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写作教学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2018-11-29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孙 悦
在“阅读指向写作”的教学思潮的影响下,我也深感传统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不断实践探索“读”与“写”的结合点,而绘本因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令人惊奇的创造力吸引了我。近四年,我把绘本带进课堂,带给学生,开始尝试指向写作的绘本阅读教学,接下来我将就这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做如下阐述:
一、脱节阅读教学的写作产生的问题
1.传统的阅读教学为写作埋下了隐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做出了多种形式的要求,包括朗读、诵读、精读、略读等,但传统阅读教学只对文本内容进行“肢解”,这种教学行为伴随着的是大量的精读解析,从而忽视了略读和泛读,而这种单一的阅读方式也导致了学生阅读量匮乏和阅读种类单一这两大问题。学生长期形成的精读习惯无疑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他们又怎会有多余精力去大量且广泛地阅读呢?这都为写作埋下了隐患。魏姬·厄克特说:“读得越多,写得越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大数据”和“大种类”的整本书阅读。
2.脱节大阅读教学的写作出现的问题
(1)选材困难。因为经历得少,更因读得少,当拿到一个话题时,学生比起怎样写好,更大的困难是写什么,选材是第一大难关。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我发现他们的选材是惊人的单一和重复:妈妈雨天给我送伞;我永远学不会骑自行车;爸爸妈妈无数次在暴风雨的夜里背着发高烧的我去医院;老师看到我布满红叉叉的试卷时无数次温柔地安慰我;在受挫时,我永远会看到窗外寒风中的一株小草……诸如此类的话题常常会在不同的作文里重复出现,此谓“事”假。
(2)立意生涩。见多识广,见多方能识广,但学生现在读得少、见得少,却习惯性地想要立一个高大而神圣的主题,仿佛说一些生活琐事,道一点家常小事就不能称之为作文,“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痕迹很重。如,每天都从妈妈的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从每件事里看到了中华历史的源远流长;我都能从同一个事例中悟出无数道理等等,此谓“情”假。
二、指向写作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那么如何找到适合学生的指向写作教学的大阅读教学呢?我把目光投向了绘本,用绘本在阅读和写作间搭建桥梁,试图解决以上提到的写作问题。
1.以绘本创造大量好玩的话题
《亲爱的汉修先生》的作者贝芙莉·克莱瑞本是有严重阅读障碍的姑娘,大量的阅读使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的母亲给她定下的写作标准是:写有趣的事,写好玩的事,写身边的事,所写文章、书籍能够让读者笑起来。的确如此,有趣、好玩是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根本动力。而绘本正是这样的书,因此我开始借助绘本为学生创造大量好玩的话题。
例如读了绘本《我的老师是怪兽》后,我让孩子写写自己的怪兽老师、怪兽同学、怪兽爸爸或妈妈等等,这比传统作文教学的写写“我的__________”更具话题性,也更具创造性。实践证明,在好玩的话题的引导下,孩子们笔下的人物都个性鲜明。有时我还会选择同一话题的不同绘本,拓宽他们对同一主题的多维度认知,以解决选材和立意方面的问题。如,我在五年级中开展了“童趣”主题的作文,采取了“写——读——写”的教学模式。孩子先写,我对他们的初次写作进行小结。在接下来的一堂课中,我给他们朗读了绘本《妈妈,买绿豆》《快乐的园子》,也顺道把五年级课本中《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彩片段一并引入课堂。接着是再写的环节,同写一个主题,但在绘本的启发下,学生迸发出的是无限的新意:有写自己儿时与园子的不解之缘的,有写自己购物的特别经历的,有写自己制作某种甜品的“悲惨”体验的,有写与蚊子的恩怨情仇的……作文的题材变得丰富多彩,最难能可贵的是习作中的真情流露。
2.以绘本开发大量的课外写作
传统的课内写作只限于一个学期7篇习作的教学和书写,孩子获得可持续性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课外写作。我在实践中,分年级段借助绘本开发大量不同方式的课外写作。
在低年级段,绘本《如果》给了我们造句成书的启发,整本书都是由“如果……就……”的句式组成的,如:“如果海水是甜的,冰山就能变成雪糕啦”“如果车轮是方的,爬楼梯可就方便多了”等等,内容充满了荒诞夸张的想象,语言也简单,适合低年段孩子的学情和心理特点。由此,我开发了“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关联词造句的课外写作练习,再将全班学生的句子整合在一起,做成了属于这个班级的一本书。
中年级段,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独特的对话式语言风格启发我在三年级时带领孩子进行每日对话描写的课外写作,要求是写有趣好玩的对话。最终在这次课外习作中,学生迸发出的是符合他们性格特征的独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孩子们觉得“原来我的生活也并不是单调枯燥的”。
进入高年级段,在好玩有趣的基础上,我选择了带些思考的绘本,例如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爱心树》便是如此,他是这么善于在波澜不惊的表述中让人内心波涛汹涌,读完绘本,学生对母爱的认知更深沉了。又如绘本《需要什么》是根据意大利诗人贾尼·罗大里的童诗改编的,整首诗趣意盎然,特别是最后一句“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充满着作者的调皮淘气,让人回味再三。之后孩子们再以同主题写作诗歌《需要什么》时,激发出的夸张奇异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令人惊讶。
每次带领学生进行绘本阅读和写作课,我更愿意称之为一场学生寻找自我之旅。在旅途中,他们更加认真地面对自己——自己是一个想象力活跃、内心情感体验丰富、说话会夸张荒诞的小学生,在写作时,他们更愿意放开自己,勇于表达,字里行间充满了属于他们的生机和灵气。而绘本对写作教学带来的其他影响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