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2018-11-28邱然
摘 要:长期以来,母语负迁移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所关注的热门课题。本文将从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由母语负迁移现象引起的错误,以期帮助高中生减少因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写作错误,达到培养其英语语言思维习惯,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母语迁移 负迁移 高中英语写作
一、引言
语言学家Odlin(1989)指出“迁移是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己经习得(和可能尚未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并称语言迁移为跨语言的影响。Ellis把迁移定义为是“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一种假设”。在高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词汇的选取、词汇的搭配、句法语法的选择以及语篇的表达等均可与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挂钩。母语迁移、母语思维会对英语写作的产出造成影响,有可能是积极促进的,也有可能产生消极干扰的影响。
二、二語习得中母语迁移的作用
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美国语言学家R.Lado(1957)发表的《文化语言学》中表示:“负迁移是语言习得的一个主要障碍。”其主要观点是:“母语会干扰第二语言的习得,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负迁移,如果目标语言中与母语有相似的知识,那么学习者学习起来会更容易”。而Richard指出“语言迁移中的正迁移可能在本族语与目标语拥有相同的语言形式发生,这种正迁移使得外语学习更为容易”。肖益军(2006)在《语言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中指出,当两种语言间存在相似性时,这是学习者的母语(L1)对目标语(L2)有促进作用,因而会产生“正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标语不一致,那么母语迁移对目标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被称为“负迁移”。
三、高中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笔者从某普通高中高二年级的一次随堂作文写作,作文题为Let Me Know More About You中随机抽取了35篇作文样本,从中找出学生因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写作错误,并把这些错误按照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篇层面进行分类,逐一展开分析。
(一)词汇层面
词汇是学习语言的根基,就像我们造房子用的砖块一样,积累的越多,房子才能建造的更高。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英语词汇量,英语写作则如“巧妇无米之炊”,更甚者,词汇使用不得当,则是“雪上加霜”。但由于母语与英语属于不同语系,导致高中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词汇的错误使用现象。常见的错误包括:数的变化、不加以区分词性、动词以及冠词的错误使用。在词的数量的变化方面,由于汉语的名词没有单复数的变化,如果想要表示“多个”的意思,通常会在名词后加上虚词“们”。这种差异使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常常忘记词汇数的变化。高中生往往会忽略英语词汇的这一特性,这就导致了词的数的变化的错误使用。如,某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There are 3 child in my family. I have a small brother. He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在这一句话中,出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分别是child和small。其中child表示一个孩子,如果表示两个或多个孩子,应该使用其复数形式children,所以正确形式应该是3 children。同时,small、little、tiny等词都含有“小的、少的”意思,因此中国学生容易不加判断,信手拈来一个表面意思相近的形容词套用在其写作表达中。在英文中,如果想要表达“弟弟”或“妹妹”,通常用little或young来修饰,如little/young brother。在动词方面,最容易出错的是时态。如 “Though I am young, but I can do a lot of things”,该名学生想表达“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帮助家人做很多事情了”,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明显错误,分别是动词时态的误用和连词的错误使用。在母语中,无论动作在何时发生,动词的形式都不会发生变化,如“我已经吃过饭了”、“她以前是一名护士”。但英语中,动词要根据时间变化来变换动词的形式。所以高中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直接翻译句子的表层意思,经常忽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同时,在汉语中,“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这些关联词是双双出现,但在英文表达中,在一个句子中,只能出现其一,这也是高中生受母语迁移影响造成的负迁移现象。因此,正确的表达为Though I was young, I could do a lot of things。
(二)句法层面
英语句法包括虚拟语气、复合句、直接与间接引语、主谓一致等句法,而母语句法简单。母语中不存在主谓一致和虚拟语气等语法,因此,高中生在英语写作时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主谓不一致或时态误用等问题,导致在英语写作输出时出现错误。同时,高中生在写作中选择“避重就轻”策略,往往会把母语语句结构套用到英语语句中,通篇的简单句,忽视英语和汉语之间句法规则的差异性。俞理明(2004)认为,如果外语学习者有多重方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学习者会主动选取较为简单的方式。如上述例子There are 3 child (改为children) in my family. I have a small (改为young) brother. He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和I have a best friend. She is Tina. She is a very beautiful girl and comes from Guilin.这两个例子中,语言表达均无明显错误,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英语学习者选择避开其相对陌生的定语从句,而使用一连串的简单句进行英语表达。汉语中的语序是修饰语要在名词之前,而英语的定语从句的主要特点是将修饰语放名词之后,这种差异导致学生较难理解定语从句,所以高中生在写作中刻意避免使用定语从句,从而降低出错率。因此,产生一连串基本与母语表达相似的简单句,如上述例子想要表达“我有位好朋友,她叫蒂娜,她是个漂亮的女孩”,这三句话与英语简单句句法中“主—谓—宾”或者“主—系—表”结构相似。最恰当的表达应该是There are 3 children in my family. And I have a young brother who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和My best friend Tina is a very beautiful girl who comes from Guilin.
(三)语篇层面
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母语则重主题(topic),这导致母语写作中会出现多个主题,表达的思想自然流动,而英语在谋篇布局中重主位(theme),英语写作通常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强调段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母语重意合,通篇散句居多,但形散神不散,而英语重形合,句与句之间关系紧密,且需要大量的连接词。如下例子,
Hi, Im Hanna. Im 15 years old. I come from Guilin. Guilin is small but beautiful tourist city. There are many mountains and rivers. The famousest one is called Lijiang River. There are a lot of kind and friendly people, too. If you want to travel to Guilin, I will show you by myself, bring you to eat delicious local food. And I have a big family, there are six people in my family…
在这一小段的作文节选中,不难发现有明显的几处错误,包括famousest形容词最高级的误用,show you by myself介词around的缺失,以及bring you to eat动词的误用等。与此同时,语篇句与句之间缺失连接词,如同母语写作的“无拘无束”。但是,这个段落的最大的问题是脱离了主题,此次的作文主题是Let Me Know More About You,段落的前三节紧扣主题,介绍自己名字、年纪和来自哪里,但是从第四句开始,引出了另外一个主题“桂林是个游玩的好地方”,最后两句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主题上来。相信大家对这样的表达并不陌生,就像我们真正在某个场合做口头的自我介绍时,本意是想赞扬家乡的风土人情、旅游美食等,但实际上已经悄悄地偷换了主题。这也是高中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的表现,习惯用母语思维去谋篇布局,英语写作“一气呵成”。
四、结束语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越低,受母語负迁移的影响越大,出现的写作问题就越多。英语和母语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加强英语语法知识的教学,还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主动关注并对比母语与英语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引导其重视差异性,学会在学习中积累和总结词汇搭配、句式句法表达以及篇章布局等异同点。其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授英语知识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英语阅读,只有大量充足的地道英语语言输入,才能够保证准确的、高质量的写作输出。除此之外,在日常学习中,一定量的写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思维,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和
水平。
参考文献: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3] 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陈伟.语言迁移折射的中西方文化——从拒绝言语行为入手[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2(1).
[5] 肖益军.语言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6.
[6] 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邱然(1993—),女,汉族,广西梧州人,教育学硕士,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6级学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