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团活动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2018-11-29卢素琴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领悟力特长社团

卢素琴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各种群众性文化、艺术、学术团体。不分年级、系科甚至学校的界限,由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成。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目的是活跃学校学习空气,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社团的种类很多,如文学社、书法社、影视评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工社、篆刻社、歌咏队、剧团、篮球队、足球队等。实践证明,学校社团活动对课堂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就社团活动对语文教学方面的作用谈谈体会。

一.社团活动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能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离不开理解、赏析、背诵名篇佳作,语文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都可以在课外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巩固提升。比如,可以组织国学社团、传统文化社团,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组织演讲社团、朗诵社团、表演社团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组织文学社团、写作社团,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力、领悟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在各种社团活动中得到具体深入的理解应用、巩固提高。我们在组织文学鉴赏社团活动时,对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家作品作具体介绍,补充大量文学常识,在鉴赏徐志摩《再别康桥》时,让学生搜集关于徐志摩及新月诗派的相关资料,并交流阐发自己的见解,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他们积累了文学常识,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二.社团活动增长社会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理解力、领悟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的外延即生活。陈金明先生有一句话:“没有语文课外活动的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课程结构畸形的表现。”教室外面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的同时,要有“大语文”的思想观念,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社会生活,引向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让他们学以致用,成为技能和素质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社团活动能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社会知识,陶冶情操,拥有健康阳光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表达自我、塑造自我。这从表面看似乎与语文教学毫不相干,其实却是语文的灵魂。“文学即人学”,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就不能真正读懂一些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就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为什么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为什么同一本书在人生的不同时期读来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随着生活阅历、社会知识的增长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不一样。

社团活动是群体性的,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加强,指导教师只是个“参谋”。社团活动中,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与一些社会机构合作,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需要组织讲座、社会调查、征稿、评奖等各种活动;需要宣传、绘画、写作、书法、演讲、表演、编辑、动画制作、音响等各方面的人才。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挫折,需要随机应变,能锻炼意志、忍耐等各方面的能力,能体察人情百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技能的系统化、思维的多样化,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就拿《红楼梦》来说,如果没有受过挫折,未尝过人情冷暖,怎能体会黛玉寄人篱下的苦楚?怎能明白宝钗的圆滑世故?

“文如其人”,学生的视野宽阔了,道德情操高雅了,综合能力提高了,理解力领悟力提高了,有了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言之有物、载道载德。因此,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三.社团活动可以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爱好。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社团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来选的,课堂教学、统编教材、统一进度已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社团活动就给他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来发展他们的特长爱好。

校园社团活动可以巩固和延伸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将语文的人文性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职业素养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自主成长、发展个性特长提供空间和平台,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好好借助社团活动,改进方式方法,创新进取,精益求精,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领悟力特长社团
如何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老板的特长
特长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加强学生语文读悟意识的培养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钱就是特长
让依“标”扣“本”成为孩子语文阅读答题的“法宝”
社团少年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