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9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胡婉瑛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 胡婉瑛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因其本身重要的价值,不可被忽视,却因小学生思维能力并未得到加强与锻炼,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词中复杂的情感与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鉴于这种情境,多数教师都采用强加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死记硬背虽然可起到暂时性的效果,但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并不是一种好方法。
一、新模式下的新方法——情境教学法
在新时代的快速推进和新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下,成就了情景教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具体是指在保证教学目标和任务不能删减的情况下,选择有目的的情境代入教学,通过其丰富的情感渲染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互动来极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这是根据学生众多心理机能反映数据分析、研究所得出的方法,具有不可置疑的科学性。通过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更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强大的探索欲,能够全身心主动地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去,并且帮助学生将抽象和形象结合进行对比学习,更能透彻理解教材。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1.情境代入感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采用语言描述,或是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物引导学生对要学习的古诗词进行联想思考,基于古诗词中描述的内容和流露出的情感进行深层分析,从而达到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目的。采用这一系列方法的目的都是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跳跃式引导,使之融入古诗词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有众多自然事物的描写,如鸟啼、风、雨等,作者用这些天地间的普通事物描绘了一幅不可多得的春意盎然图,最后用一句“花落知多少”来表露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此种优美的意境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境遇与经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描述对所学诗词产生更加强烈的理解与感受,且自身融入作者所表达的情境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强烈的代入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
2.情境的优化
教学课堂中的情境优化是诗词自身的美感所赋予的。小学阶段的古诗词语言大部分不是很复杂,且诗词都具有强烈的空间画面感,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描述对古诗词的情境进行渲染,以帮助学生达到对抽象和形象对比认识的透彻理解和对古诗词更加真实的渗透性理解。比如,在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的授课过程中,由于诗人的表现非常有气概、连续性,教师便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全诗进行整合教学,将整首诗的意境描述为频繁战争中人民苦不堪言的画面。诗人运用了多种手法将宏伟的场面与激昂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人民希望和平和克敌制胜的强烈愿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诗中的画面和情境展示给学生,也可适当增加符合诗境的音乐,为学生的理解增加真实感,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于明确的教学任务,如字、句的理解与学习,教师可以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后提出相关问题,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学习,并由小组代表发言,表达组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见解,调动学生思维,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双管齐下,效果往往是令人惊喜的。
3.情境的开展
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感官练习和直觉培养。感官包括听、看等基本能力,通过训练提升感官的灵敏度,可以更加细腻地发现世界隐藏的美丽,为他们日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埋下伏笔。直觉的培养是一种启蒙教育,目的在于学生能透过敏锐地观察一些物体与画面,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将理性和感性完美融合,学生才能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多引用一些贴合大自然的诗词,利用情境的展开来帮助学生培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比如骆宾王的《咏鹅》,诗人融入大量色彩,对鹅进行了细致又形象的描写,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阅读后基本可以感受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境,也可深层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课堂时间多用于培养学生的感官敏锐度,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4.情境升华
现阶段,想让学生完全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让“情境”变为“意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或是手段让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诗词的意境魅力。如:利用阅读深层次地理解诗词,通过通读全文、富有感情地阅读、自己理解后的阅读等,学生不仅可以在朗读中简单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更能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达的感情,产生一种新型意境,之后学生再加上自己的个性化理解,才算真正学懂古诗词。
以上所述证实了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作用。通过勾勒情境、语言渲染等方法创建一个丰富、生动、有趣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和想表达的意境,领略到诗词间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