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南地区豌豆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2018-11-28蒋彬司徒颖文李育军植石灿吴彩玉秦树香刘仁燕

长江蔬菜 2018年18期
关键词:豌豆绿色食品乳油

蒋彬 ,司徒颖文 ,李育军,植石灿 ,吴彩玉 ,秦树香 ,3,刘仁燕

(1.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3.深圳市河田姆生物农业创新有限公司)

豌豆( L.),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豌豆属,为春播一年生或秋播越年生攀缘性草本,圆身的又称蜜糖豆或蜜豆,扁身的又称为青豆、荷兰豆、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毕豆、麻累、回回豆、麦豌豆等。豌豆株高80~180 cm,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豌豆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作药用有利尿、止泻之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1]。豌豆起源地域广泛,包括亚洲的西部、小亚细亚西部以及外高加索全部,欧洲的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等。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豌豆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在中国已有超过2000 a的栽培历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豌豆目前是世界第四大豆类作物,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豌豆生产国,在世界豌豆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

豌豆是我国生产面积和总产仅次于蚕豆的第李育军 研究员,现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特色作物研究室工作。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广东科学观测实验站副站长,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在职攻读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二导师、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授),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汕尾市农业科技人才驿站专家、江门市人民政府采购项目人才库专家,企业科技特派员(产学研)、农村科技特派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级证书)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级证书)1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遗传学会科普奖1项。培育研发新品种(含新品种权、新产品)16个,发表论文约100篇,参编著作4部、参订行业标准1项。二大食用豆类作物[3],几乎分布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的优势小宗作物,也是南方主要的冬季作物。中国豌豆种植区域分为春豌豆区和冬(秋)豌豆区,春豌豆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辽宁等地,以收获干籽粒为主;冬(秋)豌豆种植面积较大,河南、山东、浙江、云南、四川、重庆、江苏、湖北等省市是主要的冬豌豆栽培区[4]。2011年中国干豌豆种植面积94万hm2,总产119万t,而鲜豌豆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好且发展较快,目前中国鲜豌豆种植面积120万hm2,鲜豌豆产量达900万t以上[2]。

华南地区位于我国最南部,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以及福建和云南部分地区,具有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最冷月平均气温≥10℃,极端最低气温≥-4℃,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在300 d以上,年降水量为1400~2000 mm,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食用豆类在华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获取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5],其中就包括豌豆。豌豆具有高蛋白质含量,粮、菜、饲兼用和深加工增值等诸多特点,是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重要的间、套、轮作和养地作物。豌豆的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是一系列综合的农业栽培管理技术,包括生产基地的环境、豌豆良种选择、整地播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除草及病虫害绿色防控、适时收获以及贮藏运输等,每个环节都应按照国家标准、农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以实现豌豆生产标准化,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使其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确保品质达标。

1 标准化生产的环境条件

豌豆绿色标准化生产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未受重金属或农药残留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上风口或水域上游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应尽量避开市区、工业区、金属或非金属矿山以及交通枢纽等,确保生产基地区域内的大气、土壤及灌溉用水均符合 《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6]要求,并有一套保证措施确保该区域内今后的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

AA级绿色食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82中的一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详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AA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水质、土壤各项环境监测数据均不得超过有关标准。A级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AA级绿色食品相同,但其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A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土壤和水等各项环境监测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不得超过1[7]。

2 栽培技术

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肥料、化学农药及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而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评价标准采用《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及有关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相应条款。

2.1 良种选择

生产上的豌豆主要分为粮用品种和菜用品种,而菜用豌豆分为嫩荚、嫩粒、嫩梢用3种类型。嫩荚用类型也称为软荚类型,包括荷兰豆和甜脆豌豆,适用于华南地区种植的品种有莲阳双花、食荚大菜豌1号、白沙961、台湾11号、久留米丰、春早豌豆、大荚豌豆、松岛30日、京引8625、子宝30日和草原31等。嫩粒用类型也被称为硬荚类型,是以鲜嫩多汁的嫩粒为食用部分,适用于华南地区的品种有中豌4号、中豌5号、中豌6号、团结2号、草原3号和草原7号等。嫩梢用类型,严格意义上,茎叶肥嫩、纤维少、生长旺盛,无卷须或卷须很不发达,茎蔓多为无限生长型,生育期内可多次采收嫩茎梢,适用于华南地区的品种有无须豌豆尖1号、豌豆苗和豌豆尖等[8]。

