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史料,彰显课堂魅力

2018-11-29金尤红江苏南通市虹桥二中

教书育人 2018年28期
关键词:史料思维能力历史

金尤红 (江苏南通市虹桥二中)

梁启超曾经说过:“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印记。历史是需要材料来记录的,没有史料作为支撑,课堂教学就会显得空洞;合理运用史料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以史料为媒,激发学习兴趣

对有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枯燥的,不知道该怎么学,但是对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具有真实性和故事性的史料,由于具有生命力,生动的昨天、另一个时空背景下的人、事和情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选择适当的史料,以史料为媒,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当中感受历史的脉搏,会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晚清时局图”:“同学们,这张图是清末一位爱国人士面对国家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而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杰作,这张图上都有些什么呢?”同学们回答:“有动物、有人物”,“有清朝官员,有熊、狮子、鹰、蟾蜍,还有太阳”等。通过一张图、一次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我再问:“图的两边是不是还有字呢?”同学们答:“是‘不言而喻,一目了然’”。我追问:“如何理解这里的‘不言而喻,一目了然’呢?”把学生们的兴趣点再次吸引到这张时局图上,同时也把“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以更加新颖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实是最动人的故事。用史料把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课堂就会变得有趣而生动。

二、以史料为据,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更是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能够真实再现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的史料,引导和帮助学生从中认知历史规律,让他们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和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真相和本质,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

比如,为了让学生有参照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成就,我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们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崛起》。影片以照片、实物、建筑物和历史遗址、遗迹等史料反映了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苏联等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感觉非常真实,再加之富有哲理和激情的解说,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思考:这些国家为什么会崛起呢?这些国家崛起的共性因素是什么?这些国家崛起的经验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这些问题的提出,在观看纪录片之后变得水到渠成,也为理解教学内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和积累过程。将史料作为依据引入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以史料为基,塑造探究精神

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某种答案和结论,而是让他们掌握某种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成为有思想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史料面前进行分析和判断。

比如,为了检查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学习情况,也是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史料基础上,培养和塑造探究的精神,我选择了两幅发生在1919年的历史图片资料——“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然后设问:“外争国权”的“国权”与什么历史事件相关联?“内惩国贼”的“国贼”是指谁?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们在基本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探究,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但起到了巩固学习内容的作用,更主要的是会慢慢培养和塑造他们的探究精神。

以史料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究,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更是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条捷径。

总之,史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丰富,才能让课堂变得更有趣、更有思想、更有魅力。

猜你喜欢

史料思维能力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