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压力感如何“减”
——既避免“疲态”,又确保“常态”

2018-11-29钟园园

当代陕西 2018年21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层层台账

◎钟园园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长期紧绷的工作状态难免使基层工作显出一种疲态,影响基层治理的效果

在基层调研,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工作累、很辛苦,这个情况值得分析。招商、扶贫、安全、维稳、综治等等,都是基层面临的工作。大多数时候,基层干部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五加二、白加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很多基层干部工作的常态。

为了保证基层治理的高效持续,防止基层工作疲于应付,可以考虑对基层工作适当减压减负。当然,对基层减压减负并不是无原则地削减工作。法定职责必须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层政府职责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基层必须严格贯彻落实。

减少不接地气和进退两难的决策

基层政府必须坚决执行中央和上级决策,这是硬杠杠,不得变通。有时候,地方政府一些盲目追求“创新”的政策和脱离实际的新点子让基层很难落实。比如,有些地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是并没有充分了解市场状况和群众的接受程度,结果产业搞起来了,但市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产业发展过程中遭受病虫害,造成生产亏损。

再如,有些地方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变通上级政策,抢步快进,一些决策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基层政府左右为难,不得不硬着头皮干。

对于类似的决策,基层的干部要花费比一般政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执行,还不一定落实得好,甚至个别地方会产生社会稳定隐患,以后还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来弥补。减少这类决策,可以让基层干部缓缓劲,更有利于做好基层治理的常规工作。

防止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

贯彻中央政策必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这是要求各级政府都要担当作为、守土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但是要切实防止在“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的名义下向基层甩包袱的现象。

“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是统一整体,如果片面强调属地管理和责任传递,片面强调基层担责,而不顾及责任分配的合理性,就会导致基层压力过大,或者无法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比如,有些地方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责任层层下压、落到村里,管理部门与村委会签订责任状。有的村支书私下里抱怨:“我们连高速公路都上不去,咋去管理呢!”

此外,在强调严格问责的大背景下,有些地方“大抓基层”变成了“问责基层”,把责任下移,不计实情地过多问责,以问责处分来推动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有些问题根源不是出在基层,仅仅强调“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把板子打在基层身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级政府要通过制度和政策把方向,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基层政府必要的支持,主动担当作为、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杜绝形式主义切实防止文山会海

基层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上级精神,但一些领导干部把发文、开会当作抓落实的主要方式方法,甚至将其做成履职尽责的“痕迹”,造成基层干部有看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每年各级党委的民主生活会征求下级和各部门意见,有些地方收到最多、最集中的意见就是会议太多。基层干部本应狠抓工作落实,冲到一线带头解决矛盾和问题,带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如果被各种会议缠住身,被“按”在会议室里动弹不得,就很难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除了文山会海,还要防止台账、表格泛滥。台账、表格是形式,是为了反应基层工作的实质,有备可查。而如果各种督查检查重台账而轻实际,就会造成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为了克服这种“台账扶贫”“填表扶贫”,国务院扶贫办专门指出:除每年根据统一部署填报一次建档立卡信息数据以外,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村级填报扶贫数据,一年只允许入村入户采集一次。

给基层留出必要的完成工作时间

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各级政府都强调“等不起、拖不得”,这反映了负责任的态度,是好事。但也应注意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给基层政府留出完成任务的必要时间。

一些地方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层层传导压力”异化为“层层加码压力”的现象。如一个计划一年多建成投产的项目,到基层执行时,已经压缩成要半年建成投产。在那么短的期限内要完成建设、投产,对于有些项目,完全合规操作是没有办法达到的,土地证、施工许可证、规划许可证等手续只能边建边补,给基层增加了工作难度和违法违规风险。

再如,有些地方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年底布置任务和指标,转过年来就要百分之百完成。上级催得紧,农民不愿调,夹在中间难度相当大。此外,个别地方热衷于“打快球”,一项工作任务刚布置,就急匆匆地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大力宣传、扩大知名度。工作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上篇精彩、中篇平淡、下篇潦草,很多工作最后不了了之。

对基层来讲,没有必要的时间就意味着粗制滥造和表面文章,不仅达不到政策和项目的初衷,反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改变基层人少事繁的局面

“人少事繁”是对基层工作状态的一种描述,各部门相互借人的情况较为普遍,名义上有部门之间、编制之间的差别,实际上是打消了部门和编制之间的界限,有事大家一起往上冲。

从长期来讲,上级应逐步放权和赋权,给地方适当的、匹配其治理任务的人财物自主权,避免基层虚耗体力,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捉襟见肘的局面。从中期来讲,应逐步改革目前公务人员数量倒挂现象,即上级官多而基层干部少、管干部的官多而直接面对百姓的干部少、中上层机构庞大而基层力量不足的现象。从短期来讲,上级政府和部门应尽量减少从基层抽调或借调人员,保证基层人员在岗工作时间。

要为基层干部减轻精神压力。基层的一些干部长期处于高强度、重压力的工作状态,如果上级部门不加区分地用“问责处分”来推动工作,会导致基层干部身心疲惫、进退失据,用一些干部的话来讲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干工作了”。对基层干部既要严管,又要宽容、关爱,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有力支持,从而营造良好的风气导向和干事氛围。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层层台账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层层批示≠层层落实
层层请示≠层层重视
工作落实,一本台账起什么作用?
青春洒基层服务助梦圆
不以台账论“英雄”
女人味,层层绽放
浅谈疾控机构如何践行“两学一做”
创新意识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