2.2 整地施肥

豌豆属于豆科作物,具有生物固氮的特性,较耐瘠薄,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以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为好,利于出苗和根瘤菌的发育;土壤pH值低于5.5时易发生病害并降低结荚率,应适当施加石灰改良[9]。豌豆忌涝怕旱,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可防旱防涝的地块。豌豆忌连作,因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由于连作而积累过多,会影响根瘤菌生育,且连作还会加重病虫为害[10],须实行3~4 a轮作,可选择前茬为非豆科的水稻(或小麦、玉米)田轮作,减轻同科作物病虫的为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利于生产绿色食品豌豆[11],但前茬不得施用任何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肥料和生长激素[12]。

豌豆根系比其他食用豆类作物弱,根群较少,应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12]。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翻(深度 20~25 cm)[13],耙平,熟化土壤,保证土壤疏松,利于根系发展和苗齐苗壮,增强抗逆能力。整地时应混施足够的基肥,主要是有机肥,每667 m2用生石灰 40~50 kg、三元复合肥(N:P:K=15:15:15)60 kg、过磷酸钙 40 kg、硫酸钾25 kg和腐熟鸡粪有机肥1000 kg(前茬是水稻的用 1250~1500 kg),事先混合均匀,密封堆沤半个月后再施到田里,另外可以适当增施微量元素肥料[14]。基肥施用量主要根据地块肥力高低而定,地力差的田块和栽培生长期较短的早熟品种时,基肥中每667 m2可加10~15 kg尿素[8],有测土配方施肥条件的种植户可以根据实际增减。施加足够基肥后,使用中拖犁耙田(或用起垄机),粉碎泥土的深度为 12~15 cm,整地起畦规格为畦高0.55 m,畦面宽1.10 m,沟宽0.50 m,整成平面畦,畦沟为东西走向,保证冬种豌豆有足够长的光照时间[14]。

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要求粒大、整齐、健壮和无病虫害,剔除病残粒、虫食粒、霉烂粒、杂质、小粒、秕粒,淘汰混杂粒、异色粒,减少病虫侵染几率,确保出苗整齐一致,提高种子的纯度。用种量少时可以采用手工选粒,量大时应筛选、风选或用30%的盐水选种。精选后的种子质量为: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93%,含水量≤12%[15]。

选择晴天晒种3~5 d[16],使种子的含水量稳定地降到13%以下,可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播种前用豌豆根瘤菌制剂拌种有利于增产,667 m2用10~17 g根瘤菌,加少量水与种子拌匀后播种,也可以从上年栽培过豌豆的地里取表土100~150 kg,均匀地撒于待种豌豆的地里,或用自制的根瘤菌接种。另外,可在667 m2用种量中加入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 g、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 g拌种预防褐斑病、根腐病[17],要求搅拌均匀,现拌现播,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的豌豆种衣剂或拌种剂。若同时用根瘤菌和药剂拌种,注意药剂对根瘤菌的影响。

2.4 适期播种

豌豆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不耐热,在2~3℃以上即可发芽,最适温度为18~20℃;幼苗期生长适温为 12~16℃,可耐-5~-4℃的低温;开花期最适温度为15~18℃;结荚期最适温度为18~20℃,25℃以上植株生长衰弱,28℃以上植株落花、落荚严重[18]。豌豆的耐旱能力较强,但不耐空气干燥,喜湿润气候,不耐雨涝。因而在华南地区一般为露地秋播,播期一般为9月中旬至11月底,直接播种,翌年1~3月收获。

播种量因地块的肥力、播期早晚、种植方式和豌豆品种等情况确定,一般1 hm2播种80~120 kg,采用点播、条播或撒播。一般蔓生播种行距50~60 cm,条播株距 10~15 cm,点播穴距 20~30 cm,每穴3~4粒种子。采收嫩荚者或矮生种,条播行距一般30~40 cm,株距10 cm左右,点播行距25~30 cm,穴距 15~20 cm,每穴播 2~3粒种子。 豌豆播种深度宜在3~7 cm,最多不宜超过8 cm。播种后覆土3~4 cm,稍踩踏一遍,使种子与土壤结合,有利于种子吸水萌动,出苗前忌浇水,以防烂种。豌豆播种时要求土壤有足够的底墒,土壤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宜,若土壤干燥,在播前5~7 d 浇水[19]。

