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贵妇的画像》中伊莎贝尔的成长

2018-11-29钱晓娟

文学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吉尔伯特勋爵伊莎贝尔

钱晓娟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从美国内战末期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作品传承着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及超验主义文学的特征,因此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作为一名旅居欧洲的美国作家,其作品擅长以“国际性题材”来展示新、旧大陆之间的文化冲突。他也被认为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是二十世纪意识流派创作的先驱。

作为其代表作,《贵妇的画像》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作为詹姆斯的第一部比较成熟的代表作品,《贵妇的画像》描述了伊莎贝尔从一名无忧无虑、天真、勇于追求自我和自由的少女成长为一个为了承担家庭责任而回归痛苦婚姻家庭生活的女性的故事,女主人公最终的选择与其少女时代的志向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作者所塑造的这一美丽善良的新新女性褪去了其青春的锋芒和活力还是展示了众多女性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残酷事实?本论文将从伊莎贝尔的成长这一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1.伊莎贝尔对自由的追求

少女时代的伊莎贝尔在母亲和父亲都去世后一个人居住在位于美国奥尔巴尼的祖母的老宅里,整日与书本作伴。其社会生活颇为简单,只有两个已经结婚的姐姐,并且其家庭经济状况颇为窘迫,因为那个老宅正在售卖,所得收入是留给她和姐姐们的唯一遗产。此时的伊莎贝尔未曾接受生活的磨难和洗礼,仍然可以无忧无虑地沉浸于书本的世界而不用担心其生活来源,而姨妈杜歇夫人将其带到英国后她的人生就彻底发生了改变。

伊莎贝尔漂亮的外表、风趣不俗的谈吐以及其作为美国人自身彰显的独立自主的个性都成为她的优点吸引着大家,使得她的姨父大银行家杜歇先生、表兄拉尔夫以及沃伯顿勋爵都对她很有好感,而沃伯顿勋爵更是在他们相识不久就向她求婚。伊莎贝尔竟然拒接了勋爵,她的行为令大家吃惊,因为沃伯顿勋爵富甲一方,相貌英俊,还有人品正直,从各个方面来讲,他无不是少女们梦寐以求的理想的结婚伴侣。

伊莎贝尔拒接勋爵的理由就是她喜欢自由,而且如果她接受了他,那就是她在逃避她的命运。从伊莎贝尔的言行中可以感受到,此时的她对于自由的观念是不受阶级阶层限制、不受经济基础制约的纯粹的理想主义的自由观。这种不受社会生活制约的自由观在她看来将给她带来无限的可能,让她去体验生活,哪怕是经历黑暗经历困境看见邪恶,她也将甘之如饴,因为她感受到的将是她无比向往的生活。

而这也是令表兄拉尔夫·杜歇赞赏的一点:他也想如同伊莎贝尔一样如此酣畅淋漓的体验人生,但是其身患重疾,无法亲历亲为。但是他可以助她一臂之力,让她的人生之舟驶向更远的地方:他在父亲杜歇先生临终之时说服了为她留下了七万英镑的遗产,使得伊莎贝尔一夜之间竟从一文不名变成了成了腰缠万贯的小姐。当然,伊莎贝尔并不知道这笔钱是怎么落到头上的,她只是继续享受着金钱给她带来的自由的快乐。她在欧洲旅行,见识了欧洲的丰厚的文化艺术,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成为了以梅尔夫人为代表的靠混迹于贵族的沙龙来谋得利益的金钱角逐者手下的猎物。在梅尔夫人的精心策划下,伊莎贝尔认识了伪艺术家吉尔伯特,他的穷困潦倒和看似不凡的艺术气息吸引着伊莎贝尔,使得她不顾朋友、姨妈杜歇夫人以及表兄拉尔夫的反对,嫁给了他。

伊莎贝尔对于婚姻生活的追求正是自己对于自由的向往的体现。她的选择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任何门第观念、经济观念、阶级阶层观念的影响。在她眼里吉尔伯特傲然独立,卓尔不群,与她认识的任何一群人都不同;在她眼里,他的独特不在于他的谈吐,而在于他含而不露的东西;在她眼里,他似乎是那种无法容忍世俗的琐事,因而离群索居,每天只沉醉于自己营造的艺术、美和历史中的人。他只凭自己的爱好对待一切事。

从伊莎贝尔对于爱情和婚姻的选择可以看出,她对于自由的追求是缺乏理性的理想主义者的天真的做法,也反映了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女的纯真和善良。打动她的不仅有吉尔伯特自身的魅力,还有那份儿对于艺术的崇拜、对于一个自食其力靠艺术维生的艺术家的同情,以及吉尔伯特对他15岁的女儿帕茜所展示出来的父爱。她的自由观没有受到社会的约束,但是却遭到了生活的打击和嘲笑。

2.伊莎贝尔的成长

反映个人的成长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根据成长小说理论,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在人生的初期往往会不满于现生活实,他们会离开故土,在一个朋友或如人生的导师一般的某个人的帮助之下,经历一系列的变故、挫折并最终成熟起来,并且回归家庭,勇敢地担负起生活的责任。《贵妇的画像》正是这样一部反映成长的小说。伊莎贝尔的成长就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女性成长的轨迹。

