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

2018-11-28吴艳丽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吉非靶向肺癌

吴艳丽 芦 爽

据统计,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1种恶性肿瘤,其中超过80%的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1]。目前临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疗法。对于不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临床上一般使用放疗与化疗进行治疗。对于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常常使用化疗进行治疗。本文的研究集中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治疗上。吉非替尼作为一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竞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催化区的ATP结合位点,从而阻断下游信号传导路径,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本文选取吉非替尼作为实验观察药物,对比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给药[2],观察吉非替尼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并具有完整病例的共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活检或肺组织穿刺活检进行确诊,且所有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并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50例患者中男性99例、女性51例,年龄35~65岁,平均(53.72±7.92)岁;病理类型:低分化癌9例,鳞癌11例,肺泡癌13例,腺癌117例;临床分期:ⅢA期27例,ⅢB期36例,Ⅳ期87例;转移部位:淋巴结52例,肺36例,肝29例,脑14例,肾上腺11例,骨1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药方式为:第1天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分3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疗程4~6个周期,同时给予其他常规治疗。实验组给药方式: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 mg/天,疗程为3个月,同时给予其他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疗程结束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实体瘤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另外,使用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力状况进行评价。②观察比较2组不良反应,考察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或呕吐、皮疹、腹泻、肝脏毒性、神经毒性、肌肉关节毒性[3]。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及临床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为82.6%,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病情控制率)比较(例,%)

另外,还比较了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差异,并使用Karnofsky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力状况进行评价,发现2组在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治疗后,2组病情改善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Karnofsky评分比较

2.2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实验组有1例患者并发了间质性肺炎,对照组有2例患者并发了间质性肺炎,2组发病率均较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腹泻、肝肾毒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6.37、11.52、8.03,P<0.05)。2组均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例,%)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方法中,相比手术的局限性、放疗的不耐受性,药物治疗更加适合晚期癌症患者、病灶发生转移的患者以及因高龄或体质等原因耐受性差的患者。

临床中常规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为细胞毒药物,包括作用于DNA化学结构的药物如铂类化合物、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如培美曲塞、作用于核酸转录的药物如阿霉素、干扰微管蛋白合成的药物如多西他赛等[4]。这些细胞毒药物虽然能够杀死肿瘤细胞,但是由于选择性差,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以及骨髓细胞均有较为严重的杀伤作用,从而导致恶心或呕吐、皮疹、腹泻、肝肾毒性、神经毒性等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较差且非常容易产生耐药性[5]。如今,对于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日渐成熟,许多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也进入临床。分子靶向药物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相应的靶标,影响信号通路的传导,通过对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调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个上市的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临床研究阶段就表现出了非常显著的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尤其是晚期或已经发生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6]。从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吉非替尼在临床上也逐步被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使用。相比传统细胞毒药物,吉非替尼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患者使用更加方便[7]。

本文选取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给予实验组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结果显示给予吉非替尼治疗的实验组病情改善率为82.6%,明显高于普通化疗治疗的对照组70.6%(P<0.05)。2组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均极低,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验组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或呕吐、皮疹、腹泻和肝肾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说明吉非替尼作为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传统化疗药物,病情改善率更高,不良反应更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外,吉非替尼与其他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达到同时作用于多个分子靶标可能会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对耐药性的问题也能有更好的改善,但这都需要临床进行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吉非靶向肺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除痰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