2.5 田间管理

①查苗定苗 播种后5~6 d,应根据出苗情况及时查苗补缺,移密补稀,确保苗齐、苗匀,缺苗过多则要及时补种。豌豆一般不需疏苗、定苗,若播种量过大,则需要及时根据计划株行距进行间、定苗。一般在第1对真叶展开时进行间苗,2~3对真叶展开时进行定苗。定苗时间不宜过早,特别在病虫害严重时,要适当增加间苗次数,待幼苗生长稳定时再定苗。

②中耕除草 豌豆植株在苗期生长缓慢,容易发生草荒,应适度中耕松土、消灭杂草,同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和根瘤菌繁殖,以利于豌豆生长。一般需要中耕除草2~3次,在苗高5~7 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株高10~15 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20],并重施肥料,尤其是磷、钾肥,以促进枝蔓生长和开花结荚,并在根部培土护根防寒,以利于幼苗安全越冬。第三次中耕要根据豌豆的生长和杂草情况,灵活掌握,后期茎叶繁茂,中耕容易损伤植株,在杂草多时宜人工拔除,禁止使用除草剂。

③搭架引蔓 硬荚甜脆豌豆可不搭架,但蔓生豌豆品种茎蔓易倒伏,当株高20~30 cm时须及时搭架。架材可选用竹竿或木杆,架高为2 m以上,每隔2~3 m插2根成“人”字形,叉口上捆一横杆,然后拉线引蔓,使茎蔓向上攀缘生长[21],随时理蔓,保持茎蔓分布均匀,不使茎蔓倒挂和相互缠绕,以改善行间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结荚,也便于管理和采摘。注意定期检查,防止倒伏。

④水分管理 豌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比高粱、玉米、稻谷、小麦等耐旱力弱。豌豆发芽的临界含水量为50%~52%,低于50%时,种子不能萌发[16]。播种后若出现干旱,应及时浇水,以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豌豆幼苗时期较耐旱,这时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水分偏多,往往根系下扎深度不够,分布较浅,使其抗旱吸水能力降低。豌豆出苗后应保持土壤干爽,防止过湿烂根,以利于土壤氧气供应,并促根系深扎,形成壮苗。为保证幼苗安全越冬,冬前应适当控制水分,不要过多浇水,以防幼苗生长过旺。花前期和荚果充实期既是需水临界期,又是水涝最为敏感的时期,此时遇干旱要适当浇水,结合锄地保墒,遇大雨则清沟排涝,保持土壤湿润,促使开花结荚和荚果发育,防止水分过多或过少而引起落花落荚和病虫害的加重。若土壤底墒足时,开花前可以不浇水,干旱时则可结合追肥浇水。

⑤保温防寒 由于冬季气温偏低,栽种豌豆要及时防寒,11月中下旬以后少通风,严寒期注意防寒保温,温室白天保持15~20℃,夜间10℃左右。特别在开花期,豌豆的抗冻能力最弱,而且此时正是豆荚长粒的阶段,更加需要保温,因此在冬季降温、大风天气,应及时覆盖防寒材料,保护青豆荚不被冻伤。

⑥合理施肥 施肥应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花荚肥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重施磷、钾肥,而氮肥施用应掌握既能够保证豌豆植株的氮素营养,又能促进根瘤菌生长的原则。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严禁使用城市垃圾肥、有毒的化学合成肥料、未经无害化处理(未经充分腐熟堆沤发酵)的农家有机肥和含硝态成分的化学氮肥等,使用的肥料应符合 《NY/T 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22]。

幼苗期植株根瘤尚未形成,需视幼苗(苗高7~9 cm)的长势进行追肥,在保证植株对氮素养分的需求的同时,促进根瘤菌的生长繁殖。一般在4叶期追施苗肥,667 m2施尿素5 kg、复合肥5.0~7.5 kg或腐熟人粪尿液500 kg。豌豆的花荚期是植株生长最快最旺盛的阶段,也是一生中需肥水最多的阶段。此阶段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天气,结合抗旱、中耕等措施追施花荚肥,可在开花始期结合浇水或雨后进行追肥,一般667 m2施尿素5~10 kg、氯化钾5 kg,或者667 m2施用三元复合肥15~20 kg,也可667 m2施腐熟人粪尿液1500 kg[23],以增花增荚,搭好丰产架子;坐荚后再进行一次追肥,667 m2追施尿素7.5 kg、氯化钾7.5 kg或三元复合肥20~25 kg,可提高豌豆抗旱性,促进粒增重增大。同时,在开花结荚期,应根据植株长势进行根外喷施叶面肥,包括磷肥及硼、钼、锰、锌、镁等微肥,可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饱满,增加花荚数,提高产量。667 m2可用磷酸二氢钾100 g、硼砂 50 g、钼酸铵 20 g混合对水 50 kg,或用0.3%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10],以增加豌豆的品质和产量。若要分批次采收豌豆荚,尤其要追施含速效氮的化学肥料,施用5 d后采收较为适宜,所以追肥应在每次采收后及时进行[11]。

