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8-11-28朱芳红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积极性法治道德

朱芳红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体现在教学方式与师生角色的转变上,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和相互学习。教师用较少的课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翻转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很多时候必须跟着教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会减弱。而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料的辅助迁移至课下,而将知识的内化置于课堂上。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其次,翻转课堂有利于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利用课后时间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学生更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新课讲授。而在翻转课堂上,学生必须要提前自行安排时间按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新课、自主思考并提出疑难点,否则就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讨论与疑难解答的过程中。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减少了对新课知识的讲授时间,增加时间用心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疑难点,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并通过适量的练习进行当堂巩固,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再次,翻转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形成诸多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其他学科不同,道德与法治课更注重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进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道德与法治课堂翻转后,学生的课后时间被有效利用,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有充分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自己在学校、生活中的角色与责任。

最后,翻转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并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与时俱进、修炼内功。翻转课堂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打破原有封闭的教学系统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个充满活力的、更具开放性的教学运行体系。开放意味着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与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过程。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更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及时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修炼内功,不断学习与进步。

要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实现翻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師的定位要明确。教师在教学中不同环节的多重身份是课堂翻转之根。在课前,教师是视频的研发者和制作者;在课中,教师是复习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后,教师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反思,促进知识升华。

第二,学生的任务要具体。翻转课堂更需要学生具备课外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内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初中学生毕竟心智还未成熟,有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难免会只选择感兴趣的视频,之后不作深度思考,或在课堂中不参与讨论或活动环节,导致未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对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

第三,学生的评价要清晰。翻转课堂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不能回避评价问题。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只有对学生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才会让学生更有积极性和动力,更好地学习与参与,才会让翻转课堂更有生命力和价值。评价要清晰,但不能烦琐,要做到易操作和奖惩合理。在评价手段上,可以采取观察、谈话、考试等多种手段进行评价,力求客观、立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关注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翻转课堂既符合中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与时俱进与不断提升。随着中学课改力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教师会把翻转课堂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这也将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

猜你喜欢

积极性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