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

2018-11-28郑佳丽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政治评价课堂

郑佳丽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笔者在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政治课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希望能对高中政治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较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利用探究性活动,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通常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方式往往是讲授式、填鸭式,学生单向地接受知识。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形式。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变成了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探索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共同分担学习任务,互帮互学,最终达到爱学、会学、乐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增加学生的政治体验,培养创新能力。

在政治课堂教學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将政治学习与日常生活对接,增加学生的政治体验。通过探究性活动的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的主要问题

1.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有些教师只把小组合作当作一种教学形式,而不是作为教学思想体现在政治课堂。表现在:其一,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先是简单的小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点评。这种浅显的讨论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既没有联系生活实际,也没有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其二,合作探究的问题设计随意,学生兴趣不大,学习效率不高。其三,学生的分工不明,导致参与度不均衡,“搭便车”现象严重。

2.教师引导不足,角色定位不恰当。

教师角色定位不恰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越位”,教师不是引导者而成了操控者,缺乏灵活处理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师的“缺位”,小组合作学习中,许多教师把课堂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无论是在交流讨论环节,还是学生提问回答环节,都任由学生发挥,缺乏及时的引导和点拨。

3.评价不合理,缺乏全面的评价系统。

有些政治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往往只是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忽视对个体组员的评价,或者注重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而忽略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1.明晰任务,合理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好课题,充分利用导学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进入课堂。

一般来说,每组由4~6人组成,小组内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成员职责。组内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避免出现“搭便车”的现象。

2.教师“导演”,推动合作。

只有教师当好“导演”,学生才能当好“演员”。教师在合作学习前应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如利用多媒体再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去,推动小组合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3.科学评价,反馈合作。

一方面,对小组的评价要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评价。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引导学生作纵向比较,找出个人的进步,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对小组的评价要把小组团体评价与小组成员评价结合起来。对表现好的小组和成员可予以鼓掌祝贺、口头表扬、授予荣誉称号等,以激发小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政治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