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9陈惠如李韶山
陈惠如 李韶山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10631)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运用生活情境进行生物学教学,能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入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当中,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初中生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而生活情境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将其运用到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1 利用现实生活的实物巧设情境,增添课堂趣味性
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根据生物学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选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常见的生物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呈现出来,设计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会使学生对生物学有一种亲近感,有利于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改变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同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案例1: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生物的特征”学习时,教师课前拿出网上买来的“海洋宝宝”,用水浸泡后“海洋宝宝”的小珠子就立即由小长大;又拿出玩具“电动小狗”、盆栽含羞草、苹果、用矿泉水瓶养着的小金鱼等,学生立即把讲台围了起来,叽叽喳喳的议论,一上课教师马上抛出问题:“它们都是生物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能准确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但不知道如何说理由,在一知半解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争论中有学生拿出生物教材来求证,带动更多学生看书学习。同时,学生还列举很多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例子相互提问、求证,对“什么是生物”以及“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理解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案例2:在“尿的形成”一课中,学生对“180L原尿”没有感觉,教师利用课室里的桶装水瓶让学生感知“180L就是10瓶18L的桶装水”,带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学生很容易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的强大,再问学生实际每天产生的尿液大约多少的时候,学生学会了用他们手中的矿泉水瓶对比形成反差,感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强大,从而明白肾脏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课中,用家庭中常见的腐烂水果、饭菜,农田中患病的植物,花生根(有根瘤)等创设教学情景;在“种子植物的结构”一课学习中,除了用书本介绍的大豆种子外,可增加学生常见的花生种子;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一课中用手机的更新换代进行导入等。利用现实生活的实物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长期记忆。
2 引入现实生活的实例创设情境,培养应用意识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引用一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生活实例可以是生活趣事、生产实事、传统故事、社会热事、科技时事等,把这些事例融入到学习任务中,达到激趣、设疑、解惑等目的。
案例1:在讲“会厌软骨”前让学生回忆边吃东西边大笑的场景,以及又想说话又想吞口水时往往会被口水呛到的场景,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咽乃食气共通道,劝君吃饭莫说笑”的含义。
案例2: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课中引入了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的事例,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然回答:“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这种情境下再让学生学习:肾由什么组成?如何形成尿液?没有肾或肾功能衰退对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活实例与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创设快乐轻松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体验知识生成
教师要根据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境和矛盾冲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
案例1: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先在讲台上放一堆学生准备的食物或饮料。然后,每组的学生必须诚实地、按照自己的喜爱,选择4~5种最喜爱的食物或饮料,再让学生分享为何选择这些食物或饮料。通过食物选择游戏,为学生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从游戏中展开课堂教学;同时此游戏结合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思考他们平常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在游戏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享受课堂的氛围,亦令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案例2:在“消化和吸收”一课中引入视频“西瓜子历险记”,让学生从西瓜子的角度“进入”消化道内去感知口腔中轧钢似的牙齿咀嚼、柔软的舌头搅拌和黏糊糊的唾液混合,经过滑滑的食道,酸酸的胃液,迷宫似的又长又窄的小肠,以及臭烘烘的大肠,并且在这些地方遇到的胆汁、胰液、肠液等,还有同伴们的相继失踪(被消化吸收),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头脑建立起消化系统的结构知识框架,为后续具体内容的完善奠定基础。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意识。
4 创设未来生活的情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创设未来生活的情境,就是指让学生对未来的理想生活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要让学生“见景生情”,唤醒他们的思维去展开大胆的想象,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生活打下基础。生活化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还要关注学生可能的生活情境。关注未来的生活情境就是在关注学生的未来,为学生未来可能的生活奠基。
案例: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回想学校足球场,然后想象一头绵羊进入足球场吃草,用半年的时间吃了半个球场的草,想象一下这头绵羊要吃完整个球场的草要多长时间?假如一下子进入100头绵羊呢?通过这样的想象情境创设,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并且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学生会想象草原生态系统放牧,进而想到乱砍乱伐对森林的破坏等,激起保护生态环境要从我做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