2.6 病虫害综合防治

防治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使用的农药应符合《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24]。在豌豆绿色生产过程中,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方法,确需使用化学防治时,要选择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种类,并保证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和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另外需要注意,AA级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不允许使用化学防治,A级绿色食品蔬菜可有条件地限量使用化学药剂。

豌豆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褐斑病、霜霉病、病毒病、基腐病(立枯病)、根腐病、黄顶病、灰霉病等;常见害虫有豌豆蚜、豌豆象、豌豆潜叶蝇、蓟马、夜蛾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小地老虎等。

①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与非豆科作物进行3~5 a轮作或间作套种,避免连作;整地起畦前,翻晒土壤至少一周;适期播种,使豌豆生长避开病虫害高发期;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增强植株间通透性;多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后用药,特别是土传病害立枯病、根腐病,应及时灌根[21];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基数;收获后做好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初次侵染源。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促使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路径需要。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景德镇人新的使命,是推动景德镇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助力。为顺应大众文化旅游时代,放大陶瓷文化品牌优势,推动旅游资源有效整合,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体现和体验陶瓷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高品质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把景德镇打造成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名城。

②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和线虫等)、抗生素和有益动物来防治害虫,利用细菌、抗生素和病毒制剂等控制病害,如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对蚜虫也可采用植物源农药0.32%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利用Bt(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病原性天敌防治豆螟;利用姬小蜂、反颚茧蜂、潜蝇茧蜂这3类寄生蜂防治斑潜蝇。

③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捕杀、诱杀、趋性利用、温湿度利用以及阻隔分离等技术的。如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夜蛾类和小地老虎成虫,布设密度为2~3个/hm2[13];针对蚜虫、豌豆潜叶蝇和南美斑潜蝇成虫的趋黄性,可采用黄板或黄卡灭蝇纸进行诱杀,一般667 m2设置15张,7~10 d更换一次;对作物苗期发生蓟马的田块,用黄色或蓝色的粘虫纸诱虫,667 m2用30~50张,粘虫纸与植株生长点等高为宜;采用糖醋液诱杀多种夜蛾科成虫,糖醋液按糖、醋、酒、水为 3∶6∶1∶10 的比例[13]配制,并加适量的杀虫剂;用开水浸泡豌豆种子25~30 s,然后在冷水中浸泡数分钟,可杀死里面的豌豆象,而不影响种子发芽;豌豆种子收获后,选择晴热天气将种子曝晒1~2 d,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趁热装在桶内,利用高温密闭15~20 d,杀死豆粒内的幼虫[4]。

④化学防治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防止种子带菌传播病害。用种子质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防治豌豆褐斑病;用种子质量0.3%的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1)混合拌种并密闭48~72 h后播种,可防治豌豆白粉病[8]。

a.豌豆褐斑病。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湿度大时呈污黄色或灰褐色。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雾,隔7~10 d防治1次,轮换用药防治2~3次[25]。

b.豌豆根腐病。根腐病是土传病害,主要为害根或茎基部,病株叶片先发黄,后逐渐向中上部发展,导致全株变黄枯萎。在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噁霉灵水剂1000倍液、25.9%抗枯灵水剂500~600倍液灌根[21],每株灌对好的药液0.3~0.5 L。隔10~15 d防治 1次,轮换用药2~3次。

c.豌豆白粉病。白粉病在华南地区冬春回南天气和春天回暖时节发病较多,初为叶片及茎秆有白色粉斑,而后扩大成片,导致植株部分或全部枯死。在豌豆第一次开花或发病始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30%特富灵 (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200~1400倍液、10%腈菌唑乳油2500~3000倍液、75%十三吗啉乳油6000~8000倍液、40%福星(氟硅唑)乳油4000~6000倍液、25%烯唑醇乳油1500倍液或50%翠贝(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交替防治,隔7~10 d防治1次,轮换用药防治2~3次[21]。

