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史料探知历史

2018-11-28刘慧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刘慧

对高中生进行历史教育的目的,从历史的角度讲,是让学生感知历史的温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从教学的角度讲,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成熟严密的逻辑体系,全面真实地感受历史,促进价值观和人文道德的养成。笔者在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对此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一、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应用

1.以史料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史料可以给学生们模拟创设一个历史情境。当我在讲到明太祖朱元璋设殿阁大学士这个知识点时,就引导学生阅读“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这首诗。每次读完此诗,学生都会开怀大笑,头脑中浮现出宰相制度废除后洪武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的样子。这样,对于殿阁大学士设立的目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2.以史料为载体,佐证教材史事论证,深化观点论证。

恰当地应用史料可以佐证史实。教材陈述和史料表述相结合,用史料佐证教科书的表述,指导学生寻找异同点。

在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有些学生不太理解“雅典形成民主政体是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这句话。这时可以引入两段史料进行辅助说明:一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关于地理风貌对于人文精神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一段话:“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二是汤因比受古希腊神话启示而得出的“文明是生物因素或者地理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一观点。让学生通过解读史料总结得出历史规律:地理环境与地域文明两者之间不存在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古代希腊之所以产生当时的文明是受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但地理环境并不起决定性的因素。

3.让史料成为历史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会有相应的史料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及时搜集一些相关的史料对课堂进行有益的补充。

4.让史料引领价值判断,立德树人。

对家乡、民族和国家的认同,通过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反思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社会现实问题。落实在课堂上,就是依据史料来描述、思考和解释人类社会和生命成长,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二、史料教学应秉承的原则

伴随科技的发展,一些图片、漫画、图表、影音材料大大丰富了史料的形式,也让新时期的青少年对史料越发感兴趣。但一些“演义”“野史”“杂记”等,或者是近年来历史影视作品的大量涌现,都会对教师和学生造成影响。同时,史料不等于历史,它具有局部、片面、碎片和主观性等特点,所以史料的筛选、分析以及合理选用就非常重要。

1.科学地选择史料。

在浩如烟海的众多史料中,哪些才是与教材最贴近的?哪些才是最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在堆积如山的史料中筛选出最具价值的材料。

2.合理地呈現史料。

再优质的史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呈现,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将史料应用于课堂。

3.理性地解释史料。

作为历史教师,对于史料的解释应该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基于证据理性表达,不局限于课本的表述,也不能主观臆断甚至曲解史实。

史料给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注入了一缕春风,一汪清泉,它让历史重新焕发出生机,也给高中生开辟了一条新的解读历史、了解历史的途径,让学生面对历史时有了更多的思考。然而史料终究是教材的补充,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切莫过分依赖史料,导致喧宾夺主,忽视了历史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