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8-11-28刘佳
摘 要:在高校学生的各项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各项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育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培养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者和榜样。
关键词:高效思想政治辅导 高效辅导员 现状与对策
引言: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人们的物质水平越来越好,对精神领域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被各种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冲击着,使一些意识薄弱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一些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思想问题。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生引向正确的道路。高校辅导员肩负着这个重要的责任,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肩负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责任。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为了适应新形势,各个高校的辅导员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在改进中创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教育问题的不断出现。工作方法单一、教育内容陈旧老化、教育观念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
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一部分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从某种程度上过于重视“尊师重道”这种思想,并在工作中将这种观点表现出来,导致进行工作时盛气凌人。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对这类辅导员耳提面命的教育方式有一种天然的厌恶感,这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再加上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高校辅导员处于被動状态,唯有在发生问题后才会针对问题进行教育指导。这种就事论事的教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和被动性,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1]。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首先,高校辅导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在选拔高校辅导员时,要着重注意被选拔人员的个人素质,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整体素质的目的。在这里,最适合的方式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辅导员选拔。高校面向社会选拔一批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考试,考试第一项是笔试,笔试内容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为重点,考题包括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笔试成绩由高到低,按照需要聘用人数的一定比例进入面试。在面试中,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教学作为面试题目,择优录取。这种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不仅可以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根据面试实际考查中得到的考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经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
其次,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自己也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社会在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不断的吸取思想政治方面的各种理论知识,并学习和了解与其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如政治学、社会学等,还要对社会上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了解和分析,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网络课程、同行之间的交流、由高校组织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等的各种方式,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身素养,丰富高校辅导员的教育方式,创新出更加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其实践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确立出更加符合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方式[2]。
最后,各位高校辅导员应加入到学生群体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融入到学生团体中,可以实地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观点。如在入校之初,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班会,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向新生介绍自己,介绍学校的历史和环境,并借此机会融入学生团体中,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感情沟通,以便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虽然网络上的交流更加便捷,能够减轻学生因为与辅导员面对面而带来的压力,但是网上交流决不能代替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之间的交流,因为这种方式更具有亲和力,通过表情、语调、语速等方面使学生敞开内心,发自内心的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切实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
三、结束语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国的栋梁,肩负着国家未来的兴衰,他们的政治思维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成效,在高校辅导员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还要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政治修养,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融入到学生团体中,了解学生的真正诉求。最终形成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策略刍议——基于国内部分高校的调研与启示[J].江苏高教,2016(6):113-115.
[2] 赵春梅,胡欢成,田烨静.刍议高校辅导员工作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青年时代,2016(9):195-196.
作者简介:刘佳(1995—),女,汉族,江西抚州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