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媒体运用的适时性
2018-11-29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杜红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杜红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媒体的运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低耗高效”所具有的优势已为教育界所共识。但如何运用现代媒体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必须精心设计现代媒体使用的时机,合理安排现代媒体使用的时间。
一、精心设计现代媒体使用的时机
1.依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现代媒体的运用对于教学内容具有依存性,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都可设计使用。
(1)激情导入时机
上好一堂课的开头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窄,对课文所描写的一些事物不甚熟悉,形成了学习的阻碍,但他们对陌生的事物却有新鲜感,充满好奇心,利用现代媒体就可以扬长避短,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以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理解语言文字创设情景。例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要求学生理解瀑布像“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水珠“如烟、如雾、如尘”的壮美景象,并体会作者的赞叹之情,在教学之前,可先让学生谈谈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模糊回答后,即播放一段瀑布的录像,让优美的画面缩短学生与瀑布之间的距离,以瀑布的声音渲染教学气氛,从而为导入后面的教学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2)知识新授时机。课堂教学中设计好现代媒体的使用时机,能帮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新的知识。以《鲸》一文为例,课文的重点是要理解鲸的大、生活习性以及它不属于鱼类,属哺乳动物。那么,怎样来感受鲸的大?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呢?学习了课文的介绍,再来对照投影出来的图片,学生自然明白了:①在鲸的嘴巴里,四个人围着一张桌子还显得很宽敞;②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③鲸用肺呼吸,会“喷潮”;④鲸是胎生的。在直观形象的投影演示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鲸的知识,也学到了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
(3)复习巩固时机
在小语课文中不乏雕字琢句的精彩描写,在向学生讲授完课文,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后,有必要再做欣赏,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体味其中的妙笔。如在《三亚落日》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赞叹不已,出示三亚落日美景图,随着景色的移动,伴之优美的抒情音乐,学生怎能不为之陶醉呢?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样,现代媒体的使用时机,就教学环节来说,放在教学之前、之中还是之后,必须因材而异,精心设计。
2.依据教学需要,巧伏时机
现代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同样一种现代媒体,不同的教师可能得到不同的效果,其中包含教师的不同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因素。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媒体演示的时机也影响了使用效果的差异,应根据现代媒体运用评价的客观标准,让媒体演示时机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达到有机统一。
(1)整体感知时机
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感知。如能借助于直观形象的事物,通过录音录像投影等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事物与语言文字之间建立联系。这样通过对课文各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联系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教学《燕子》一文时,在提出“春风吹来时,景色有什么变化”这一感知线索后,即播放朗读录音,再演示投影:①吹绿了柳树;②吹红了桃花;③吹来了燕子;④吹醒了青蛙。这样,春天景物的变化形成的美景以其鲜明的画面映入眼中,而语言文字通过录音传入了学生的耳中,视觉和听觉相融合,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仅对景物有了感知,对语言文字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感知状态。
(2)释疑解难时机
在感知课文后即进入理解课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时应精心设计,利用现代媒体巧伏时机,帮助学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疑点难点。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学生的疑难点是作者由孔隙进内洞的一段文字描述。学生的理解是抽象的,即使想象也可能欠完整,教师在此可巧妙地出示动画片段,演示作者上船、躺下、拉船、过孔隙、站起来上岸等一系列过孔隙的过程,让学生与自己的想象比较,从而更加深了对孔隙“窄”的理解,体会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3.依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的这一启发式教学思想同样体现在现代媒体的使用时机上。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中的“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时,教师要学生根据文字内容,画出这两种方法,学生会出现心里知道却难以下笔的欲说无言的现象。而适时地出示两种方法的投影,清晰的演示,明了的线路,不仅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方法的科学性,而且进一步体会到了詹天佑这位爱国工程师的杰出才能。
二、合理安排现代媒体使用的时间
由于现代媒体的运用增加了操作程序,教师对时间的调控显得十分重要。现代媒体用多长时间,参与时间是长好还是短好没有标准,但是有一定的分寸,即要考虑使用的“度”,做到恰如其分。
1.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时间
现代媒体的参与时间过短,教学的重点部分和难点揭示不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充分调动,不能进入课堂情境,结果欲速则不达,因此,根据教学内容,该较长时间演示的媒体要舍得花时间,充分发挥其作用。如《天鹅的故事》一文,老天鹅带头扑打冰面,衬托出老天鹅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老天鹅每次扑打冰面的情景,必须让学生细细体会,与之相配的投影也需及时出示,为理解语言文字增加感性认识。在结束全文后,再出示一幅幅画面,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依据学生特点,把握时间
现代媒体的演示长短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太长时间的参与,学生感觉会变得迟钝,从而削弱学生的情趣,结果事与愿违,所以有时媒体的演示则需节省时间。如教学古诗《绝句》时,讲解完全诗后,采用复合片逐一出示黄鹂、白鹭、千秋雪、东吴船,明确诗人所描述的顺序,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之后即可取下投影片,不必再去过多地看,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氛围。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设计现代媒体使用的时机,合理安排现代媒体使用的时间,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到“低耗高效”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