伊莎贝尔的成熟是不幸的婚姻中体现出来的。她见识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并且不得不接受来自生活的邪恶。在结婚以后吉尔伯特冷酷无情、心胸狭隘的一面也彻底展露出来。他不喜欢伊莎贝尔的朋友,不喜欢拉尔夫,伊莎贝尔就不得不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远离家人朋友住在意大利的山顶别墅里。而他的冷酷、独断专行也使得帕茜成为一个非常顺从的女儿。此外在他脱离世俗的外表之下却掩藏着一颗最为世俗的心:他非常崇拜贵族的生活,并且千方百计想要搭上贵族的门槛,因此尽管帕茜有了自己的恋人爱德华·罗齐尔先生,沃伯顿勋爵的来访却使得吉尔伯特和梅尔夫人有了新的希望,他们希望帕茜能够嫁给沃伯顿勋爵,而伊莎贝尔也发现自己很愿意满足丈夫的心愿,为他谋得这份快乐。但是当沃伯顿勋爵明白帕茜爱的是爱德华·罗齐尔先生之后,他就改变了向帕茜求婚的计划。吉尔伯特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伊莎贝尔,因为与这位英国贵族相比,爱德华·罗齐尔先生的份量太轻了。他在沃伯顿勋爵改变了计划没有向他的女儿求婚之后还大发雷霆,将责任归咎于伊莎贝尔,而伊莎贝尔的疑惑也变得明朗起来:帕茜是吉尔伯特和梅尔夫人的私生女;并且她与吉尔伯特的认识就是梅尔夫人在知道伊莎贝尔获得了七万英镑的遗产之后设下的圈套。

而此时伊莎贝尔也变得勇敢起来。她不顾吉尔伯特的反对,毅然决定去回英国参加表兄拉尔夫的葬礼。而在葬礼之后,她更是遇见了从美国来的戈特伍德先生,他从十几岁的少年时期就爱上了伊莎贝尔,并且从美国一直追随她来到欧洲,并且多年以来并未改初心。他向她再一次地表白,而伊莎贝尔仍然放弃了这份矢志不渝的情感,她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英国。

小说的结尾虽然并没有明确地写出伊莎贝尔回到了吉尔伯特身边,但是对于戈特伍德先生的拒绝已经暗示出了伊莎贝尔她回归家庭的结局。她没有留在英国拉尔夫留给她的花园山庄,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也没有把戈特伍德作为解救自己脱离不幸婚姻的救命稻草。她毅然选择自己的生活,从这一点来看,伊莎贝尔正是作者所塑造的新新女性的形象,她们不以婚姻生活作为改变自己境遇的手段,大胆地选择自己向往的自由生活,虽然遇到困难,但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本性,这种个性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已然显现,在当时女性地位低下,不得不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之中,毫无自由可言,许多女性也只能依靠男性而生活,并且成为男性生活的附属品。伊莎贝尔这一形象就彰显了女性走向独立的一曲悲歌。

3.勇于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正如梅尔夫人是伊莎贝尔人生的导师 (尽管她是一个居心叵测、惟利是图、带着面具的金钱的角逐者),伊莎贝尔也是帕茜的人生导师。在吉尔伯特独断专行的家庭中,帕茜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她无处不表现出对于父亲的顺从。而伊莎贝尔在家庭中与其说是继母,不如说是她的朋友。当她还未与吉尔伯特结婚之时,帕茜向她倾诉爸爸的贫穷以及她在修道院的小伙伴如何因为贫穷之家无法为自己筹备嫁妆的烦恼时,伊莎贝尔就已经认识到她的金钱将会带给吉尔伯特和帕茜带来什么,并且她也愿意用自己的钱给自己爱的人带来改变,助他一臂之力。而当她真的离开她不幸的婚姻生活之后,帕茜势必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她将成为一个没有嫁妆的穷孩子,也将失去自己的幸福。此外,当父亲为了断绝帕茜与爱德华的关系把她送到修道院,伊莎贝尔在回英国去看她时,她一再地要求伊莎贝尔答应她一定要回来。因此,可以看出,经管二者年龄相差几岁,伊莎贝尔却是担当起了一个家庭中母亲的责任。她在对帕茜的关爱之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因此,伊莎贝尔对于婚姻生活的回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带有强烈的自我奉献精神。她的选择也与惟利是图、虚伪狡黠的梅尔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的是女性所展示出来的善良和美德。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所刻画的一部关于女性的成长史。伊莎贝尔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展示出了一个女性在父权制度下走向独立自主的勇气和精神,同时她也体现了女性走向成熟,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伊莎贝尔终坚持高尚、智慧、纯洁的道德准则和信仰,这就是詹姆斯所一再强调的可贵意义。

猜你喜欢

吉尔伯特勋爵伊莎贝尔
The Unhappy Body不快乐的身体
试着慢一点
22个“生命之吻”
试着慢一点
妈妈,你是最好的
新西兰歌剧院首演吉尔伯特与萨利文歌剧《日本天皇》
柬埔寨修改册封“勋爵”条令
贵族单身汉(上)
依莎贝尔·普瑞斯勒:这一世,只需负责貌美如花
奇妙的豪勋爵岛及它的“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