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11-29朱克万
朱克万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三中学,浙江杭州 311100)
引 言
新课标中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培养学生的“活动性”,而“活动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呈现方式之一,也是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形式,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成长规律与特点。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并不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导致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性”未能充分发挥。新课改之下,虽然多数学校已经认识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但是在活动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故而笔者对该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活动教学的概述及其时代价值
1.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内涵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是指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的一种教学形式[1]。
从活动教学的含义上来看,活动教学有三大特质:其一是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是教师的教育方式。在该种形式之下,教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也能从中得到锻炼。其二是这种方式强调学生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使学生将课程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三是该种方式具有“体验、感悟、内化”三个维度,在三个维度内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培养。
2.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时代价值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时代价值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素质教学的培养,其二是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实践性”等核心素养,而活动教学则恰恰能对学生的实践性进行培养;从学生人格发展角度来说,在学生参与活动之时,必然需要与同学、教师等的充分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交流能力等等,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活动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开展该种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对本校初二学生进行了调查,提出“教师是否经常在课上开展动手操作、辩论等活动”“教师是否提供给学生课外参观活动”“你是否喜欢参与这些活动”等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后发现,多数教师并没有领悟“活动教学”的内涵,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而大多数的学生更喜欢“活动教学”的方式。
2.教师驾驭能力不足出现重形式轻内容情况
思想品德课的本质是“思想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从“思想性”的角度出发设计活动形式以及活动内容,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培养,使学生获得发展。然而部分教师“为活动而活动”,并没有真正将“思想性”融入其中,而只有一个“形式化”的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发展较为不利。
例如,在教学《共同推进社会和谐》这一节,某教师让学生采用“朗诵”“小品表演”“绘画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虽然课堂花团锦簇,但是并没有围绕“和谐社会”这一内涵来发展,所以教学效果并不佳。造成该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教师的驾驭能力不足,“放出去”却“收不回来”。
3.学生心理品质不成熟,教师引导不够合理
初中学生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架构时期,其心理品质不够成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实际上便是学生“思想认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方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认识到“活动教学”的本质,认为“活动教学”便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认为这样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疏于对学生的引导,没有对学生指明方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4.轻视教材内容挖掘存在本末倒置问题
新课改之下,教材内容增加,而且教材中也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大多都是较为短小的,与教材联系密切,但是部分教师过分重视“活动性”,所以在“活动”部分予以学生较多的时间,不重视教材内容的引入。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活动只是居于“辅助”的位置,是对教材内容的“辅助”,所以教师在设置活动内容与形式时,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联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联系课外资源,以促进学生发展。
三、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效果的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
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效果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使活动教学既满足活动教学的特点,同时又联系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际,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具体来说,在采用活动教学模式时,要思索该讲什么、哪一方面是重点、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重点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例如,在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情依据 》这一节时,可以设计一场辩论赛,该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故而辩论双方可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课前活动教学的策略
课前活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与设置活动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从直观感受中认识到该课程的教学内涵,使学生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教学《学会尊重体谅父母》这一节时,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何为“孝”,以激发学生的孝心,故而在教学这一节之前,教师设计“真心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到父母的不易,使学生了解父母的情况,从而为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该课时带着感情学习。
3.课堂活动教学的策略
在课堂活动教学中,重点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而受限于课堂的空间等问题,所以在课堂中的活动,主要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
例如,在教学《怎样面对网络》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一方为正方,一方为反方,使双方充分讨论网络的“利弊”,在辩论中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对学生既有利也有弊。学生应当合理而正确地应用网络,这样才能不沉迷于网络,并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4.课后体验活动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较多,部分教材内容并不适用于活动教学的方式,或者说不适合用“表面化”的“活动教学”,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先掌握教材的内容,再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将教材内容引入其中,进行思考,在课后进行充分的体验,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
结 语
本文主要是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在概述了活动教学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之后又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初中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探讨,分析如何更好地进行活动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1]秦世田.活动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