d.豌豆灰霉病。露地种植的豌豆苗或棚室及反季节栽培的豌豆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和荚,叶片染病,最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发现病株即开始喷洒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5%特克多(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隔7~10 d防治1次,视病情轮换用药防治2~3次。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f.豌豆菌核病。病部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豆荚和茎上生出棉絮状菌丝,后在病组织上生鼠粪状黑色菌核。在发病初期,可喷洒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9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9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800倍液,隔10 d左右防治1次,轮换防治 2~3 次[26]。

g.豌豆霜霉病。初在叶面出现褪色斑,最后叶背面的淡紫色霉层布满全叶,致叶片枯黄而死。用种子量0.3%的35%甲霜灵拌种剂拌种;发病初期喷洒440 g/L精甲·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500倍液或10%氰霜唑悬浮剂2000倍液。隔10 d左右1次,防治 1~2 次[26]。

h.豌豆基腐病(立枯病)。感染基腐病(立枯病),幼苗茎基部或根颈部有褐色至红褐色椭圆形或长条形病斑,后病部逐渐凹陷收缩或龟裂,致幼苗生长缓慢,折断倒伏并枯死,湿度大时长出浅褐色蛛丝状霉层。提倡施用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杀菌力强,且能促进植物根系对不良条件的抵抗力,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在苗期浇灌防治,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淋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剂1200倍液、5%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5%噁霉灵水剂450倍液[26]。视病情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i.豌豆病毒病。感染病毒病,常表现为幼嫩部分皱缩不展和失绿,严重时植株死亡。早期治蚜防病保苗,生产上应据天气、苗情、虫情在第一片真叶长出后及时喷药,以后视情况5~7 d后再喷1次,常用药剂为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宁南霉素水剂200~26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溶性粉剂300~500倍液+0.004%芸薹素内酯水剂1800倍液[26],隔10 d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j.豌豆黄顶病。病株矮缩,新抽出的顶叶黄化、变小、皱缩卷曲,质脆,叶腋抽出多个不定芽,呈丛枝现象。预防为主,防好蚜虫,可选用25%吡蚜酮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水剂2000~3000倍液、20%吡虫啉微乳剂2500倍液、50%抗蚜威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隔7~10 d防治1次,轮换喷药2~3次,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效果才明显。发病重的地块喷洒2%宁南霉素水剂500~6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加0.004%芸薹素内酯水剂1800倍液[26]。

k.豌豆潜叶蝇。豌豆潜叶蝇以幼虫潜食叶肉、嫩茎或豆荚表皮为主。对于潜入叶片为害的幼虫,要选择内吸性强且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的药剂,可用98%杀螟丹原粉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50%灭蝇胺(环丙氨腈)可溶性粉剂5000倍液、25%斑潜净(阿维·杀虫单)乳油2000倍液、1.8%爱福丁(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交替喷雾[25];对于潜叶蝇成虫,可选用具有强触杀作用的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硫双威、溴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可喷洒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甲维盐乳油4000倍液、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700倍液、5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1800倍液[26],隔10 d左右防治1次,轮换用药防治2~3次。

l.豆蚜。豆蚜常聚集于豌豆幼叶、嫩茎、花穗和幼荚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同时,蚜虫也是豌豆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豆蚜发生初期,可选用植物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1.1%百部·楝·烟乳油1000倍液、0.3%苦参碱杀虫剂纳米技术改进型2200倍液、0.5%藜芦碱醇溶液8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豆蚜发生严重时,也可喷洒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8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8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26],交替使用,防治1~3次。若田间蚜虫不多,而又发现有七星瓢虫,可不喷药或暂缓喷药。

m.蓟马。蓟马的成虫、若虫群集在豌豆嫩梢、嫩叶、花和豆荚上为害,幼嫩心叶受害后,叶片变细长,皱缩不开,形成“兔耳状”,花受害后,花朵不孕或不结实。在发生初期,用0.3%印楝素乳油400~600倍液、0.1%苦参碱悬浮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成苗期至初花期,还可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5%氟虫腈乳油 1000~15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 200倍液、40%乐果乳油12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21],隔7 d施药1次,轮换用药防治2~3次。

