对称U形河谷,河谷宽度约560 m,地面高程913.0~921.0 m,河道主槽位于左岸侧,右岸侧为一级阶地,为居住区。
河床覆盖层厚6.0~21 m,河床及漫滩分布以卵砾石为主,覆盖层下伏基岩岩性为强风化凝灰岩和凝灰质角砾岩,强风化凝灰岩最大厚度约11 m,具有中等透水性。
左岸山体宽厚,山顶高程1 065.0 m左右,相对高差140~240 m。岩性为凝灰质角砾岩,表层为强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但强度较差,岩体具有微弱透水性。
右岸山体低缓单薄,山顶高程1 006.0 m,相对高差60~80 m。右岸第四系黄土状壤土层厚22~51 m,具有中等湿陷性及中等透水性,下伏凝灰质流纹岩和凝灰质角砾岩。
河床右侧(坝0+450~0+610,起始桩号位于左岸)地面高程为917.0~924.0 m,土层分别为砂壤土、砾砂和卵石,其中砂壤土厚10~16 m,具有低压缩性、弱透水性和地震液化性;砾砂多埋藏于砂壤土底部,具有中等透水性;卵石级配不良,但呈密实状态。
1.2 坝体结构
拦河坝为土质心墙坝,坝体采用土质心墙防渗,坝壳采用料场砂砾料和工程开挖料填筑。拦河坝坝顶高程952.2 m,最大坝高43.2 m;坝顶长690.0 m,宽7.0 m,采用厚8 cm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坝顶上游侧设高出坝顶1.2 m的混凝土防浪墙,墙顶高程953.4 m;坝顶下游侧设混凝土路缘石。坝体上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2.25和1∶2.5,下游坝坡坡比为1∶2.0和1∶2.25.坝体上、下游坝坡均设有马道,上游坝坡在高程920.2 m、932.2 m各设一级马道,下游坝坡在高程932.2 m设一级马道,马道均宽2 m。拦河坝上游坝面为厚45 cm的干砌石护坡,下设厚度40 cm的碎石垫层;下游坝坡为厚30 cm的干砌石护坡,下设15 cm厚的碎石垫层。上游坝壳填筑砂砾料,下游坝壳高程913.5 m以下为砂砾料,以上为其他建筑物开挖石碴。采用土质心墙防渗,心墙顶高程950.2 m,顶宽5.0 m,两侧坡比1∶0.2,最大底宽21.48 m;心墙上、下游侧均设厚3.0 m的双层反滤。下游坝脚设排水棱体,排水棱体顶宽3.0 m,顶高程914.0 m,底高程909.0 m,上、下游边坡分别为1∶1和1∶1.5.
2 地震液化处理设计
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 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拦河坝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坝基砂壤土遇地震土体体积缩小,有效应力减小,使土体抗剪强度迅速减小或丧失,影响坝体稳定,需要采取地震液化处理措施。
2.1 处理方法的确定
地震液化处理措施可分为换填法、施加外力抵抗地震液化方法、降低地震孔隙压力方法和提高坝基材料抗液化能力四大类。根据地质条件,拟采用换填法、强夯法和砂桩挤密法进行比较。
2.1.1 换填法
换填法是将砂壤土液化层挖除后填筑砂砾、卵石等非液化材料,此方法适用于液化层埋深浅、厚度不大的情况,需要挖除坝体占压范围内的液化土层。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开挖至砂砾层和基岩,砂砾层高程907.0 m,基岩高程907.0~911.0 m,上游坝坡开挖宽度115.5 m,下游坝坡开挖宽度90.5 m,总宽度213.0 m,处理长度160.0 m。开挖部分按坝体结构填筑,上游坡比1∶2.5,下游坡比1∶2.25,上、下游坝坡均设干砌石和碎石垫层。上游坝壳填筑砂砾料,下游坝壳913.5以上填筑开挖料,以下填筑砂砾料,坝壳料压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75;土质心墙底高程909.0~911.0 m,最大宽度21.48 m,墙底位于砂砾层部分下部回填反滤料,其余直接坐落于基岩,心墙防渗土压实度不小于0.98,反滤料压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75.根据结构设计,此方案主要工程量及直接费用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处理方案主要工程量及直接费用表
项目换填法强夯法挤密法 土方开挖/m3439 500101 280 干砌石护坡/m33 2001 020 砾石垫层/m32 400780 砂砾料/m3265 20055 220 反滤料/m310 00047 600 黏性土填筑/m325 4007 200 2 000 kN·m满夯/m2 33 490 φ40 cm挤密桩/m 489 850 直接费/万元2 2351 31013 235
2.1.2 强夯法
强夯法可提高坝基材料抗液化能力,此方法适用于加固砂土、砾石土、杂填土等;夯击时的巨大能量可引起砂壤土的短暂液化,重新沉积到更加密实的状态,产生压实效应。根据工程经验,强夯法处理深度在10 m左右。考虑到坝体占压范围内液化土层厚度较大,为了保证夯实效果,本次设计挖除2~8 m的砂壤土,开挖后底高程为915.0~916.0 m,上游坝坡占地宽度95 m,下游占地85 m,总宽187 m,长160 m。强夯范围向四周外延5 m,总面积33 490 m2,单位夯击能2 000 kN·m,满夯2次。开挖部分按相应高程位置坝体结构及填筑标准,填筑坝壳砂砾料和土质心墙等。本方法实际为换填法与强夯法相结合的一种处理方法,主要工程量及直接费用如表1所示。
2.1.3 砂桩挤密法
砂桩挤密法是采用冲击法或振动法向土中沉入桩管,然后边拔管边灌砂边振动,形成一系列砂桩,使周围土层产生振密作用,处理深度可达20 m。振冲碎石桩的实施高程为915.0~922.0 m。坝体上游坝坡占压72.5~92.0 m,下游坝坡占压宽度65.0~81.0 m,总宽144.5~180.0 m,长度160.0 m;挤密桩处理范围为坝体占压轮廓外延5 m,桩径40 cm,正方形布置,孔距80 cm,桩端到达砂卵石层或基岩,处理后砂壤土层将成为复合地层,承载力及抗震性将明显提高,此方案主要工程量及直接费用如表1所示。
注意:开挖、填筑比选基准面为河床清基2 m后坝基面。 由表1可知,砂桩挤密法直接费远高于换填法和强夯法,换填法处理方案投资较强夯法方案多925万左右,但换填法按坝体结构填筑坝壳砂砾料和土质心墙等,可与坝体施工同步进行,施工方法简单,施工质量可靠度高,工期较短;同时,坝址下游600 m处为村庄,强夯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实施过程中施工阻力和社会稳定风险将比较大,因此,本阶段采用换填法对具地震液化性坝基砂壤土进行处理。
2.2 处理方案
根据地质勘探成果,对于河床右岸坝0+450~0+610、坝轴线上游119.0 m、下游94.0 m范围内分布的砂壤土,本次设计将其挖除,然后按照坝体分区及结构尺寸,换填黏性土心墙、反滤料和坝壳砂砾料,心墙压实度不小于0.98,反滤料及坝壳料压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75,同时铺设碎石垫层,砌筑护坡。
3 结束语
地震液化处理方法受地质条件、施工、投资、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本工程采用投资较少、施工简单、质量可靠、社会稳定风险小的换填法处理坝基地震液化土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 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索丽生,刘宁.水工设计手册·土石坝[M].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 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出版社不详],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出版社不详],2013.
2095-6835(2018)20-0122-02
TV223
A
10.15913/j.cnki.kjycx.2018.20.122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