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酿就醇厚习作酒
——略谈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

2018-11-29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陈福文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5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语言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 陈福文

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有位文学大家作了这样的精当比喻:蚕吃不进桑叶,便吐不出丝来,蜜蜂不采集花粉,便酿不出蜜来。这比喻为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经典之语作了极好的诠释,而小学生习作亦是如此。我们知道,作文是现实生活在人脑中内化吸收转化为外化倾吐的产物。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必须先在指导学生做好聚材纳料的前期工程上下功夫。可见,引导学生储备相应的知识,积累生活素材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指导学生习作前,教者必须着力引导学生做好如下工作:

一、走进日常生活,丰富素材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为什么文字。”亦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既然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教者就必须做学生生活的有心人,并悉心引导他们学会去关心生活,留心周围的事物,善于搜索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习作时方可有“米”可“炊”。如一位学生习作《我和妈妈比语言》中写了“我”妈妈是文化低的农村妇女,却有“杨柳爆青了”“秧苗一片片昂头翘尾”“懒得就是用锥子戳他屁股,他都不动一下”诸如此类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且这篇习作的素材就是在与母亲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记录而加以应用的。由此可见,要使学生习作语言反映生活的灵动,就应当注意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让他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并不断培养他们留心观察、悉心思考、勤心记录的良好习惯,以丰富素材的有效积累,构建学生习作丰盈的素材库。

二、 强化阅读生活,丰富语言积累

作家张抗抗说:“我曾经读过的并为之感动落泪的那几千面几万页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是我这拙劣的几百页书的导师、益友和摇篮。”这是写作得益于阅读的最明确的表白。因为拓展生活领域,让“悦读”纳入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可给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对于学生陶情、益智也大有禆益。因为人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万事皆临,所以,知识、经验、材料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阅读这种间接手段。博览群书,正是人们接受语言信息,积累语言材料,领悟他人生活经验,把握语言规律的最根本途径,是最基本的语文实践。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万汇”便是“积累”。《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道理便出于此。因此,窃认为,丰富学生阅读生活,让其广汲阅读精品的乳汁,对于提升文学素养,提高习作能力益处良多。

在阅读聚材上应讲究“熟”字,只有熟,才能灵活迁移、运用。朱熹强调“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就要求在阅读时不能浮光掠影地虚读,尤其是精文佳句,特别要潜心其中,反复诵读。因为人的认识和记忆都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无限循环、反复“磨合”,不断“温故”强化的过程。苏联心理学家谢切诺夫就曾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记忆。”记忆是知识动用的基本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只有多温习,常“谋面”,才能形成有效的记忆,积淀为可利用的同化“图式”和联想的“抓手”,才能促成倾吐和运用。而只有深入体悟作者从生活中获取的感受、启迪,领会其真谛,才能在自己习作中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之目的。

三、深化生活体验,挖掘习作优材

“体验是潜入知识的底部,对事物特征的一种能动透视和掬取。”同学一起积累素材、语汇、方法等,一起生活,却会有真挚感人的文章与空洞无物的文章之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有无深入体验。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大事,不值得一写。其实,一件小事,经过挖掘,也可以写出很深的意义来。鲁迅先生不就写过《一件小事》吗?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如果让学生学着从一些小事中挖掘它的深意,就能写出有思想的文章。

那么,可以挖掘自身哪些方面的事情呢?可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有时高兴,有时生气,有时伤心。比如自己的书法或美术作品获了奖,家长表扬,老师称赞,同学羡慕,自己也非常高兴。把这些事情的经过和感触写出来,也许就是一篇动人的作文。可写自己的想法。看到一封信或一张照片,就会想起写信的或照片中的人,想起同他们的一些交往,其中有许多事情也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这些事又怎样能成为自己信手拈来的素材?这就要我们面对生活要用心去体验、去感受。

体验一要多思。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茅以升先生说得好:“……我的意思是,多想比多写、多说更重要,细想想,可也是,‘写’

得好,‘说’得好,当然都重要。但是没‘想’,试问,‘写’什么、‘说’什么?如果想得贫乏、滞涩,你会‘写’得出色、‘说’得精彩

吗?所以‘多想’作为前提,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要开拓学生‘多想’的深度和广度。”

体验二要多“焐”。“焐”就是搁置心中,细细品味,从容含玩。许多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常常熟视无睹,如周围环境的恶劣、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处处有之,却从不为之触动。要有所感悟,这就须老师引其“思”、引其“焐”。如: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中,学生就能对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有所不满了,这“不满”便是“思”之果;“我是打工族”活动,利用假期、双休日,到街头巷尾捡破烂或上街卖报等,体验劳动艰辛与快乐;“我是时政评论家”活动,围绕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如“钓鱼岛闹剧”等;“小小旅行家”活动,参观当地自然、历史、人文景观等谈谈感受。这些活动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便能积累许多的方法,养成“思”的习惯。所以,周一贯先生认为:“体验是一个过程,它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逐渐积累成为最宝贵的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

隐去了太阳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脱离了生活的习作是“空”的。我们只有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丰富阅读生活,才能拥有“阳光”和“水分”。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习作展示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