n.斜纹夜蛾。斜纹夜蛾等夜蛾科幼虫以食叶为主,咬食嫩茎、叶柄、花蕾及豆荚,严重时常把叶片和嫩茎吃光,高温高湿及干旱季节极易发生。防治斜纹夜蛾,可用大豆斜纹夜蛾性诱剂或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1000倍液,48 h后可完全控制为害。斜纹夜蛾进入4龄后夜出活动,应在傍晩喷洒240 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500倍液、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或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5%氟啶脲乳油600倍液、3%甲维盐乳油5000~6000倍液[26]。

o.豌豆象。豌豆象以幼虫蛀害豆荚,取食豆粒为害豌豆。在豌豆开花前期进行田间防治,可采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16%菜虫一次净乳油1500倍液、10%菊·马乳油1500倍液、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隔7 d防治1次,轮换用药连续防治3~4次。若豌豆已收获,则可在半个月内,将脱粒晒干后的种子,置入密闭容器内,用56%磷化铝熏蒸,每200 kg豌豆用药量3.3 g,密闭3 d后,再晾4 d[27],必须严格遵守熏蒸的要求和操作规程,避免人畜中毒。

在豌豆绿色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华南地区当地实际情况和和防治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农药种类和剂型,而且每一种农药在豌豆的一个生育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不同类型农药应交替使用,以免豌豆植株对病虫产生抗药性。农药的使用需严格遵守 《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有关规定,而且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后才能进行采收,在安全间隔期内禁止采收上市及食用。因此,施药前要根据豌豆的采收期,结合使用药品的安全期,推算施药期,可选择残效期短的生物农药。

2.7 适时收获

根据豌豆的用途和食用方式不同,对豌豆的采收时间和采收标准也不同。

①采收嫩梢 若食用嫩梢,一般在幼苗长出8~10 片叶、株高 16~20 cm 时[28],开始采收植株顶部嫩梢,以后每隔7~10 d收割一次分枝嫩梢,一般可采收5~6次[29],若生长期长,还可多采收几次,采收一次后需追施一次氮肥。

②采收嫩荚型豌豆 若是食用嫩荚型豌豆(包括荷兰豆和甜脆豌豆),一般在开花后12~14 d[23]开始采收,此时荚果已充分长大,而籽粒尚未发育或刚刚开始发育。由于豌豆花期较长,可分批次采收嫩荚,最好在早晨和上午采摘,采摘时注意不要损伤豆荚和植株。

③采收嫩粒型豌豆 对于食用嫩粒型豌豆,籽粒需充分膨大、饱满,荚果颜色由深绿变为淡绿并尚未转黄、荚面露出网状纤维时为适宜采收期,一般在开花后15~18 d[10]。早熟矮生品种可分1~2次采收,中、晚熟蔓生品种分2~3次采收[3],采收时注意保护茎叶免受损伤,以免影响后面的豆荚生长发育。

④采收干豆粒 若是收获干豆粒,一般在开花后40~50 d[10],植株下部两层豆荚干黄、茎叶变黄,70%~80%豆荚成熟时采收[16]。豌豆收获以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为宜,以减少爆荚落粒的损失。人工收获时,整株拔起,放田边晾晒,接近成熟的荚果会继续成熟,在充分晾干后,用谷物脱粒机脱粒,脱粒后及时晾晒或机械干燥,直到籽粒水分含量降到13%以下[30]时,即可安全贮藏。

2.8 贮藏运输

食用鲜豆粒的豌豆采收后最好立即预冷,在0℃左右温度下贮藏,保持95%~98%的相对湿度[18],可保存7~14 d,否则豆粒内的糖分易转化为淀粉,氨基酸的含量也会显著降低。食荚豌豆用塑料薄膜密封,在0~3℃下可保存25 d[18]。若用冷藏车或集装箱运输,车厢内需保证适宜的贮藏温度和湿度;短途运输时,注意防止日晒雨淋。包装工具必须清洁无污染,运输销售时注意保鲜防变质,不能使用绿色食品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

2.9 建立生产档案

对豌豆绿色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要建立完整的田间技术档案,做好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也便于质量可追溯。

猜你喜欢

豌豆绿色食品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豌豆笑传
豌豆笑传之拔罐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10%稻笑乳油对苗床稗草的防效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