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类比法,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018-11-29李大龙江苏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
李大龙 (江苏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
初中时期,学生可以巧妙地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找寻事物之间的异同,总结物理知识间的普遍联系,进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化抽象为具体,构建独具代表性的物理模型。
一、异中求同,梳理物理规律
教师将不同的物理概念进行对比,往往会发现其间的某种共性,尝试从这种共性出发,总结物理知识之间的依存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物理规律,在巩固旧内容的同时,使得新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动能势能机械能”为例,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熟练掌握了重力势能的基本概念,于是运用类比的方式,教师为学生们介绍弹性势能的相关内容。首先通过几个例子帮助学生们区分二者:房顶上的吊扇、被举高的奖杯等具有重力势能,被压弯的弹簧、按瘪的皮球具有弹性势能。类比“物体因被举高从而具有重力势能”,学生们很容易便得出结论:物体因为发生了弹性形变从而具有了弹性势能。于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弹性势能因素都包括什么,有学生推理道:我们之前学习过物体的重力势能会随着其高度、质量的增加而增大,数学上表示为W越mgh,那么是不是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也和它发生形变的距离或者物体本身的属性有关呢?老师提示道:弹性势能的确和弹性形变有关,但是这种关联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正如表达式W越1/2(kx2),接下来就让我们对这种平方关系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通过将不同的物理模型进行类比,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关联性,借助这种关联性教学新的物理知识,学生们自然而然便学会了举一反三,加速了对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对某些相异之处也充满了好奇,引发其进一步的探索。
二、同中求异,理解物理概念
类比法基于各种物理概念之间的对比,除了能够发现某些相似点,更多的还是不同点。关注相似概念之间的相异之处,同中求异,使得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区分更加明确,理解更加深刻,体现物理学习的严谨性。
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为例,首先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光的折射:在放满水的碗里筷子会“折断”、雨后天晴会看到彩虹、水中的石头会变浅……这些都是光的折射所带来的奇妙的现象。教师进一步介绍光的折射的定义以及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根据这些知识内容,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已学习过的反射的相关知识,同样包括线、面、角等因素,为了便于学生对二者的区分,将光的反射与折射图形放在一起,引导学生们进行对比,思考两者的关联。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总结得出:在界面的分布不同,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界面的同一面,而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的相异一面;角的大小不同,光的反射中反射角永远与入射角相等,而折射中折射角一般不等于入射角……
只有明确地认识到相似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相关知识的原理,从而实现灵活运用。类比法正是从对事物的对比出发,找寻其中的异同,使学生的头脑更加清晰,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抽象提升,建构物理模型
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物理概念较抽象,为了更加简便地处理相关的物理问题,需要借助类比法,使得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转化为学生们容易接受的物理情景,形成一定的认知规律即物理模型,进一步分析其中的主要因素。
以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核能”为例,在讲授本节课的重点核聚变、核裂变之前,首先学生们要对原子核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原子的微小特性,学生们不能亲眼看到它的构成结构,于是类比于行星模型,变微观为宏观,逐渐建立原子的结构模型。接下来教师提问学生:万有引力维持着行星绕太阳运转的状态,那么库仑力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学生们很容易回答出:借助这种库伦引力,原子核的周围也会有大量的电子绕转。这样,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索下,原子模型便形成了。
借用类比的方式,本来抽象、复杂的物理模型也变得形象化、简单化,在学生的认知里逐渐清晰,加速了其对模型的掌握。
综上,类比的方法是发现规律、总结经验的良好途径,无论是对知识的梳理、理解和掌握,还是对物理模型的构建,通过类比方式,获取学习内容间的异同,都会降低其难度,从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