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2018-11-28陶文娟
摘要:中国古诗文语言精练,意境深广,是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的精神养料。在小学开展古诗文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并且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本论文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教学现状,并且分别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完善途径。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问题分析;改进策略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更应注重古诗词的教学,使学生对古典和传统有所理解,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从我乡中心小学、万庄小学、朱大楼小学、李庄小学四所小学目前的古诗词教学现状看,存在着很多问题,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此进行相关探讨。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这样,古诗词的教学就不可避免地走入了许多误区,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偏离了航道。具体表现在:
1.教师只负责“教会”,不重视“会教”。
贪图省事的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强迫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早已安排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抄写“标准”的诗词译文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放鸭式”背诵全文,等等。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终于“协助”教师完成了“教会”的任务,学生并没有享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教师也完全忽视了教学方式的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等问题。
2.学生只注重“读会”,不重视“会读”。
学生在扫清字词的障碍、能流利地朗读诗词以后,往往沾沾自喜,认为已经“读会”了。他们却忽略了诗词的节奏、韵律等关键问题,而这些,恰恰是诗词的精华所在,重中之重。
3.学生只能够“背诵”,不重视“诵背”。
很少能够看到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够忘情地吟诵古诗词,学生总是以自己能一气呵成地背完诗词为荣。面对这样的学生,不免隐隐有些担忧,担忧他们如何有时间去思索,去感悟,去品味。古人“吟诗”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吟”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感悟品味字词的优劣,思考情境的创设、情感的抒发等诸多问题,使自身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吟诵”中得到提高。如此优秀的训练方法,如今却不被重视,近乎绝迹,岂不悲哉?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诗文,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诵读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是对小学不同年段学生掌握诗词理解上的要求,由此可見,依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才是最正确的教学策略。
1.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汉语言文学讲究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泳,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应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所以,古诗教学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就朗读的指导而言,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初读,感受诗意。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些在初读古诗时就应让学生有所感受,使学生达到意会的程度。
精读,加深理解。初读是较为朦胧的理解,第二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呈螺旋式交替纵深发展。
品读,深化理解。在这一阶段的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品味诗的关键词句,理解诗的表现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描绘诗中的具体情景,感受诗歌的艺术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简而言之,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中的主要方法,指导朗读时必须要有目的,不是光把诗背熟,要循序渐进。既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又陶冶学生的情操。
2.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教师应该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课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把它的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巧妙分析,理解诗意。
(1)借助历史,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的领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学生便可以正确理解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并不是南宋的繁华景象而是苟且偷安的证据,“西湖歌舞”并不是升平气象而是亡国之音,“游人醉”并不是对太平盛世的陶醉而是乐不思蜀的醉生梦死之态。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适当补充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还可锻炼学生的课外积累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2)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分析。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或是全诗内容所围绕的一个中心,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找重点词句的方法,并将它作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译”诗意的重点。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赦离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了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如此,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4.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兴趣。
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5.适时拓展,提高能力。
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如,在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一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可以再引导学生演一演“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蝶和莺,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也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还可以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把学过的《春晓》,课外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境中,再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古诗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可以很好地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净化学生情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灿烂的文化结晶,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总之,优秀的古诗文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宝藏,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正确把握好古诗文所包含的情感,努力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现状,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完善之路。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小学低年级古诗诵读教学现状及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6).
[2].杨莉声,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14(3).
[3]赵晓翠,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几点体会[J].华夏教師,2016(5).
[4]朱淑静,多方依托 让想象助力小学古诗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8).
[5]张锡良,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
[6]段绪玲,小学古诗教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7).
作者简介:陶文娟(1984.9—)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宿州市最美教师、宿州市教育教学能手、萧县优秀班主任、萧县师德先进个人,萧县石林乡万庄小学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孙云飞(1986.9—)女,本科学历,二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萧县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课题《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编号:XXJKY18009)研究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