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双重旨归

2018-11-29邓志平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外化内化培育

邓志平 李 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根据“原理”课的特点,为更好地宣讲18大精神,让高校青年学生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掌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内化于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精神支柱,否则无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和各阶级阶层的团结与凝聚。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党心、民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建构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如果在全社会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搞所谓的指导思想“多元化”,那么,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将无从谈起,甚至会导致思想混乱、信念动摇和道德失范的恶果。肖前先生等就指出:“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争得或保持它在政治上的统治,就无法保障其在经济上的权益。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都不能不关心政治,发挥其为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作用。在还存在着阶级的社会中,政治思想始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灵魂。”[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正确地表达了政治思想所应有的核心地位。

第二,根据原理”的特点,应从整体性视角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力图打破传统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板块教学模式,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同时,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分为“基础”、“纲要”、“概论”和“原理”课程。但这四门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统一的,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都是对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如:“基础”课,主要是从个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侧重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次方面。“纲要”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侧重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次方面。“概论”主要是从社会主义社会的角度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侧重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次方面。而“原理”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都关联。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8个字从国家、社会、公民这三个层次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国家、社会、公民这三个层次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没有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没有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且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无从谈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以及三个层面的辩证关系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把它的精神实质有机地融汇到教材中,也才能将教学讲的精彩、透彻,让学生感觉入情入理,以达到真正进大脑、入人心。

二.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外化于形,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也是检验“讲”的效果怎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核心观点,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核心观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培育而且重在践行,培育是手段,践行才是目的。

(一)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方高校,开展好“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湖南文理学院地处湖南省常德市,在常德的近现代历史中,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化资源。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常德抗日英雄纪念碑,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如“喋血孤城”、“辛亥元勋蒋翊武”、“常德保卫战”等。通过学生的现场观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撰写观后感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主义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从亲身体验中明晰价值取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5]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利于课余时间组织“师生座谈会”,探讨世界观、人生价值、价值观;社会理想、个人成长等方面。引导学生组建和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定期开展学术活动,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择业观、恋爱观,大大曾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感。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地方高校开展“原理”课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常德的近现代历史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利用地处常德市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以考察和研究近现代常德市地域历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中,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了实践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可亲、可感和可信”。

(三)每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调研,撰写实践报告

无论是课堂教学也好,还是组织学生实践活动也好,主体都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的角色。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调研,把主动权给学生,才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教育的效果。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四门思政课中都组织了学生实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参观考察城镇、农村,工厂、矿区。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社会发展情况,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范。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组织师生多次实践教学活动。去常德的石门县城镇、乡村参观、调研、考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石门县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从而对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组织师生去常德汉寿的贺家山原种场实地考察实习。贺家山原种场是湖南省最大的原种单位,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大都成了学生撰写实践报告的素材和第一手资料。

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重任务和使命。在培育中践行,在践行中培育。只有参加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对价值观有更切身的体验,并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核心及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形成自己的正确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本质上就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内化与外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双重旨归。当然,内化与外化既对立又统一的,是论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猜你喜欢

外化内化培育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从知识内化视角看翻转课堂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