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时事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2018-11-28陈有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时事思想教育

陈有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加强時事的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时事教育的效果,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清前进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思想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序言部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时事教育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时事教育的内容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稳定的重要环节。

一、时事教育在提高高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第一,在高中开展时事教育,选用现实生活中最新的新闻时政,“以事说教”,增强了现实感和时代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支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感悟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

第二,高中德育教育离不开时事教育。时事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与教师单纯按课本内容授课相比较,时政材料贴近生活,有新鲜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当前高中时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很多高中教师都对时事教育模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高中时事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重教育形式,轻能力素质培养。只重视流于形式的所谓“新闻发布”,没有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评价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因此,在高中课程紧张,且有高考压力的背景下,笔者认为高中时事教育要尽可能让时事贯穿整个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时事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高中时事教育的主战场应该是高中政治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与时事教育统一起来,把握两者内在的逻辑联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三个环节入手。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中的“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为例。

1.在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新闻事件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讲授“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引用韩国“萨德事件”的视频导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在新课讲授时,利用设问、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分析时事,掌握教材内容,提升课堂价值。我在导入新课后,提出以下问题:(1)视频中中韩之间的关系分别反映了国际关系的哪些内容和形式?(2)从政治角度思考,在“萨德事件”上,美国态度经常左右摇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中美关系时有摩擦冲突,但总体上是密切合作的,这说明了什么?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设计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另外,学生在分析时事的过程中,能提高现象剖析能力、开放式思辨能力。

3.课后的作业要能够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提升。

三、将时事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例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中的“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框题,有三位教师都利用某年股市三次股灾这个学生关注的热点,但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下表。

教师甲教师乙教师丙教学方法情景表演式辩论式比较讨论式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

2.小品表演。

3.各组学生推销表演。

4.教师介绍各种投资的优缺点。

5.学生设计并展示投资方案。

6.教师总结投资原则。1.教师导入。

2.一辩投资选择陈述。

3.学生自由辩论。

4.辩手总结陈词。

5.教师总结发言。

6.学生活动。1.教师导入。

2.教师列表对比讲授。

3.学生讨论哪种投资方式最好。

4.教师列表比较3种方式优缺点。

5.学生设计投资方案。

6.教师小结。师生活动时间学生:33分钟

教师:11分钟学生:35分钟

教师:10分钟学生:25分钟

教师:20分钟三位教师用不同教学方法将时事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发挥引导作用。对新闻事件的分析要根据学生的关注点、知识背景,有选择性地分析,不必面面俱到。带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另外,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合适的新闻材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当然,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中,通过质疑学生的观点,让师生思想碰撞,从而把学生引入更高层次的思考。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有更理性和更深刻的把握。

实践是无止境的,我们对时事教育的探索也永无止境。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根据时事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把时事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从形式、内容等各方面进行创新,让时事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时事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时事政策
漫画时事
漫画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