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实施策略探讨
2018-11-29徐慧梅
徐慧梅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江苏苏州 215128)
引 言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了基础教育课程的全新改革,各学段、各学科教学中的拓展性课程迎来全新发展的格局。基础性课程是学习领域共同基础性要求的学科,是学生成长及发展过程中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注重突出学生各项基本素质的发展,符合当下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可赋予教师更多选择权及自主权,明确新时期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从初中语文教学角度出发,在拓展性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初中学生原有基础知识、身心发展特点,善于抓住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切实有效体现“拓展”内涵,将语文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由家庭向社会延伸。然而,从当前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该课程教学的重视不够、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等弊端依旧存在。为此,本人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心得建议:
一、拓展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从成长机制角度进行思考,初中阶段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情绪波动又会影响到精神状态及学习行为。如果学生处于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状态,其学习兴趣就相应较高,学习充满干劲;反之则会意志消沉,消极对待学习。为此,在实施拓展性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情及精神意志,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成长及学习的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动脑、动手、动口中。学生乐于参与学习的课堂氛围就变得轻松自在,获取知识也不再局限于教师的“满堂灌”,而是自我实践、检验并总结[1]。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选取充满趣味性、哲理性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更浓烈的兴趣,并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中,以不断扩展自我知识视野,提升知识素养。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伟人细胞》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讲解到“贾里”勇往直前、才智不凡等伟人性格后,为学生对生活、生命有更深入的了解,可引入“《小王子》悦读”课外阅读教学。课前首先让学生通读著名童话故事《小王子》,了解故事作者的相关背景,然后认真阅读原著、观看电影,记录下自己感兴趣或存在疑惑的地方,在课堂中进行集体讨论。“小王子”听起来就比较富有故事性,“《小王子》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为什么这个故事名字叫‘小王子’呢?”学生一下子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了好奇之后就会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因而学习兴致比较高涨,课前预习及准备就相对比较充分。有了课前的各项准备,在具体课堂中,教师可以“同学们,你觉得原著好看,还是电影比较好看?”进行提问。学生一听,这一提问自己刚好在阅读原著及观看电影时有思考到,就会踊跃发言。
“我觉得原著好看,因为原著文字可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
“我喜欢原著,有原汁原味的感觉。”
“我觉得电影好看,电影比较有画面感、比较生动形象。”
……
可见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可将个人想法进行阐述,锻炼自身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也可在此过程中学习他人经验或想法,并在思想碰撞中进行协调,以实现多思维发展、多想法共存的目标,促进个性化发展。教师可深入引导,以兴趣刺激驱使学生深入到原著、电影品味中,形成独到且具有个性化的见解。如,教师可深化提问,“大家觉得原著/电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培养情感意志,发展其思辨能力。
二、拓展教学形式,创新教学课堂
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要积极拓展教学形式,突破传统中单一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很好地带入课堂中,多看、多想、多写、多听,切实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角色,只有在学生真正遇到难题或困惑时,才予以相应的方向引导。
诗人诗作不仅提示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也蕴含着诗人某个阶段的情感、情怀意志,反映其阶段性的生活特征,因而诗歌学习更应在掌握字词句面意思的基础上,深挖背后的情感及思想,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更好更灵活地应对同一诗人不同类型的诗歌学习[2]。如在《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诗歌教学中,教师可单设如苏东坡专题,以“男神苏东坡的风采”为主题进行教学。“男神”是现今社会中流行词汇,将其引入课堂可增添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及新颖性。课前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是基本前提,如此学生可大致建构知识框架,并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增砖添瓦”,不断完善其自身的知识“小屋”。首先,教师可引入“苏轼关键词大赛比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抢答,答对多的小组获得胜利。学生争相抢答,“‘苏堤晓月’‘苏辛’‘三苏’及‘苏黄’”。教师引入这样的课堂导入,可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进入教学课堂。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及认识。学生讨论初期多以苏轼的身世、地位及代表作品为主。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苏轼诗作创作过程的特点及艺术手段,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表面到本质了解苏轼的写作艺术,并将其运用到苏轼诗作鉴赏中。最后,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可播放与苏轼诗作相关的曲目,如《明月几时有》等,让学生跟着歌唱,以欢乐、轻松的方式结束课堂。
三、拓展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智慧
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主要以学生学习、成长机制及特征进行,以专题为单位,不同专题有不同的培养目标[3]。换言之,文本中每一主题的文章都是心路历程发展的良好平台,学习就是人性剖析、生活感悟的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将目光投注到文章大致意思上,而应深入主题,找出文章内蕴含的智慧及情感,并将其用于为学生人格发展、品行养成指明方向。
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写下来,加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或者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实际及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引导其展开体验活动。如在对《背影》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家人的关怀,然后细细地品味作者在写下这篇作文时的真实情感。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仅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意境,还有利于放大语文教学的效果。又或者,在对《苏州园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特色园林的图片,然后配上舒缓、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能欣赏到更多关于苏州园林的景色,并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 语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个人化行为活动,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当前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不匹配的情况下,加快拓展性课程教学尤为必要。而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情感情怀,以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
[1]章新其.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有效开发的三个原则[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z1):16-20.
[2]李胜建.有效实施拓展性课程的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10):9-12.
[3]赵玉.提升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语文拓展性课程实施[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