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孩子心中的童话

2018-11-28何丽英

儿童大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天性儿童文学童话

何丽英

(浙江省义乌市鹤田小学,浙江 义乌322000)

童话作为最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不仅是儿童文学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渐渐地开始远离儿童文学作品时,曾经是儿童最喜爱的童话作品也遭遇了倍受小读者冷遇的尴尬局面。要知道每个儿童心中都有自己所期待的喜爱看的童话作品,我们应该多与儿童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口味与喜好,从儿童的反馈中挖掘出他们钟情的童话作品,从而使小读者们重新回到他们童话的世界中。

在儿童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与人一样是有生命和意识的。儿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维还导致了儿童在逻辑上特有的“非逻辑性”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对不同现象(事物)的任意组合,一件事物可以与另一个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一个现象可以用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加以说明。儿童这种特有的思维模式就形成了他们具有幻想的天性,因此,他们总是期待着在童话世界中寻找奇异、荒诞、新奇、梦幻的儿童审美意识。儿童一边要面对着他们认识得很肤浅而又无力改变的物理世界,一边又要面对着由成人兴趣和意志组成的社会世界。

在儿童文学中“游戏精神”就是让儿童感受自由和快乐,而不是教训和启示。回顾中国童话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童话作品中,不是隐喻着一个教训就是给你讲一个道理,这样无形之中就让小读者感到无比的沉闷和压抑,缺乏“游戏精神”的童话作品不能让儿童进入到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小读者自然就渐渐远离童话。儿童期待的童话作品正是要让他们在游戏中解放自己,体会一种摆脱拘束的自由和欢乐,而不是再次被限制、被管束。因此,童话作品如果能多一些游戏精神,少一些成人的说教,就可以使得童话中蕴藏的欢欣与愉悦庇护住孩子们的情感与天性,让孩子在开怀大笑中释放浑身的烦恼与不快,让他们在童话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人,同时又能通过这无声无息“游戏精神”完成了教育的功能。

充满乐观精神、希望精神和游戏精神的顽童形象是小学中段儿童共同期待的童话形象。儿童对这样的童话形象情有独钟是与他们内心希望放纵的玩闹的天性相契合的,他们从顽童形象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样的童话形象更能吸引儿童的目光。因此,童话作者应该通过巧妙的构思,努力为孩子们塑造出生动的童话形象,让孩子在童话书里找到能满足他们“游戏”天性的玩伴而不是一直向他们说教的榜样化儿童形象。

猜你喜欢

天性儿童文学童话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童话镇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午夜童话镇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