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长需要水”一课的教学设计

2018-11-29郭荣辉

生物学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需水量盐水清水

郭荣辉

(江苏省南京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南京 210044)

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植物生长需要水”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3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一节在第5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本节是对第2节“植物根的生长”知识的深入和完善,另一方面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第4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水对植物体的作用。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已有生活经验容易建构。②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师讲解,那么学生很难理解。通过探究实验、观看动画、形象的拖放,学生就容易建构“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这一概念。③植物需水的特点。通过比较不同植物需水量的表格以及一种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的柱形图,学生很容易得出相关结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学生在对“植物根的生长”学习后,对根尖的结构以及根毛细胞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符合认知规律。

2 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 准确说出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因,正确说出植物的需水特点。

(2) 与他人合作进行科学探究,运用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解释一些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3)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

3 教学过程

3.1 自编小诗,导入新课 出示自编小诗《植物对水的情意》,提问: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再追问:水对植物有什么作用?植物为什么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植物需水又有什么特点?引出“植物生长需要水”。

设计意图:自编小诗,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3.2 阅读和问题引导,归纳“水对植物体作用” 在学生回答水对植物体有哪些作用后,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教材72页第一段。接着提问:水约占植物体70%~80%,甚至更多,说明了什么?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需要水参与,说明了什么?我们看到常浇水的植物长得硬挺,而长时间不浇水的植物则萎蔫,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很快归纳出水对植物体的作用,最后在黑板上粘贴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阅读教材,做到有的放矢。再通过问题串引领学生归纳“水对植物体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3 演示实验,激发疑问 提问: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什么?在根尖中,什么区域吸水能力最大?引导学生了解根尖的成熟区吸水能力最大,是吸水的主要部位。接着提问:成熟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从外界吸水?请学生观看一组实验现象:两株分别放在清水和10%盐水中的芹菜。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现象,并追问:究竟是什么因素对根细胞吸水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设计意图:从直观的演示实验入手,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提出问题。

3.4 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让学生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提醒学生要考虑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作出的假设又是什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并提示方案设计时要考虑从哪里看出盐水中的青菜不能吸水?通过哪些现象知道萝卜细胞是吸水还是失水?给定时间讨论后,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的方案,其他组指出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教师总结评价,完成比较完善的方案。

设计意图:从演示实验出发,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设计方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点评,取长补短。

3.5 实验、观察,验证假设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各组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在等待结果出现前,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的萝卜条,让学生比一比两种条件下的萝卜条的长度及软硬。最后各组分别观察清水和盐水中的萝卜条,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验证实验的同时,教师也出示事先准备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比较,不仅有效弥补教学中的实验等待时间,使学生体验动手的乐趣,而且事先准备的实验也能弥补学生实验时间不足带来的现象不够明显的缺憾。

3.6 拖放与绘画、观看动画,深入感知吸、失水原因 展示一个放在清水中的植物细胞,让学生把该细胞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用红、蓝圆圈的多少表示两者浓度高低,红色表示水,蓝色表示无机盐。请一个学生在白板上多次拖放红、蓝圆圈于植物细胞内和细胞外,来代表植物细胞所放置于清水中时,细胞内外的盐浓度差异情况,其他学生在学案上涂画红蓝圆圈。提问:此时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外界清水大还是小?植物细胞吸水还是失水?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一段动画。追问:在什么情况下,植物细胞吸水?引导学生归纳: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设计意图:植物液泡中细胞液与外界清水或盐水浓度的比较非常抽象,通过学生拖放或者涂画红蓝圆圈多少的活动将抽象知识形象、具体化。再通过动画观看,学生容易得出植物细胞吸水或者失水的原因。

3.7 回归实践,学以致用 展示一盘糖拌西红柿,提问:糖拌西红柿后,盘中有何现象,为什么?再展示重新放入清水中萎蔫的芹菜,提问:为什么发蔫的芹菜放在清水中会硬挺起来?接着出示一次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场景?为什么施肥过多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回答这些问题后,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展示糖拌西红柿、重新硬挺的芹菜实物以及施肥过多烧苗的图片,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科学思维中的演绎能力。

3.8 看图表,得出植物需水特点 展示几种陆生植物需水量的表格,提问:这个表格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再展示一种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的柱形图,提问:这个柱形图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所以给农作物浇水要做到合理灌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表格、柱形图和相关问题引领,学生很容易得出植物需水特点。同时也提升学生阅读表格和柱形图的能力。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对于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在白板上出示红色和蓝色圆圈,分别代表水和无机盐,学生通过多次将无限克隆的红色和蓝色圆圈分别拖放在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液泡中,从而形象地用红色、蓝色圆圈的多少表示出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大小。再通过动画的播放和问题引领,学生很容易突破“植物细胞吸水或者失水的原因”这一学习难点。教学中将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引入放入清水和盐水中的芹菜、萝卜条,糖拌西红柿,萎蔫的芹菜放入清水中重新硬挺的生活实例,让生活走进课堂,体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知识建构的作用。

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这一难点,采用小组讨论前教师搭建脚手架的方法解决:先从演示实验入手,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较简单的问题做铺垫。再通过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尔后进行汇报交流,师生点评完善。

猜你喜欢

需水量盐水清水
径流季节变化对清水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影响
建三江主要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与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一盆清水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
一渠渠清水长又长
豫北地区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比较与评价
为什么菠萝要在盐水中泡过才好吃
大树“挂盐水”
夏天了
泉水与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