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如何巧设教学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2018-11-28单秀珍

名师在线 2018年36期
关键词:散文创设文本

单秀珍

(江苏省江阴市利港中学,江苏江阴 214400)

引 言

语文课堂要求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学情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有机结合教和学、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认知和情感,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情景教学法对生动、形象和直观的知识表现以及具体、深刻、丰富的实践锻炼较为重视,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振、共鸣,有利于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使课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教师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1]。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因受传统观念和教学体制影响,在教学中多重视基础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熏陶,很多教师将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当作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能力、散文写作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的途径,没有将精力放在学生情感领悟上,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感悟现代散文中蕴含的情感。初中语文有不少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最容易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教学中创设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其设身处地地感悟文本的情感,而且对写作也大有益处,提高创设情境、精雕细琢刻画人物的能力[2]。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创造出各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心理从上课一开始就定格于文本,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情境导入的方法很多,如音乐导入、诵读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画面导入等。

(1)诵读导入。让笔者至今记忆犹新的一节课,是我县徐老师执教的《背影》。徐老师就是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诵读导入新课,走近《背影》,走近朱自清父子,感受父子深情,为整堂课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2)音乐导入。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笔者用一段凄婉的音乐导入,一开始就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有助于学生感受游子孤寂的思乡愁绪。

(3)引入游戏创设趣味情境。在人文主义心理学看来,个人因素和动机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情境要富有趣味,才可以强化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才可以让课堂更为有趣和轻松,学生才会把情感障碍降低,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相对于枯燥的阅读来说,中学生对游戏的方式较为喜爱,可以激发中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使学生“玩”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例如,在阅读《春》这篇散文时,针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有几处关键词是值得细细揣摩的,如“偷偷地”“钻”等词语是用得非常精准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辩论赛游戏,让学生分组辩论能否将“偷偷地”和“钻”换成“悄悄地”和“长”。在学生辩论游戏结束后,再梳理学生答案,并进行引导、补充和点拨,让学生深刻理解“偷偷地”“钻”等词语能更好地表现出春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萌出的情景,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游戏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对文章阅读的排斥心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

在教学互动探究环节中,为了更好地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心理,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同时,在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被激发,活动热情高涨,就会把扮演的角色演得栩栩如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演模仿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加深了对文章中相关人、事、物的理解[3]。

例如,在阅读叙事性散文《羚羊木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首先准备好道具羚羊木雕、糖盒、小藏刀等,分角色进行文章朗诵,设置场景一(1~16段)问木雕;场景二(17~23段)送木雕;场景三(24~38段)要木雕三个场景。学生在表演中通过对角色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演绎,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我”——重情但天性软弱;“我”的妈妈——态度强硬、固执、严厉;“我”的爸爸——沉稳、威严;“我”的奶奶——明理、有同情心但无能为力;万芳——仗义、明理、重视友谊;万芳的妈妈——冲动、脾气暴躁。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角色扮演后,围绕最后一句话“这能全怪我吗”,把学生分成甲、乙两方,展开辩论,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语文课堂离不开问题,教学任务的完成依靠一个个问题的探究,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才能走进文本。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究的兴趣,才能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的探究情境,才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4]。

合理有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石,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充分联系课本内容,以文章内容为切入点,在适当时候设置有价值、难易适度的问题。设置一些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老山界》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用法,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教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了。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呢?”经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就明白了,原来是为了完成任务赶时间。

结 语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考虑课堂的环境和氛围,只有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身临其境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文字创作能力,使其在文学的天地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散文创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创设未来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